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篮球教学;培养策略;战术意识
篮球战术意识,是帮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实提升学生的战术意识。
1 高校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原则
1.1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篮球战术意识培养中,教师要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功和运动能力等开展战术意识培养活动。第一,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传球、运球等技能进行战术培养。第二,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还依赖于教练的讲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能够注意配合,综合应用所学的篮球战术。第三,任何情况下,教师都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协调配合意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篮球训练中,并针对性的开展战术意识培養,可以达到最佳的战术训练教学效果。
1.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比赛意识,重视学生战术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的比赛情况和之前的比赛经验,选择合适的了篮球战术。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引领学生共同观看篮球比赛等教学视频。在很大程度上,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全面搜集赛场信息。
2 高校篮球训练培养战术意识的方法
2.1加强学生的球感训练,提升控球能力
在开展篮球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控球能力,教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并强化学生的球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球感训练:
第一,强化对学生的抛接球训练。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训练的方法:单手抛接球训练,具体训练方法是先让学生保持原地站立,然后双脚分开并与肩同宽,单手把篮球抛到空中。最后使用同侧手或者是异侧手借助下落的篮球。双手抛接球训练中,不管是抛球还是接球,整个过程都是双手进行的,训练时尤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双脚必须要保持自然地分开;另一方面重心一定要保持稳定。抛接球训练中,需要确保整个过程连贯性强。
第二,强化持球饶静部与腰部训练。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原地站立,双脚自然分开并与肩同宽。然后双手持球,把球绕过颈部或者是腰部,再进行重复性的练习。这个过程中,教练员需要特别强调一点,即:换手时需要必须要做好衔接,切忌将球丢出去。
第三,增强挥摆球训练。这个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站立在原地,同时需要左右脚分开,略微宽肩膀,双手持球并放于胸前。正式开始训练之后,学生需要把球从右手传到左手上,完成传球之后需要把篮球快速提拉到身体的左边,再把球摆动回来传递给右手。相反的,右手以需要同样的方式把球传给左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重复性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学生必须要保证速度的是稳定的,而且球离地面的高度适宜。通过多次的重复性练习,增强动作的流畅性。
第四,体前控球能力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两条腿分开,并略宽于肩部,整个身体微微下蹲,而且身体的重心需要转移到身体的下部。同时,学生要右手持球进行控球训练,训练几组以后可以换另外一只手进行训练,通过重复性的练习增强学生的控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体前训练中必须要保证动作规范,而且眼睛要平视前方,尽量不要看球的位置。
2.2从着重对防守战术意识的培养做起
比起进攻,篮球防守技术更加容易掌握。这主要是因为队员在防守过程中一般处于不持球的状态,所以他们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在防守方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来看,教师最终选择最多的便是人盯人的防守性战术。这主要是因为盯人战术相对比较容易讲解,而且还可以激发队员的兴趣,从而让篮球训练和对抗更加的激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引导学生盯人过程中,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经验等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发挥这项战术的作用。如果可以进行反复的练习,便能够让队员更好的把握技术要点,同时强化队员的防守意识。当队员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防守能力,便可以学习更加复杂的团队配合防守战术。这主要是由于比赛中大多数情况下会采用整体防守体系。在练习过程中,需要逐步强化协调防守和配合的理念。而这也是建立全队整体防守战术配合的重要基础。通过大量的防守配合练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使用和防守技巧,这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战术意识和配合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队员防守战术意识的培养,并不能够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再结合实践经验总结,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战术意识一直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战术意识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的篮球技巧与篮球能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需要将提升战术意识作为训练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牟树新.高校篮球课程训练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策略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1):76-78.
[2]冯堃.谈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策略[J].才智,2019(08):22.
陆小马,男,1978年4月16日,海门,讲师,硕士,篮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