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燕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视域下,如何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水彩画课程教学质量,成为中职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变革和创新应用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丰富水彩画课程教学形式,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美术素质。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职水彩画教学实际,提出优化中职水彩画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水彩画;教学方法
从美术角度看,水彩画是一种具有极强可塑性的绘画形式,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把控色彩的浓淡程度,不仅可以呈现出抽象或写实风格,还能将個人创作风格其中,形成多样化的画面效果。但是,在当前的水彩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时,往往更看重学生的写实能力,并将其视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和创作中,也更加重视创作的写实性,容易在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创作思想,限制了其创作其他风格的可能,甚至影响学生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中职生而言,其未来的岗位发展方向往往十分宽泛,如美术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但教师在教学中较少联系专业、就业开展活动。基于此,笔者结合水彩画教学特点,提出有效教学方法。
一、传承民族特点,促进水彩民族化
作为西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彩画在我国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形成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技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中西方结合,教师应结合中华民族绘画特点,探索水彩画课程民族化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名人绘画视频、画作,带领学生们鉴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对于民族画作的创作理念和背景,教师应着重结合画中点睛之笔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画家的绘画理念,组织大家分析中西水彩画创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绘画色彩、绘画方式和绘画理念等。同时,在鉴赏水彩作品时,教师可发挥网络引擎和平台的价值,寻找丰富的民族画作素材。在介绍和分析水彩绘画的技巧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控绘画精度。在笔触处理方面,教师可利用回放、慢放等功能,反复解读绘画技巧。在水彩画绘画创新层面,教师应多了解创新的作品题材,引入一些民族元素与水彩画绘画结合的时代性作品,鼓励学生革新创作理念和形式,使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作品。
二、应用复印技术,强化学生素质
在水彩画教学活动中,照片、复印技术是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具体教学实施层面,教师应站在创新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生搬硬套的绘画步骤和理念,多给予其创新方面的启发,使其能够将自身的观念融入绘画过程中。在绘画作品时,学生可以借助画笔,通过调整和搭配色彩,呈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在运用复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强调两种不同的复印形式,一者是黑白复印、另一者是彩印,在绘画方式、情感表达层面,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设计水彩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合理选取复印技术。与黑白底色的照片相比,复印机输出的彩色照片更能传递思想和情感。若将黑、白、灰三种颜色取代照片原本的色彩,将弱化色彩的搭配和对比,反而能体现较强的层次感。凭借黑白照片,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观察绘画主体。对于初步接触水彩画的学生,教师可结合黑白照片教学,帮助其分析水彩工具的特点。对于最初接触色彩绘画的学生,其尚不了解各种色彩如何搭配,容易在绘画中出现工具使用混乱的现象,很难提升自身色彩搭配能力。这时,教师可引入照片和复印技术,帮助学生开展训练,使其能够逐渐感知和把握色彩搭配。
三、结合就业背景,培养创造思维
中职学校是输出不同岗位、领域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走上就业岗位,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但是,在具体使用上,美术发挥的职能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水彩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就业理想、就业规划,明确教学方向,如美术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面向不同就业理想的学生,教师应针对性地分析和判断,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就业进行绘画,帮助其掌握水彩技巧。根据不同职业任务的岗位需求,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职业任务联系起来,设定项目化教学活动,如设计一张水彩要素的动画宣传片、蕴藏水彩要素的服装。无论是哪一种岗位需求,教师均可针对性地开发和设计项目化任务,为学生绘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其发展意愿。在下发绘画任务时,教师可着重培养学生创造、创新思维,鼓励其选取感兴趣的事物,以喜爱的方式展开创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中职水彩画教学方法,关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难易度、职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跟随现代教育思想发展潮流,革新创作思想、教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承民族特点、运用复刻技术、联系就业方向等方式,将民族化绘画理念、水彩画图片、就业项目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培养其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钢.美术课程改革中水彩画的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大观,2018(11):122-123.
[2]徐璐.高职高专院校水彩画教学方法探析[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9(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