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蓝蓝 编辑:山湖
朋友的妈妈70多岁,被拉入一个卖保养品的群。“一般的胶原蛋白身体无法吸收,这个是纳米胶原蛋白,细胞很容易就吸收了。”“衰老和疾病,是因为身体里有害的废物排不出来,这款饮料能将有害物质排出,还能补充营养。”……
为了制止老人在这些产品里越陷越深,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一狠心,就删除了老人微信里的所有好友。她和朋友们诉苦,大家纷纷说老人的钱太好骗了,只要你吓唬他们不吃就会生病、不吃就会老得快。又有人说:“何止老年人,年轻人买化妆品也是一样,说不用就会长皱纹,你立刻就会下单。”
很多时候,我们努力打拼,表面上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其实是在被焦虑驱动,不停为平息焦虑而买单。害怕被同龄人甩在身后、害怕孩子错过好的学习机会、害怕老得太快、害怕疾病会来……焦虑是一种本能,它能让我们远离危险,不停地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本能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无法克服又很容易被利用。
每个人都可能被他人的言语以及隐藏在言语之中的某种观点摆布着,每个人也可能就是隐藏着的操纵者。
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灰雁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雁孵化,一组在孵化箱中人工孵化。结果,由母雁孵化的把母雁当成自己的母亲,由孵化箱孵化出的则将洛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洛伦兹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洛伦兹把所有小灰雁混在一起,用一只箱子盖住,然后提起箱子,小灰雁自动分成了两组,一组跑向洛伦兹,另一组则跑向母雁。
洛伦兹得出结论:灰雁有一种本能反应,它们出生后会将看到的第一个会动的物体认成自己的母亲,这一印象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这被称作“印随行为”。
当我们掌握更多信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看,小灰雁称得上是蠢笨,但这其实并不是它可以选择的事,而是一种本能。追随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可以让刚出生还没有半点防御能力的小灰雁,更容易寻找到庇佑自己的强大力量,虽然有错认的可能,但是概率极小。
人也是如此,我们身上有诸多类似于小灰雁的“印随行为”,我们一直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和人引导着、控制着,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于他们有利的事。
行为经济学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我们很容易被一些概念和价值观引导,做并不划算的决定。比如“免费”。
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同时卖两种巧克力,一种是15美分一块的松露巧克力,一种是1美分一块的好时巧克力,同时桌子上摆了一个大招牌:每人限购一块!
第一天,73%的人选择花15美分买一块松露巧克力,27%的人选择了好时。第二天,实验者把两种巧克力都降了1美分,松露巧克力的价格改成14美分,好时改成免费。
结果31%的人选择松露巧克力,69%的人选择了免费的好时。人们为什么会为了1美分改变自己的选择,放弃松露巧克力,选择好时?因为他们并不是理智的决定需要哪一个,而是因为好时是免费的!
因此,你会看到“免费领”的招牌下面,永远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也许他们并不需要,但是不领就感觉错过了什么。你会在“买二赠一”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为了“赠一”去“买二”,不管你实际上是不是需要那么多;你也会为了要一个可爱的泰迪熊,去买一大盒几个月都吃不完的巧克力……
《洞悉人性:掌控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一书中曾谈到消费中商家是怎么利用人性来进行隐形操纵的。每个人都怕错过,这就是人类最普遍的恐惧,于是,利用这种恐惧,商家就有了一种极为有效的销售方式——饥饿营销。
打开手机,有人提醒你:“你正在被挣了15亿的人狠狠甩开”“时代抛弃你,都不会打一声招呼”“你买到了房子就以为是中产了吗?你不过是刚脱贫”……于是,你必须用更多手段来消解这种焦虑。
驴子和胡萝卜的故事深入人心。为了让驴子勤奋地拉车,主人在它前面挂了一个胡萝卜。驴子不停追赶萝卜,却永远无法真正吃到胡萝卜。
看到这幅画面,我们觉得驴子好傻。但是人类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你追求的东西,是别人给你的目标,还是自身体验的改变?你花出去的钱,是让生活品质更高了,还是让自己更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