构建“学、练、赛”教学模式,打造高中体育高效课堂

2022-04-29 01:36吴勇健
当代体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中生动作技能

吴勇健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动能力,健全人格的主要教育途径。传统的体育课多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虽然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动作,但是缺乏对体育技术知识的认知和运动技能运用等方面的培养。新课改要求高中体育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各项技术动作,还要提高他们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也就是动作技术向动作技能的转化)。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转化为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本文根据高中体育的特点,探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练、赛”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学、练、赛”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学”:指“单一动作练习”以动作(技术)方法为主,包括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练习解决。“练”是在巩固“单一动作练习”基础上的拓展,同其他技术动作进行组合,从而扩大技术的适用范围,加速技术到技能的转化。通过递进式练习,让学生可以体会到体育发展带来的获得感,激发学习兴趣。“赛”是对在课堂中“学、练”阶段掌握组合技术的巩固和补充,使技术动作在实践中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练”两个教学环节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改变原有单一评价机制,实现多元化的评价,形成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达到立德树人、强身育人的教育功能。

1 “学,练,赛”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练、赛”课堂教学模式是把学习技术动作、练习技术动作、运用技术动作三项体育活动科学的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环节之间能够相互依存、相互辅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情对这三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学生即能够在“学中练”“学中赛”,也可以在“练中学”“赛中学”。同时,该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高中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1.1 符合教学整体论的原则

整体论又被称之为统一论,其具体含义是指有机体和非有机体之间存在着不能还原的差异者。这些统一的整体虽然是由不同的部分组合而成的,但是其整体性也有着独立的地位,人们并不能简单的将其认为是还原成部分的总和。整体论拥有三种特性,第一,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随机的关联,而是在某一特定逻辑关系或者某种规范秩序下组合而成的整体;第二,在上述前提下所构成的整体将大于各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第三,由各部分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其整体性将优于每个部分的性质,而各部分的性质也因这一整体才变得更有意义。

“学、练、赛”就是这样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此种教学模式将成为最高效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它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对此,体育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明确“学、练、赛”在教学内容上的一致性,要使这三者之间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协调;使其横向上三个环节各自形成闭环学习,纵向上三个环节又层层递进、展现了由单一技术动作向动作技能转化的全过程。优化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增强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学习体育知识及基本技术是开展体育比赛的基础,而体育竞比赛又是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和拓展,练习則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由此可见,“学、练、赛”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教学整体论的观点,而老师在使用此种模式授课时也要坚持整体论原则,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设计各个环节的练习及比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

1.2 符合核心素养形成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所有课程的首要教育目标,而高中体育自然也不例外,对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之外,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由此可见,体育老师需要把核心素养教育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使用“学、练、赛”教学模式时,要统一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遵循其整体性特征。

另外,老师要重视“吸收”“加工”“输出”这一教学过程,要使高中生真正理解体育知识及动作原理,掌握运用动作技能,在动作练习和游戏比赛中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科综合能力,并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现实情境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

在“学、练、赛”教学模式下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科理念,锻炼其运动思维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运动观、道德观等。

1.3 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高中体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需要我们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利用各种不同的肢体活动和练习方法使人体肌肉组织获得一定的运动能力。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是对各项感官能力的培养;而练习和比赛是对肢体运动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学、练、赛”教学模式完全符合人体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也符合体育学科的基本性质。

2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2.1 教师对“学、练、赛”的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单一技术动作的讲授和考试上,所以,其课堂教学方式多是采用基本的讲解示范方式,而学生只能被动的聆听和机械式的模仿,课堂练习单一重复、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高中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技能学习需求,也不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只关注到“学”这个环节,而没有认识到“练”和“赛”的重要作用,所以不能设计出高效的练习方法和游戏比赛。

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体育比赛是独立在课堂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教学意义,如果课堂中把时间都花费在这个上面,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因此影响他们对技术动作的掌握。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把体育课堂教学看作是简单的身体素质练习课,并没有对练习方法和游戏比赛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没能将“学、练、赛”教学模式科学的运用到高中体育课堂中。

2.2 体育课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时间较长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要想将其更好的应用到体育课堂中则需要一定时间摸索,要找到科学构建课堂的方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此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同样刚开始使用“学、练、赛”教学模式时,学生也需要适应,他们难以快速理解老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各个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所以一开始学习效率会比较低。当老师明确各环节的学练标准后,学生就能很快融入“学、练、赛”模式下的练习和比赛,还能利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任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而且,只有老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所以,要想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就需要师生都能够充分理解“学、练、赛”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并正确的掌握运用。

2.3 缺少对“学、练、赛”的正确指导

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练、赛”教学模式的意义,也没有掌握运用方法,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实现“学、练、赛”三者目标的统一。虽然有老师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个理念同这一新教学模式相结合,简单的认为以学生为主导就是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所以,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教师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使得体育课堂经常出现学练效率不高的现象。也有部分老师虽然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仍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并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练习方法和比赛,这使得学生单一重复练习,打击了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练习效果,就要正确理解“学、练、赛”教学模式,突出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学练标准来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练习。

3 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构建“学、练、赛”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学习、训练、比赛三个环节结合在一起的体育课堂模式是高中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动作,提高运动综合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主要途径。而“学、练、赛”课堂模式也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培养的需求。老师在使用此种教育模式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学练标准,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体育课堂。

3.1 以學为纲,夯实基础

体育是一门注重实践和运用能力的课程,所以体育课堂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基本知识原理和动作要领,了解不同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通过组合练习和游戏比赛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讲授环节,老师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授课方案,以此来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老师需要充分了解高中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然后再以“练、赛”两个环节为导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当前知识与技能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其次,在讲课方式上可以采用直观生动的情境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刺激高中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练习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另外,教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学科知识,就需要控制好课堂的知识容量,并且,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也更便于学生分析和掌握。

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发展心肺耐力与改善身体成分》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人们在运动时心肺功能的活动情况,然后再引导他们计算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运动时,心脏正常跳动的次数范围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示成年人心肺耐力和控制肥胖的锻炼要素对比表,为他们制定课堂练习计划和评价标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其主动投入到体育课堂中。

3.2 以练为主,增强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教师需要先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运动能力,然后再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还能更好的激发他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中,从而增强练习的质量。

首先,课堂练习的内容既要有趣味性,也要有层次感,既有单一技术动作练习,也有组合动作的巩固练习和拓展性的运用练习,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学练需求。以高中体育《花样跳绳》课程为例,这节课要求学生学会跳绳的基本跳法和创编新跳法,既能完成脚跳、单脚跳,还能创编出更多的花样玩法。对此,老师可以安排三个层次的训练内容,第一层是单一动作练习,学生需要双手正向摇绳并脚跳绳或者单脚跳绳;第二层是组合动作练习,是双手正向摇绳双腿交换跳绳,第三层是比赛运用:创编两个动作以上的跳绳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设计完成。教师通过设置层次化的学练方法,即给体育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又激起了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和挑战欲望,还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其看到了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为学生营造出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增加师生互动,减少距离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认真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才有勇气挑战自己。这样的氛围还能使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技能练习的效率。

3.3 以赛为励,强化技能

在“学、练、赛”教学模式中,“赛”是“练”的提升,又是对“学”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升华,所以,老师要认识到“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特点和高中生的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游戏或比赛。

比如,针对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课程,老师可以组织分组对抗赛;对于健身操、健美操、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老师则可以进行个人或团体表演类比赛;而对于新式的轮滑、花样跳绳、滑雪、滑冰等体育项目,老师可以设置更赋予趣味性的游戏化比赛,通过改变比赛规则使这类比赛变得更符合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里期待,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练习的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老师更好设计一堂课,能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动作技巧的理解,并得以巩固提升。促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不断提高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使技术向技能转化。同时,还能帮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体育竞技比赛,学会欣赏体育之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动作技能
下一个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拼技能,享丰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