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2022-04-28 01:40李祎萍
全科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上臂患侧淋巴

黄 丽,李祎萍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能实现对癌组织的有效切除,乳腺癌根治术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到84.3%,有助于改善病人生存质量[1-3]。但乳腺癌根治术对淋巴网有一定破坏性,导致高蛋白液体回流受阻,进而诱发上肢淋巴水肿,甚至造成上肢功能障碍。文献报告显示,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6%~60%,且部分病人术后3年内仍有淋巴水肿风险[4]。临床针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出了徒手淋巴引流术,引流效果较好,但其他研究认为,单一徒手淋巴引流效果存在局限性,联合治疗或有更加出色表现[5]。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是一种以淋巴引流、肢体消肿为目的,从不同角度出发制订的护理方案,以缓解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促进功能恢复。本研究在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中应用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探究其对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共230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乳腺癌;单侧病变;确定行根治术;术前病人双上肢无水肿,且周径无明显差异;术前上肢活动功能良好;手术过程顺利,且病人术后体征指标稳定;知晓研究项目,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存在认知、沟通障碍;既往有精神病史;患有其他可能诱发上肢功能障碍的疾病;伴有肾性、心源性等可能诱发肢体水肿的疾病。按基础资料有匹配性原则分组,对照组年龄(44.83±2.38)岁;病程(12.38±4.20)个月;病变位置:左侧65例,右侧50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12.20±2.04)个;干预前水肿程度:轻度30例,中度40例,重度45例。观察组年龄(45.02±2.19)岁;病程(12.70±4.09)个月;病变位置:左侧68例,右侧47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12.74±1.98)个;干预前水肿程度:轻度31例,中度41例,重度43例。两组年龄、病程、病变位置、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干预前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由获得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资质的专科护士对参加研究的医生及责任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正确筛选,淋巴水肿最新理念、理论、研究步骤和方法,并着重强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区别。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①常规健康教育:专科护士结合临床案例开展常规健康教育,介绍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相关因素、危害及防治对策等,并说明临床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措施,明确护理配合要求,每次教育时长20~40 min。②徒手淋巴引流:专科护士指导病人平躺,按淋巴循环方向,以静止划圈铲型手法按“近—远—近”顺序轻推皮肤,保持施力方向与淋巴流动方向相同,以促进淋巴按“手部—前臂—腋下—上臂—肋间区域—颈部和锁骨下”方向回流,每天1次,每次1 h,连续干预2周[6-7]。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具体如下。

1.2.2.1 远红外线照射消肿 采用远红外线治疗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实施远红外线照射消肿治疗,协助病人去除患侧上肢衣物、暴露皮肤,摆放好患侧上肢后,移动治疗仪探头置于患侧上肢,启动仪器,波长为4.0~14.0 μm,治疗温度为42 ℃左右,每天烘疗时间为2 h,每周5 d,连续干预2周;治疗过程中,责任护士经常性询问病人患侧上肢感受,并据此调节治疗温度,避免灼热烫伤。

1.2.2.2 功能贴布引流疗法 皮硝外敷消肿护理后,专科护士即可针对病人实施功能贴布引流治疗,张贴部位包括上臂掌侧、前臂掌侧、上臂背外侧、前臂掌背。①上臂掌侧引流贴法:引导病人伸直患侧肘关节,肩关节保持外展位,将爪形贴布固定于锁骨下肩峰端,按上臂掌侧自然拉伸,延至肘关节。②前臂掌侧引流贴法:引导病人伸直患侧肘关节,腕关节保持背伸位,将爪形贴布固定于肘关节内侧,按前臂掌侧自然拉伸,延至掌心。③上臂背外侧引流贴法:引导病人前屈肩关节,肘关节保持屈曲位,将爪形贴布固定于肩关节后部,按上臂背侧、外侧自然拉伸,延至肘部。④前臂掌背侧引流贴法:引导病人伸直肘关节,腕、掌指关节保持屈曲位,将爪形贴布固定于肱骨外侧髁上,按前臂背侧自然拉伸,延至手指末。完成其他治疗后,专科护士即可对病人实施功能贴布引流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干预2周[8-9]。

1.3 评价指标 ①水肿程度。护理干预2周后,专科护士对病人双上肢周径值进行测量,根据双上肢周径差判断水肿程度,将水肿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无:双上肢同位置周径值无差异;轻度:患侧上肢水肿最严重处周径与健侧同位置周径差值小于3 cm,且水肿位置在上臂近端;中度:患侧上肢水肿最严重处周径与健侧同位置周径差值为3~6 cm,水肿部位包括前臂、手背等;重度:患侧上肢水肿最严重处周径与健侧同位置周径差值大于6 cm,整个上肢均有水肿症状,且上臂、肩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专科护士根据评价结果统计各级水肿程度病人例数[10-11]。②上肢功能。护理干预2周后,专科护士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量表)评价病人上肢功能,量表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日常活动功能、上肢活动功能、上肢症状,共有11个条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为1~5分,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维度得分或量表总分/条目数)-1]×25,评分越高则上肢功能障碍越严重[12-13]。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上肢水肿程度比较

表2 两组病人上肢功能状况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局部淋巴系统遭受破坏、组织痉挛、瘢痕增生有关,文献报告显示,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导致康复进程缓慢[14-16]。而常规肢体功能锻炼、压力治疗及手术干预等方法在操作简便性、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故仍需积极探究新的护理模式[17]。

本研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中应用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上肢中重度水肿病人占比为9.57%低于对照组的19.13%(P<0.05);观察组术后上肢功能评定表日常社会功能、上肢活动功能、上肢症状3个维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中应用远红外线照射疗法,远红外线有辐射、共振及热效应3种生物学效应,其中辐射、共振效应能促进游离电荷、离子振荡,而热效应有扩张局部血管、淋巴管的作用,可促进局部微循环;此外,通过远红外照射热效应能激活吞噬细胞与内皮细胞,实现对淋巴水肿组织中多余蛋白的吞噬、吸收,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液回流,进而缓解水肿症状,加快上肢功能康复进程[18-19]。本研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中应用功能贴布引流疗法,功能贴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据此对淋巴水肿患肢实施干预,能扩大皮肤、肌肉间隙,对血液、淋巴循环有促进作用,且能实现对皮肤感受器的持续、有效干预,有助于增大机体疼痛阈值,缓解疼痛感,进而促进上肢功能恢复[20]。蔡洪梅等[21]研究显示,功能贴布在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中应用后,病人上肢水肿程度、淋巴流量、上肢功能相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证实了本研究结论,提示功能贴布能扩大皮肤与肌肉间隙,可促进淋巴、血液循环,但其应用的长期效应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中的应用,能促进上肢淋巴回流,缓解水肿症状,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猜你喜欢
上臂患侧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做做字母操缓解肩颈痛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