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与“生成”

2022-04-27 18:56:20赖海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8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动态生成落地

赖海波

【摘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教师应该采取变化的、生动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要使教学有效生成,就必须解决“落地”问题。“落地”问题就是历史教学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动态生成;落地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育者和求学者都要面对的问题。要使教学有效生成,就必须解决“落地”问题。“落地”问题就是历史教学的质量问题。

一、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

“落地”一词使用很频繁,如“‘三维目标’怎么落地”“核心素养怎么落地”等等。什么是“落地”问题呢?实际是“学生收获”问题,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问题。是否“落地”?可以看三个基本指标: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能力的习得(包括应试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养成。因此,“落地”问题就是历史教学的质量问题。在“落地”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科素养目标与考试成绩目标能否得而兼?怎样的“落地”才能将实践性操作和素养性目标统一起来?究竟应该怎样“落地”呢?

1.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要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这是学生学习得以发生的前提。例如,在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笔者一开始即给学生展示一本纸质版《共产党宣言》,在PPT上显示:汉字两万多字,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120种语言,1100多个版本,1亿多册印数。举手投足之间,把学生觉得陌生的“宣言”变成具体可感,可思可见的文本。又比如,在上《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时,笔者用“创新决胜未来”,把“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变成基于现实的奋斗过程,用“嫦娥五号”和“最年轻女指挥员”周承钰来导入“科技成就”,自然而得体。

2.拓展教学内容

要针对具体内容做适当的纵横拓展,以使学习者在更广的视域中认识具体知识的面貌和价值。教师要善于将其与中国当下的发展状况相联系,帮助学生确立了理解所学知识的三个视角:一是所学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现实的关系,二是所学知识之于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具体学习内容的关系。这是“拓宽”的基本方式,也是历史理解的必然要求。

3.要过程扎实、目标落实、内容真实

在上《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时,笔者用化州至西安市的交通方式导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之后通过不同方式完成五大任务—1个“自主梳理”:梳理新中国建立后重大的科技成就,结合时间表以及所学知识。1个“问题思考”: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的中国科技成就分别有何显著特点?3个“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成就;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

4.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教学的低起点是为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并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引向意义化和最大化。知识学习需要以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为保证,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要找到孩子的学习起步点。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一教一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见证。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但是,随着对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历史课堂虽然有了一定的民主和开放,但有很多时候还是局限在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

在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都按以前的套路,将大量时间用于预设教学环节与教学细节,发挥不了学生活跃思维的一面,希望通过“万金油”式的教学设计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关心不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内心渴望,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使原本生动有趣,奥秘无穷的历史教学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学生的思维本来是活跃生动的,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有个性的。在课堂教学中,随机造就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有的对教学会起到积极作用—带来了很多惊人的效果;有的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起着消极作用——给教学中弄出不该有的结果。 教师如何及时正式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难题,使授课学堂正常化?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如何促使历史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生成”

成功的教学是要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因而,促使历史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生成”,需要做到以下幾点。

1.坚持历史教育的根本途径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要在教学设计上巧立意,教学细节巧处理,知识理解巧建构;要在教学过程上师生交流顺意;要在重难点分析上吃透基本概念,情感教育渗透。

2.提高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尽量做思维示范,教态优雅、交流自然、情感共鸣。

3.善于将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资源

第一,整合教学资源。在课前备课时,教师要对过往的资料全盘重新考虑,激活教材的知识,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沟通起来,使课堂教学内容远远超出原有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走进”生活,形成有“个性”的教材,使学生学习的视野拓宽到课前的积累、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拓展。

第二,精心设计教案。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为课堂的生成提供条件。

4.采取弹性控制

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备课时,对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优化组合,留有余地,每节课至少要有1/3的时间甚至1/2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只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的空间,提出富有挑战性、针对性的,有思维品质的问题,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高阶思维活动。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策略真诚面对学生的非预设性生成问题,以退为进、巧踢“皮球”,或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或点拨引导、推波助澜,或直面生成、点化归真……

“落地”“生成”都事关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头脑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教育的技巧不是在于可以预见课堂的所有环节,而在于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动。因而,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成为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点燃火种,使“落地”“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

参考文献:

[1]刘峰.初中历史情感教育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6(9) .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动态生成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2
法律何以难落地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