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宝旺
(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邹城 273500)
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摄入了有毒的物质或致病微生物,其会在较短时间内引发人体机能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中毒症状。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肉毒梭菌等引发的疾病。因此,为了有效防治细菌性食物中毒,强化疾控中心的食物中毒检验工作十分重要与必要。鉴于此,本文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疾病检验报告为例,探讨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与检验质量提升策略。
本次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共计对120 例患者的致病病菌进行检验,纳入检验的标准主要包含4个方面。①患者病情要符合实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诊断详情。②微生物检验资料真实且完整,能够完全支撑后续的实验室检验。③患者自身没有精神类疾病以及认知性功能障碍,能够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病情沟通。④患者本人自愿配合本次医学调查与检验工作。另外,本次12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72 例,女性患者共计48 例,年龄皆在20 ~75 岁。
1.2.1 准备工作
根据各个患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表现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并及时将检验所需的一系列材料进行收集与整合,按照实验室相关规范与要求调试好相关的检验设备参数。不仅如此,还要组织人员对近年来该区域内出现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案例进行整理与详细分析,以便用作本次研究的参考资料。
1.2.2 调查分析和食物样本采集
患者病情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查可能造成本次中毒的原因,进而对致病原菌进行初步的判断,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进一步判断引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除此之外,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要将患者所食的剩余食品、呕吐物、肛拭子样品进行收集,若患者没有出现呕吐现象,则需要收集患者所使用过的餐具,并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所有检验操作的无菌性,防止检验样品被其他杂菌污染。另外,液体样品可直接进行涂片处理,固体样品可以研磨成粉,通过革兰氏染色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致病原菌的所属类型。
1.2.3 检验方法
本次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的方法共涉及3 种。①分离培养方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进行培养基检验操作。②生化试验方法,通过数码法进行应急检验。③血清学凝聚试验方法,进一步详细观察样品的生化反应等,提高病原菌检验的精确性[1]。
由表1、表2 可知,在此120 例细菌性食物中毒者中,主要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为主,而表皮葡萄球菌的占比明显较少。另外,在本研究过程中对食物中毒患者共采集了1 239 份样本,样本类型分为餐具涂抹物样本、剩余食物样本以及呕吐物与肛拭子样本,上述样本的病原菌检测情况分别为5.95%、25.40%以及61.71%。产生病原菌分布不同的原因为呕吐物与肛拭子的样本均直接来自食物中毒患者,因此所采集的样本中会携带数量较多的病原菌。若在对此样本进行采样前,食物中毒患者服用了抗生素,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导致餐具涂抹物样本病原菌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在于样本采集过程中。在实际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无法有效判断哪些残留食物与餐具是携带病原菌的[2],且基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样本采集时无法获得剩余的食物样本,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出率[3]。
表1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验结果
表2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出情况
若想确保检验准备工作具备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可靠性,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检验准备制度[4]。在制定该制度时需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与当地政策要求,按地方政府所规定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疾控中心食物中毒检验体系,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与检验设备类型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明确规范检验方式、执行标准、检验目的、检验结果以及处理检验等相关内容,保证相关检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据可依、有制度可循,以此确保将检验流程细化并明确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检验人员。除此之外,也需要建立健全的责任追踪制度,保证当出现问题时可以有效明确问题岗位与其责任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另外,检验单位也需要根据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制定各项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确保考核工作与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奖励,切实激发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为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与自觉规范检验操作意识;使检验工作人员可以充分掌握不同细菌导致中毒时的临床表现、各个类型细菌的作用以及细菌生物学形态等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与检验工作效率的目的。
不仅如此,检验单位也需要尽可能完善检验应急工作与设备类型。检验人员不仅需要有效完成日常工作内容,同时也需要有效落实对检验流程中所涉及的各类检验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以及维护工作,确保每日一查,确保当检验设备出现问题或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上报维修处理,以此为检验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在正式开展检验工作前,相关检测人员也需要检查防护装置的完整性,避免因防护装置未科学设置而导致出现生物感染现象。检验单位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内容与检验流程制定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以此确保当突发问题来临时可以有效解决或暂缓突发事件并降低其对检验工作内容的影响。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制度时,需要考虑人员组成、检验方法以及材料准备等各个方面,以此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的可靠性与全面性[5]。
若想切实有效的提高实际工作中检验模式的精细化程度,则需要从3 方面入手。①在开展检验工作前要确保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的检验工作人员而言,其在得知食物中毒疾病信息后需要调派专业的现场勘察人员前往食物中毒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尽可能地挖掘导致患者中毒的原因,判断引发食物中毒的类型,如毒素感染食物或细菌感染食物等,以此为病理检验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使其科学地推测细菌种类。除此之外,现场勘察人员也需要对食物中可疑食品添加剂进行调查并追溯可疑食物的来源,以此确保现场调查工作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而后综合现场判断病原菌初步情况,合理预判病原菌的传播流行方式与其致病临床现象。若判断病原菌具备快速且大范围的扩散传播特性,则需要立即向相关部门上报,并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部门要求对现场进行紧急处理,而后对现场进行调查取样,将样品安全带回检验实验室并进行专业的分析检测。②确保取样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提高样品质量,避免取样过程中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食物中毒患者在感染细菌性病毒后,病发存在1 ~8 h 的滞后期。部分食物中毒患者在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后可能会自行服用相关药物,如抗生素等药物对自身食物中毒情况进行缓解[6]。因此,检验人员在进行取样工作时需要贯彻全面、仔细、科学以及合理的取样原则。若第一现场存在残存食物,则需要对其进行直接取样;若不存在残存食物,则需要相关取样人员对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进行取样,以原材料取样法或呕吐物取样法等方式对其开展取样工作。另外,在对静脉血进行提取并制作培养标本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样本受到二次污染,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③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与检验操作规范开展相关检验工作。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包括以24 h 的37 ℃恒温箱作为培养环境、提高对血液样本的观察时间并规范开展检验、培养以及分离等相关操作和规范增菌培养操作程序,以此确保病原菌类型检测结果具备一定程度的科学性与可靠性[7]。
综上所述,在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的发展背景下,疾控中心要正确认识与重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对病原菌的研究,严格按照实验室检验规范与标准开展相关准备与检验工作,并不断完善与升级检验设备与方式方法,进而为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