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新时代的家校共育

2022-04-27 21:55唐爱玲赵馨雨
新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庭

唐爱玲 赵馨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我国古代,就有圣贤提出教育是家庭与学校共同的责任,家庭或者学校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无法也不能被对方所替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

中小学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

1. 合作行动力不足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绝大多数家长都认识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只有极少数家长经常和教师沟通,家长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可见,大部分家长对于家校共育的重视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行为上仍然是消极、被动的。

同时,教师也知道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相互协作的活动,家校合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实中很少有教师能做到经常和家长沟通。由此可见,家校共育的理念并没有化为一种强大的执行力。

2. 合作内容局限

家校双方经常沟通的主要内容大多局限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较少关注学生成长背后的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实践技能等方面。

家校合作应涵盖更加丰富的内容,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到学校培养计划的制订、教师个人业绩的评定等,所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领域都应包含其中。

3. 合作方式单一

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沟通方式的选择。在实际的交流沟通中,线上交流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外出务工的较多,像家访、校访、家长会这样线下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用得很少。

4. 合作效果待加强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和家长各自在背后抱怨对方,教师控诉家长不理解,家长指责教师不体谅。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家长与教师的目的一致,但为什么出现了矛盾呢?这说明双方对家校合作的满意度较低,双方并没有很好地沟通与融合,没有达到“1+1>2”的效果。

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明智之举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作了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后,“家校共育”这个词被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近些年,家校共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对重叠影响阈理论的认识,旨在为农村地区家校共育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提出有效的策略与建议。重叠影响阈理论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而提出的,倡导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该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学生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了重叠的影响,并建立了六种家校合作实践框架,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建立伙伴关系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内容。

1. 加强家长队伍建设

家长虽然已经认识到家校共育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时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家长学校制度、开发家长课程来加强家长队伍的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家长学校的性质和主要任务,所以,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应该把家长队伍建设也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之一。首先,在开学初为家长上好“第一堂课”。其次,家长学校的课程可以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函授课和面授课等多种形式。最后,学校要对家长学校的学习进行跟踪与评价,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家长的积极性。这也正是重叠影响阈理论中强调的以关怀为主题的实践模式之一,加强亲子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和创设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

2. 创新家校对话机制

家校对话机制是确立家长作为学校多元主体的地位,尊重家长的主体权利,与家长平等对话,积极协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随着现代治理理念的深入,家校之间的沟通方式早已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单向模式,而是要形成互动、双向的沟通机制。如,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

当前,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建立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可以让家长切实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决策中。同时,家长应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具体职责主要是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等方面。

3. 开发学校微信公众号

现代科学技术的盛行给教育带来了便利,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为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服务。学校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学校动态、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讯息,让身处外地的家长可以时刻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还可以设置意见信箱、咨询服务等,家长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能够及时与学校沟通。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也能促使家校双方更加顺畅、和谐地对话与交流。

4. 明晰家校责任边界

重叠影响阈理论表明,在教育学生的作用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既有重叠的部分,也有各自独特的领域。意思是,对于学生的教育有时需要三者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时又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切勿模糊了责任边界。我们在强调家校合作的同時也要注意双方责任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家校双方要明确自己的权责,不能越界,也不能无原则地退让和迎合对方,把握好中间的“度”,实现家校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缺少任何一方的教育都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构建家校教育命运共同体,家长和教师要有效配合,整合教育优势,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主阵地,是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必要的补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期望汇成一股力量,助力孩子的成长。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庭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