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儿童血常规报告

2022-04-27 14:27张静
家庭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

张静

宝宝感冒、腹泻、贫血……这些疾病往往需要检查血常规,可是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后,宝爸宝妈们却并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含义,通常只是看看相关数值是否在参考范围之内。若发现有些指标超出了参考范围,心中就不免七上八下,不知道如何是好。今天我就通过实例来帮助宝爸宝妈们解读儿童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报告上的指标一般包括三大指标系统:白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与血小板相关指标。

白细胞相关指标

白细胞是人体里处在病情一线的“斗士”,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人体防护。比如平时多发的病毒抑或细菌侵袭、风湿性疾病、外伤性手术、血液性疾病,乃至活动过于强烈、情绪太过焦虑等,均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所以,必须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来解读白细胞指标。

例如,宝宝流脓鼻涕,咳脓痰,体温忽低忽高,并且扁桃体泛红,精神亦差,此时若报告单上白细胞升高,即存在感染可能。若此时儿童无一点异样,且白细胞数值升高不多,则仅为生理性的问题。此外,新生儿可能白细胞总数略高,约为15~30,出生之后经过3~4天,白细胞总数即减少至11~12。所以,此一阶段白细胞升高无须过虑。

所谓白细胞其实并非单一的某种细胞,而是许多种细胞的统称,它包含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通过查看这些指标,就能评估白细胞的变化主要是由哪类细胞的变化引起的,再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即能评估其疾病状况。例如,中性粒细胞变多,往往存在严重外伤、风湿性免疫类疾病、细菌感染、大面积烧伤等异常;又如淋巴细胞变多,通常是病毒感染;若并发淋巴细胞异常,就要注意存在EB病毒感染可能;若并发幼稚淋巴细胞,就要注意是否为血液系统疾病;再如嗜酸性粒细胞变多,则存在感染寄生虫、变态性反应疾病、过敏等可能。

当然,部分疾病比较复杂,单靠数个指标数据难以给出科学判断。这时就应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全面分析,个别时候亦需深入检查,方可确诊。

红细胞相关指标

红细胞的关键构成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贫血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若血红蛋白下降,则存在贫血可能。下表列举了儿童不同时期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参照数值,可供参考。

血红蛋白项下又有许多指标,如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帮助人们评估贫血的类别。

按照红细胞的形态,可以把贫血划分为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即红细胞有偏大的体积)、单纯性小细胞性贫血(即红细胞有偏小的体积)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血红蛋白浓度不高,且红细胞体积小)。也就是说,贫血真要划分下去,实际上十分繁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知道贫血就行了。

血小板相关指标

血小板发挥部分凝血功能,通常参加凝血与止血过程。若血小板变多,通常说明体内存在急性炎症,亦为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应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加以分析。

实际上血小板变多还没有多大麻烦,更大的麻烦是血小板变少。若血小板变少,往往存在身体淤青、牙龈出血之类的症状,情况严重时血流不止;由于关键器官流血而给患者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血小板變少存在多种原因,应关注血小板生成力是否下降(比如由于感染而引发白血病、骨髓抑制等)、被稀释(输入一般的红细胞悬液之后)、破坏太多(比如脾功能亢进等)、被消耗(比如血管内弥散性凝血等),抑或特发性症状(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此外,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这三项指标均变少,则可能暗示骨髓造血功能出状况了,此时应开展深入的骨髓检查。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血常规解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