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菡
(湖北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是创客运动校园化发展的一种尝试,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迎合以分享为主体的新型交流空间,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社群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有积极作用,让更多的师生有工作和交流的机会。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1]。
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统计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截止时间2020年12月31日,以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为分析主题,为最大程度保证检全率,构造检索式KY=('创客空间'or'众创空间') and KY='图书馆',获取文献314篇,同时构造检索式SU=('创客空间'or'众创空间') and SU='图书馆',获取文献904篇;去除重复论文以及启事、宣传等无效文献,共获取文献记录916篇,其中,与高校图书馆(含高职院校图书馆)相关文献502篇。
根据图1所示,我国对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理论研究起步于2014年,2016年后研究数量显著增加,到2018年达到高峰,2019年后相关研究热度有略微下降。
图1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相关论文数量变化趋势
按第一作者统计,关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主要分布于179种期刊中,本文选取收录发文量相对全部发文量占比超过1%的期刊研究(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收录数量占比超过1%的期刊有18种,几乎都是图情领域的期刊,其中,有6种是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所在期刊中,《河南图书馆学刊》发文量最多,紧随其后的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情报工作》两种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三者数量相差不大。由此可知,关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是图书情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机构方面,按第一作者统计,发文量较多(发文量前10名)的机构有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10篇)、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7篇)、福州大学图书馆(6篇)、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6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5篇)、武汉工程大学信息管理学院(5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4篇)、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4篇)、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4篇)、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4篇)。
在研究者方面,按第一作者统计,发文较多的作者(发文量前9名)有曹国凤(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6篇)、吴卫华(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6篇)、明均仁(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4篇)、车宝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3篇)、陈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3篇)、桂晶晶(钦州学院图书馆)(3篇)、刘小芳(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篇)、孙建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3篇)、蔚晓慧(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3篇)。
本文还统计了第一作者及其所在机构的论文他引情况,以此作为研究成果影响力的主要判断依据。根据表2和表3所示,机构影响力方面,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总他引频次破百,遥遥领先;作者影响力方面,温州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黄兆信、温州大学的王佑镁,以及温州医科大学的陈艺总他引频次较高,影响力较大。
表1 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占比全部发文量超过1%发文期刊
表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相关论文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总他引频次前10位
表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相关论文第一作者总他引频次前10位
结合发文量来看,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的陈艺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量较大,但单篇论文的他引量比较平均,没有零他引的论文,表明其研究时间较长,研究成果较多,论文价值和影响力持续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但距离顶尖影响力还有一段距离;而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创业发展研究院的黄兆信、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的王佑镁发文量均只有1篇,但单篇论文的他引量非常高,表明该论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论文价值较高。
在创客空间的研究中,图书馆占据了主要研究地位,但教育学院、创业相关学院或部门也是研究的主力,这说明创客空间的研究与实现,不能脱离创客教育和创新创业这两个关键目的,创客空间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和创新创业服务。
本文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获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与方向,将主要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各论文摘要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几个热点研究方向: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它于2015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延续至今。自国务院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后,高校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也多基于这一宏观背景。2002年起,高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相关服务,经历意识唤醒、举措优化、创客空间建设及服务、精准知识服务四个研究阶段,初步探索出自建创客教育与服务系统、协同共建校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两条路径,取得一定服务成效[2]。吕阳在分析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把图书馆建设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途径[3]。焦海霞构建了一种“369”型信息素养教育创客空间体系,从创客精英团队建设、创客项目品牌建设、创客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服务于信息素养教育创客空间体系的对策建议[4]。
一方面,介绍了创客的由来和内涵。另一方面,探讨了以创新实践为内涵的创客文化。创客文化是基于特定时代产生的最活跃、最富生命力且能够改变人们思想与行为的软实力,是一种易于点燃创意甚至燎原创业的“火花文化”,创客文化和创客精神的核心元素都是创新,图书馆在创客服务中具有创客素养培育和创客精神重塑的功能[5]。图书馆在创客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的延伸,在培养创客素养的基础上,形成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
在空间建设方面,单独详细论述物理空间建设的文章不多,在该研究领域,更多讨论集中在整体功能布局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提供交流的创客空间,这种创客空间通常以一个或多个小型空间构造存在,空间内仅提供简单的3D打印机、计算机等基础设施,空间功能主要用来培训与讨论,通过思想碰撞激发创客们的创新思维。另一种是集讨论区、工作区、交流区、休闲区等一体的综合型创客空间,在该空间内,提供给创客的工具更为丰富,在培训讨论的基础上,通常还有专门的现场制作和成果展示空间,从而完成实物制作过程。这两种创客空间是比较普遍的。还有一种是形成了整体产业链的创客空间,从思考、讨论、制作、到成品转化使用,有一套完整的产业功能链,形成了一个完全的创业中心,比如三峡大学图书馆大学创客空间、东华大学图书馆咖啡吧等。
在组织架构方面,大部分研究结果是设立一个最高管理部门,如创客或众创办公室统领全局,其下再分别设立客户服务、技术服务、创客项目、教学指导或教育培训、发展调研、用户服务等分部门组织。
在服务运营模式方面,整体上可分为图书馆独立运营型、图书馆联盟运营型、图书馆与其它机构合作运营型三种大模式框架,其中,与其它机构的合作包括馆企合作、政府支持、社区合作、众筹众创、校内协同等。在这些大框架下,又有几种服务类型比较常见:①自助式服务模式。主要针对比较成熟的创客,其特点是创客本身拥有较丰富的经验,可以自发研究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图书馆只需要适当提供助力,如成果的评测推广等。②辅助式服务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创客,其特点是创客本身有一定研发能力,但需要有人辅助开发、纠错导正等。③一站式协同服务模式。主要针对长于思想碰撞但研究动手能力都尚需指导的创客,从创意产生伊始到产品产出都有专家参与其中协同进行,如导师建设制、空间带队教师制、创客专家指导制、校企合作制等。
在移动创客空间研究方面,有的对国内外移动创客空间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评述,阐述了移动创客空间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策略;有的介绍了移动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构建移动创客空间的优势与意义,并以具体的高校为例,提出了构建移动创客空间的策略;还有的分析了移动创客空间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有不少学者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过程中,借鉴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其中,尤以对美国高校的研究居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独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例如:金秋萍[6]介绍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目标设定、建设步骤、筹资方式、专业人才、物理环境设计、知识交流环境等。张亚宏以美国25家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名称与服务时间、技术设备与空间构成、收费标准与培训方式、人才队伍与运营模式8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7]。王佑镁[8]系统分析了美国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现状,归纳了创客空间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包括开放实验室、社区整合、图书馆创建、校企合作等。陈婧[9]选取了18所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学术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总结了美国创客空间构建方面的先进经验,包括资金和人员建设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等。另一种是对中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作出比较分析。例如:唐晓阳、张晓桦[10-11]等重点针对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优劣作出了比较研究。这些分析均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发文呈峰状趋势,从2016开始快速增长,在2018年达到高峰,研究论文来源广泛,以图情领域和教育领域为主,其中,图情领域发文量最高。就研究热点来看,“双创”教育、创客文化、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运营模式、移动创客空间、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是历年来的研究重点,而在2020年,又新增了双一流、5G、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等研究热点。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和建设虽然紧跟时代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更多是对国外优秀创客空间经验的借鉴,此后还可在本土化特点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