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摘要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是现代诗教学的现实诉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侧重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关心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充分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现代诗教学特点,初步探讨现代诗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路径及其对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成长、彰显教学智慧、实现有效教学具有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以学习者为中心”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涵及特点
建构主义学者乔纳森认为“学生是说服自己从教学中获取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学习者则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让学习真正发生的理解性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已有经验,批判性地接纳与吸收新知识,在巧妙融合中学会攻克问题与产生新的见解。基于此,笔者尝试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解为是一种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和以“思维活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此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活动性、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能够围绕诗歌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课堂的宗旨,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学习的活动性指现代诗课堂以包容姿态呈现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发现、新理解。学习的自主性指学生不仅停留在“知如何”,还应知道“如何去做”,即“能利用形式去添加或仿照内容,甚至提炼或改变形式本身,并使其将来在这一经验领域内合理地行事。简言之,学生能够自觉参与现代诗的学习,主动接受现代诗的熏陶,进而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奠定核心素养发展的文化基础。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探寻现代诗教学新路径
《黄河颂》是一首歌唱黄河母亲,激发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诗歌,它反映了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内心万丈豪情,借黄河的波澜壮阔唤醒中国军民的情感共鸣的时代生活,有着独特的诗歌意蕴和教学价值。下面笔者将以本文为例,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对课堂教学路径进行一些探寻与思考。
1.着意情境创设,驱动探究学习
好的课堂情境往往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沉浸其中,驱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情境理论认为只有在具体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离开了具体情境,知识很难被准确理解;能力也只有在复杂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形成,脱离了复杂的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黄河颂》中可创设“用诗歌来表达心声”公众号内容策戈划的情境任务,此情境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易激活学生思维,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引领学生快速走进诗歌内容,开展探究学习。该文是一篇表现家国情怀,具有恢弘气势的现代诗歌,是统编本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红色经典诗文。诗人借歌颂黄河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英雄气魄,课后“思考探究”中,要求学生“静下心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情感。”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历史感,在走进文本时会产生距离感。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课堂伊始,笔者着意于“用诗歌来表达心声”公众号策划情境任务的创设,以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感受现代诗歌的绵长韵味。具体情境设计如下:“微信是当下人们都很喜欢玩的娱乐软件,它可以记录并分享每个精彩的瞬间,同时又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本微信公众号正在策划一期“用诗歌表达心声”活動,现招募一批推荐官,希望通过推荐官的无穷智慧,推荐《黄河颂》,展现现代诗歌魅力,大家都来投稿参加吧。”
情境创设以制作公众号为引,关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启发学生将现实与文本发生关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目标开展自主探究。同时,该情境指向学生对诗歌价值的体验,制作公众号的前提是形成对《黄河颂》的个体化理解,需要学生用心走近文本,获得独特感受。
2咀嚼诗歌意境,着眼阅读素养
“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强调语文课堂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向学而教。在课堂活动上,教师第一要务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基础性的学习,积累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知识层面上为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学识修养。就《黄河颂》一文教学而言,教师需激发课堂诗性,让现代诗课堂在学生语言品味中、情境滋养中、意境咀嚼中真正回归应有的诗意。为引导学生探索诗歌语言魅力,感受语言的情感温度,在涵泳推敲中咀嚼诗歌的表达,教师进行如下活动课堂设计:任务一:策划公众号文案,明确本期《黄河颂》一文的推荐理由。任务二:公众号将挑选一名同学为本文作配乐朗诵,请你给他现场支招。学生在朗读基础上比较集中的抓住“伟大而坚强”的黄河精神进行作答。教师顺势询问“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黄河的这种精神”,引领学生再次徜徉于诗歌的殿堂,寻找诗人的匠心之句。如学生找到“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抓住“臂膀”感受诗人笔下黄河势不可挡的力量,体会“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干万条”等用词的准确和形象性,理解黄河流域的宽广。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运用自己恰切的声音传达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及时处理朗读的语气、停顿以及重音,教师以小组竞赛形式发起朗读比拼,师生在朗读中进步讨论诗歌结构的魅力,明确语速、语调以及情感表达等要素。
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阅读素养的提升提供各种机会。教师以凝练的文字为抓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学生反复吟咏,反复推敲,反复咀嚼,让学生在诗歌意境中感受歌词为诗文的韵味,自觉尝试运用诗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伟大坚强”精神的理解。
3.追寻文本生命,助推精神成长
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心,现代诗教学的目的从来都不仅局限于文本内容的掌握,而是注重紧扣文本情感之弦,使学生在情感浸润中获得精神的成长与生命的拔节。现代诗彰显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愿景,可以打动学生心灵,启迪学生觉悟,为学生成长指引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也只有真正走进现代诗歌的文本生命,才能获得情感的深度觉醒,实现精神的共鸣。教师基于上一情境点,继续情境任务的推动。学生在多次吟咏中仿佛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奔腾不息的场景,感受其贯穿中原大地的气势,朗读声音铿锵有力,情绪高涨。教师适时追问“诗人为什么选择‘黄河这一意象来表情达意”,同时借助图文对照形式介绍黄河,打开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认知,让学生更为直接地感受黄河“母亲河”和“民族摇篮”的身份,自觉认同“黄河精神能够展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此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顿悟《黄河颂》的创作是为了点燃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更为大胆的展开朗读设计,借助形声结合方式完善情境任务中的朗读献策,并结合时代背景及时讨论与补充公众号推荐《黄河颂》理由。
在此期间,学生可多种丰富形式进行诗歌演读,全体学生通过齐读,或是男女混搭分组读,在互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黄河的蓬勃力量,体会生命的张力。此外,教师可穿插“苦难的中国”“黄河大合唱”主题的相关的视频,通过画面、生活、情感和文字的融合,激活学生品读、鉴赏、领悟诗歌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整合,重新认识所学内容,在感悟中获得精神成长,增进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4.链接现实生活,助力创新表达
“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即学生有能力从语文学习中汲取经验,获取力量,对当下的生活负责,对未来生活有期待。现代诗歌作为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是诗人生活情感的再现和生命能量的释放,对于敏感多思的青少年来说,现代诗歌的养分也与他们的心灵土壤完美契合,因而中学诗歌教学也具有了更加独特的意义。倒《黄河颂》是一篇赞美中华民族精神,鼓舞中华儿女奋起抗日之作,为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诗歌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抚慰与激励作用,教师可链接现实生活,助力学生的创新表达,内化学生的素养养成。具体教学情境如下。“任务三:本次公众号推文制作尝试在文末附送惊喜,展示同学们的创意之作。现请同学们以疫情为背景,写一首原创诗,表达心中的勇氣与力量,延续属于我们的诗意。”此情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全的人格。创作过程在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表达,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先进行模仿写诗,以“诗貌”尽情地表现心中所思所想。学生在情感恣意流泻的诗歌创作中唤醒精神追求,彰显内心愿景,对诗歌也会产生全新的发现与感受。
现代诗教学始于课堂,但不能止于课堂。把诗教到学生心中,才能真正实现现代诗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因此借助以读促写形式,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激情启智,上学生将从诗歌作品中感染到精神力量么幻化为心底的善良、眼中的力量与笔下的诗意,将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要想真正让现代诗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的现代诗教学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以个人语言发展为前提,不断提升自我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诗课堂时,要紧扣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和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切不可过分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致偏离诗歌教学方向。第二,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角色转变与发展,学会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走向对学生心灵的唤醒与洗礼。一方面要善于将不同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让学生站在更为广阔的高度,体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魅力,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和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教学资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造更多学习的资源。第三,教师要抓住课堂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于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思想熏陶和情感教育,拓展学生思想深度,引发学生对价值理想或人生理想的思考与追求。因此,现代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适时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有足够思考的时间,有展开思维活动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转引]郑宇.现代诗的当代价值及教学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5):50-52.
[2]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5):29-37.
[3]白杰.车晨阳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诗性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8(4):78-80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