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位是生态学学科的概念,引用到教育领域后,可发现其研究理论对职教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认清自身在职教生态系统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供给、生态重叠以及惰性惯习等问题,而且还能帮助青年教师运用资源占据、重叠破解、惰性克服等生态位策略化解相应的问题,实现自身宽泛化、特长化、多元化的专业发展。在促进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生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提升整个职业教育生态位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生态位指向;宽泛化;特长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C-0088-05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其研究成果和发现被广泛拓展运用到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被引用到教育的研究领域之后,还产生了相应的教育生态学知識体系。教育生态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劳伦斯·克雷明的著作《公共教育》一书中。他认为“教育理论应把眼光从单纯的学校教育中解放出来,投射到教育与社会之间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各个群体之间的关系上”[2]。自此,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便逐渐丰富和扩展开来,并形成了有关教育生态位的概念、原理及规律等知识体系。运用生态学的生态位研究理论成果来分析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不仅能准确探明青年教师群体当前发展所遇的生态系统问题及成因,更有助于破解青年教师群体发展的生态困境,从而帮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一、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育生态位的内涵
在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年龄多半限定在40周岁以下[3]。在职业教育的大生态系统中,青年教师是主力军,肩负教书育人、社会培训和技术传承等职责使命。他们所处的实际生态位,也就是他们在立德树人的资源体系中所能占据、利用并形成的最大生存空间。解读青年教师的教育生态位,必须紧紧联系这一群体所处的环境及同伴的影响,因为“人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之间发生着联系或进行着交互作用,个体行为受到不同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4]。在职业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中,青年教师群体的能力分布、发展空间以及生存状态等,一方面受系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职教生态的整体质量。因此考察研究职教青年教师群体间、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及管理人员间、青年教师与社会大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就很有现实意义。这既是优化青年教师发展生态、扩大青年教师生存空间的重要前提,也是青年教师占据更多优质发展资源,促进其所处职教生态位整体跃升的关键基础。
二、当前青年教师所处生态位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资源供给不足
生态资源是指“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一切被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利用的物质、能量、信息、时间和空间”。在职业教育的大生态系统中,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教学技术熟练度不够、行政管理权限不高等,导致他们所能获取的教育生态资源有限。以科研资源为例,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中获奖难,获高档次奖项更难;同时由于指标总量等资源限制,青年教师在社科课题、规划课题和教改课题的申报立项方面,成功率也不高。参照生态位研究理论,每当外界发展资源充足适宜时,物种都有极限拓展自身生态位的内驱力,积极占据最大化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试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多功能,对外部环境造成更大影响。而当外界资源稀缺且不适宜时,物种拓展自身生态位的主动性就会受限,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占据只够维持生存的少量资源,这样该物种就会逐渐降低应有的生命活力,直至整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衰退、灭亡。资源获取竞争不力就是青年教师面临的一种生态位困境。
(二)生态位重叠现象突出
重叠是指“生态位相近或相似的物种,在共同生活的同一空间内争抢或分享同类资源的场景”。职教系统内青年教师群体生存存在三种生态位的重叠现象,即青年教师与年长教师生态位的重叠,青年教师与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以及青年教师群体内部个体间生态位的重叠。生态位的重叠造成了青年教师群体的角色困扰和生存困境,表现为职称评定艰难,岗位晋级希望渺茫,职务晋升机会稀缺等。如与年长教师竞争的劣势,导致部分青年教师转行,以竞聘或选调的方式寻求转岗,成为专职行政工作者,而这与国家有关“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的发展目标相背离。与行政管理者的重叠,又会使部分青年教师放弃立德育人的角色职责,逐渐忽视课程思政这一国家要求,直至偏离国家为职教教师设定的“人师”“经师”“技师”等复合角色要求。青年教师群体是职教师资队伍中的新兵和后来者,受教学经验、科研基础和专业背景等制约,在重叠的生态位竞争中常常处于下风,只能占据基本的生存资源,大多数时候处于职教生态位的劣势或边缘。这也是很多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不高,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三)生态惰性惯习产生
青年教师生态惰性惯习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到职业院校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公办职业院校财政全额拨付这种缺少市场竞争生态特性的影响。依据生态位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来说,当生态系统内部资源过于丰富时,居于其间的物种就会形成趋向惯性的资源获取内容和方式,而失去扩展生态位的动力和需求,进而产生生态惰习,长期以往就会导致生态位的窄化和特化。对于部分青年教师来说,进入公办职业院校,就像端到了“铁饭碗”,他们自主竞争的积极性就会减弱,可能会失去持续学习、成长、竞争的动力,反而认为自身岗前所受教育足以受用终身,过于依赖过往经验与知识。其中一些青年教师还会对职教事业慢慢丧失热情,仅仅将其视为谋生糊口的手段,而忽视职业教育应有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同时这种惰性惯习还会使青年教师在职教大生态系统内所能据为己用的资源数量、种类减少,资源范畴日趋缩减,青年教师的竞争力日趋式微。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位策略
青年教師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指导,目前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就是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标准》涵盖了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知识资源谱、能力资源谱等两大谱系。在专业知识部分还具体提出了教师所应具有的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和通识知识等四类知识谱系。在专业能力部分又设置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七方面的工作要求。按照对标发展的原则,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任务重、压力大,且职教生态内所能供给的外出培训进修、省市级公开课竞赛课等机会资源也非常稀缺。青年教师只有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立足岗位自学自修,自觉优化所处的教育生态位,才能始终与行业产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保持同步,并当好学生的技能师傅,争做行业大师、能工巧匠,或是技术革新能手[5]。
(一)拓展资源,打造宽泛化的生态位
1.明晰资源供给。当前职教生态系统内部资源的供应都有限额规定,以荣誉和骨干称号为例(见表1),分设六级,从院(系)级直至国家级,序列完整,但是每种荣誉或骨干评选时都有额度限制。比如获得2019年最高等级荣誉“人民教育家”的教师,全国只有3人。再如3年才评比1次的江苏省特级教师,2021年全省也只有320名教师获得。但好在政府层面已经关注到了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开辟了多类资源供应的特别通道。以科研课题和项目的申报遴选来看,国家、省市教育部门都设立了青年教师的专项,例如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明确规定了“青年教师专项”不得少于总数的30%,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立项的青年专项重点课题也有经费资助。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专享的发展资源,自上而下为青年教师提供研究的专项平台和特定空间。
2.主动泛化生态位。生态位泛化是指物种资源获取范围的扩大。一般是在特定的生态系统内,处在同一生态位的生物面临资源比较紧张的时候,就会打破自己习以为常的资源获取习惯,本着生存第一的法则,转而主动获取他类资源为己所用,即便这种资源可能稍欠于以往惯性依赖的资源。这是物种适应竞争的一种积极方式。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生态位的泛化就是要能以学历进修、技能提升、科研精进等途径,来持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学科专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以尽可能占据较多的生存发展资源。即便在系统资源供应受限的情况之下,也能积极利用新品类的资源,以避免同一生态位内过于剧烈的竞争与冲突,从而形成自己相对宽泛的生态位。当然,如果外部能增加资源供给,无疑能更大程度地扩展青年教师的生态位。例如对于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职称评审问题,国家、院校如能规范有序推进职称改革,适当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比例,并推行高评低聘、评聘分离,实施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真正发挥职称评审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则可给青年教师更大的晋升空间,以及更宽广的教育生态位。
(二)破解重叠,开辟“特长化”的生态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给出了职教师资必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大发展目标。对标寻差,青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外部环境资源供给等情况,明确并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规划好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尽早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或品牌,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开辟“特长化”的生态位。就破解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生态位重叠而言,青年教师可借助骨干评选这个“弯道”以开拓自身“特长化”的发展优势,因为骨干评选普遍有年龄限制,诸如新秀、能手等遴选都是有年龄要求的,超过一定岁数则不能参评,所以这个赛道应该是破解这种重叠的有效路径。目前职教系统内部的骨干评选共开设有三大类,即专业学科骨干、德育工作骨干、教科研骨干,每类骨干均设置有五级序列。青年教师可对照这三类五级评审的具体要求和详细指标,如教学实绩、教研成效、立德树人成果等,逐项完成,力争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鲜明的教学风格,成为教学、科研或德育等某一领域的标杆,继而获得全国职教名师、省特级教师等高级别的骨干称号,鞭策自己真正成为有特长的教育名家。
(三)克服惰习,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位
青年教师惰性惯习的克服,是外在压力与自我内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职业角色需要个体保持持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进阶也需要个体不断参与竞争。当前从青年教师的角度来看,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可以有效消除自身在职教生态系统中习得的惯习,促使教师自觉摆脱舒适区,不断迈向新的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目前在已有的国家、省市级培训系统中,一般都会分设青年教师专项培训项目,如2019年国培拟开设的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研修项目,共开设有“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研修”等十三个项目,而其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项目”独占一席,涵盖了语文、交通、信息等所有职教学科大类。这种培训资源供给方面的倾斜,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教师群体发展的关注。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师还有异地异校换岗交流的机会,以及参加国际培训的资源等。这些都为青年教师克服惰习,实现职业能力的差别化发展与有序递增创造了条件。
青年教师在培训中可以不断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找到新的成长方向。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在职教系统内可成长为教学名家、技术能手、德育导师、科研专家、管理骨干等,在系统外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还必须承担起技术传承、社会培训等多种职责,所以应将“大国工匠”“卓越培训师”等作为个体追求的职业目标,最终实现职教生态内个体的多元化成长。多元化个体共生于职教的大生态位,不仅能促进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高效互动,也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职教师资队伍,从而增强职教教师群体的生命力。
生态位理论对职教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职业院校认清青年教师在职教生态系统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供给、生态重叠以及惰性惯习等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教师运用生态策略化解相应的问题,从而获得自身宽泛化、特长化、多元化的发展,在实现自身生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连带提高整个职业教育生态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余应鸿,胡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流失的问题、归因及重构——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党志平.生态学视野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6(9).
[3] 王欣.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2017(9).
[4]夏睿, 沈文娟.生态系统视角下西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7(43).
[5]樊玉成.“三性合一”指向的职教师资校本研修支持体系建构[J].职教论坛,2019(5).
责任编辑:陈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