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雪 赵志菊
微课作为新型线上课程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有效满足了疫情和“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城乡结对学校共同开展微课应用研究,发挥了微课自主、开放、创新、共享的作用,为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有效尝试。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鹤壁市山城区启动了集团化办学、托管办学模式。
2019年9月,鹤壁市山城区第七小学与山城区故县中心小学结对托管办学。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乡村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学校面临的新挑战。微课作为新的线上课程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以“自助餐”的形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微课应用于学科教学,与学科整合,是现代化“互联网+教育”的必然趋势。
为此,我们学校申请了河南省级课题“微课在小学城乡结对学校的有效应用研究”,经过两年实践,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微课研究,引领城乡结对学校教学教研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课题组以微课研究为切入点,在教学教研上积极引领。课题组学习培训、研讨活动定期在故县中心小学举行,由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上课题研讨课,并进行交流与反思,团队共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2021年,为构建高效课堂,鹤壁市山城区教体局提出“一校一模式”倡议,鹤壁市山城区第七小学探究、拟定了“三度五步”教学模式,与故县中心小学同步在课堂上推广应用。课题组将模式的核心理念、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与故县中心小学共享。
经过一个学期融合应用、听课反思,在2021年山城区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模式展示评比活动中,故县中心小学教师张敏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荣获农村小学组一等奖,鹤壁市山城区第七小学教师张芹和李小玲的两节模式展示课荣获区直小学组一等奖。通过课题引领,故县中心小学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实践,提升了教科研能力。
微课切入点小,可直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记录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许多开发成功的微课,可放在学校平台上供两校教师共同学习、应用,教师乐于去看、去学、去用,充分体现了微课的开放、共享。
同时,两所学校在党史学习、疫情防控、春节习俗等方面同步开展活动,让农村学生享受同城市学生一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现校际间理念相通、活动同步,发挥城乡结对、以强带弱的作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微课制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打造数字校园,助推教育教学智慧发展,两所学校都加大了硬件投入,教室全部更换了新的一体机,新建录播室、多功能报告厅,办公室全部配备电脑,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实施微课制作、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教师变身“主播”,倒逼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已很少使用喀秋莎软件制作微课,而是采取钉钉直播回放、手机录屏、PPT录屏、手机录像等形式,微课制作更加灵活、精细化。后期制作要整合其他资源,如片头字幕、动画演示、音效等,对教师信息技术要求高,教师纷纷变身为微课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实践中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素养。
微课研究是一种草根研究方式,每次微课设计都要求教师充分研判学情,深入思考。微课通过教学视频组成了集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教师要制作微课,就要深入解读教材,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力争形式新颖;教师还要提高教学语言魅力,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教学过程更要流畅、紧凑,教学流程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微课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三、与时代融合,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2021年秋,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中小学实行“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5+2”模式,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学生在校做什么,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布置作业数量过多、内容与形式简单机械重复,引起学生的反感。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课题组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优势:一方面,精准了解学生学习难点、易错点,将传统线性知识体系转变为独立的片段知识,通过微课推送给学生,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这种“自助餐”式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家长一致好评,既缩短了学生学习时间,又缓解了家长“辅导”压力。特别是故县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较多,老人无力辅导,学生可随时随地按需学习,减轻了作业负担。
另一方面,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课题组教师推送实践性强的拓展活动等微课,让学生放飞自我,或手绘成长日记,或参与科学小实验,或走进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实践,实现了“我的生活我做主”。微课应用不再局限于课题组的成员,而是扩展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成为“互联网+教育”時代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常态形式。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微课在小学城乡结对学校的有效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