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具体学情是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写作文,依循学生所展暴露出来的问题,统整作文单元的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以统编教材六上作文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实践和思考。
一、摸查了解,在交往互动中掌握学情
作文先行理念的核心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认知经验,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材设定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有序、有机地联系与对比,从而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师可从教材设定的内容入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做到胸中有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遴选精准的教学手段奠定基础。
第一,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聚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紧扣中心意思写”这一核心要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课文中心的理解,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训练要点的把握程度。第二,可以引入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本,组织学生分析短文的中心以及围绕中心表达的方法。这种分析不是教师的传授和指导,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能真实反映他们对语文要素掌握的程度。第三,教师可以翻阅学生以前的作文,根据写作状态,了解他们的写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主体。没有对学生的精准把握和了解,就没有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要利用教材,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源,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单元教学迈出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作文先行,把握教学方向
语文教学倡导“学情在左,文体在右”,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依托于学生的状态、能力。在作文单元中,奉行和坚守“作文先行”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胆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真实的水平,暴露最真实的问题,进而及时解决。在单元教学前,教师可以运用作文先行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写作,以充分暴露在作文中的问题。可以采用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尤其是明确与本单元作文目标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后续单元教学指明方向。
这个单元罗列了一系列关键字,比如“甜、乐、泪、暖、悔”等,并告知学生每个字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写一篇作文,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要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写。
学生完成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设置这样的评价单:1.我是( )同学,我觉得你的作文是围绕( )写的,我是从这些地方读出来的:( );2.我觉得你的文章中心意思还不够明确,我的理由是:( );3.对于同学们的评价,我的意见是:(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可以发现同伴作文的优劣,也可以反思自己作文的问题。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也要进行权威评价,从众多问题中提炼出共性问题:比如凸显中心时,学生罗列的事例有重叠之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到位,在理解上还相对混乱。还有的学生在描写具体事件时,对人物言行等细节的描写力度不足,习惯于用一句话交代,深入描摹的能力较弱,导致很多素材很好的作文,并没有写出应有的水平。另外,描写人物言行时,还容易出现旁逸斜出的问题。乍一看,满篇都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但细细一读,这些文字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是学生随心所欲率性为之,导致语言与中心相去甚远。
学生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体现了较大的共性,但仅凭借教师的猜测或者臆想,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此在这一板块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先行写作,还要进行多维评价。无论是同伴之间的互评,还是教师的总评,其目标都不是对学生的作文评出优劣高下,而是要摸清学情,为后续单元教学奠定基础。
三、对比辨析,在合理选择中凸显中心
统编教材的单元,旨在运用全单元所有的资源,指向一个集中、明確的训练目标。从作文单元设置的栏目就能够探寻到编者的这一用意:“精读课文”,借助名家名篇,呈现单元着力训练的写作方法的经典范本,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积累写作素材;“交流平台”,重在让学生提炼、梳理、汇总两篇精读课文中的方法,完美地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初试身手”,则是介于学生阅读学习和实践练笔之间的过渡阶段,既是对所得方法的初步尝试,又是作文练兵,便于在反思评价中及时调整,更好地为单元作文奠基;“作文例文”,则是以更加接地气的文本,拓展和补充学生的写作知识,是基于“初试身手”后的有针对性的补充。
其中,作文例文所编选的两篇文章,一般都与学生现有的表达能力和即将达到的水平有紧密联系,较为贴地气,同时与单元中两篇精读课文也有着内容或风格上的联系。教师可针对四篇文本不同的特点,将具有同类特征的文本统筹起来,并将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对比辨析的方式,梳理两篇作文例文与精读课文,并在深入对比的过程中掌握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
这个单元编者编选的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与作文例文《爸爸的计划》,存在较为明显的共性,教师可以将这两篇文本放在一起讲解,并在整体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别提炼出这两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最终清楚两位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突出主题,借助于哪些典型事例突破了文本表达的障碍,并最终认识到两位作者选择的方向,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以及“爸爸做事情喜欢做好规划”的中心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紧扣作文中心,从谋篇布局和素材选择的角度探究,反思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比如,我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我是否将这一中心表达清楚了?我从《夏天里的成长》《爸爸的计划》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我的作文应该怎样修改……学生有了判断后,教师可以趁机运用“初试身手”栏目中提供的《戏迷爷爷》的提纲,指导学生寻找凸显爷爷是“戏迷”这一中心的素材:1.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2.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3.经常到文化馆拜师学艺;4.一旦有戏曲节目,就霸占电视……
有了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再借助于单元精读课文和作文例文的示范,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同时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朝着作文单元设定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四、细读品悟,在习得方法中进行深度修改
围绕中心意思写作,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不能对自己所选择的素材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始终处于干瘪的状态;很多学生的作文看似字数达标,篇幅较长,但与中心的关联并不紧密,是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的典型表现。如果细细考量,这些冗长的语言符号,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表达作用,还会因为不能有效地凸显文章的中心,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以精读例文中铁凝的《盼》为例。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细节也非常精彩,但处处都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盼”望之情。作者素材的整合运用以及紧扣492D86EB-FC00-4CB9-948A-5D629ABF31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