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楠 陈滨彬 福建师范大学
艺术体操,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欧洲地区,当时的欧洲积极地实施了教育改革与大力发展女性体育运动,这对于艺术体操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艺术体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逐步地发展成了一项非常具有艺术魅力的以及独特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很多的教育家、艺术家、生理学家等对于艺术体操的发展,在理论以及实践当中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如:瑞士台尔克罗兹把音乐与体操进行了结合,创造了“音乐体操”(韵律体操);德国的鲁道夫·博得专门为女性创造了极有特色和价值的“波浪动作”;德国的欣里希·梅顿提供在进行动作练习时可以使用轻器械,这些专家学者们对现代艺术体操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当前的艺术体操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呈现出了良好的体育价值和观赏价值,其在动作编创过程中可以自由调节艺术体操的难度和观赏性,因此编创者既需要充分考虑艺术体操的力量美感,又需要保证艺术体操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在迎合现代社会公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将各动作技巧进行有效整合,搭配适合的音乐,从而让表演者在整个艺术体操的表演过程中,为社会公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体验,通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艺术体操编创中的动作编排与音乐选用进行改良,以不断推动艺术体操编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艺术体操编创中的动作编排当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技巧,有效地突出了艺术体操的艺术观赏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在艺术体操编创过程中,具体可从单人或群体两种表演形式着手,其中单人艺术体操的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其动作变换可以随着表演者的技术特长与个人习惯进行动态性调整。但多人艺术体操表演既需要注重整体形式的艺术表现效果和流畅性,又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动作连接的有效性。对于难度较高的艺术体操动作编创而言,一方面,在动作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有效协调动作释放技巧、时间以及音乐节奏的配合程度,并且编创者还需要基于宏观角度反复斟酌艺术体操动作的细节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在艺术体操编创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整个表演的层次性,也就是有效协调动静结合之间的关系。这需要编创者更深层次地研究音乐节奏与故事体现性之间的关联,使艺术体操的编创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良好的流畅性与融合度。
在艺术体操编创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音乐,实际上体操动作的艺术性效果离不开优美的音乐节奏支持。基于此,编创者在动作编排过程中,应紧密围绕着体操运动的动作技巧,在体操动作原有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音乐节奏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保证艺术体操分项动作的技巧幅度与各音乐节奏之间的统一性。例如,在动作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可以静心倾听音乐变化,结合自身对艺术体操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衍生为规范的艺术体操动作,同时逐一排查动作编创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而在保证艺术体操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连贯性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编排体操动作的细节,使得整套艺术体操动作呈现出良好的节奏变化。
在艺术体操动作编创过程中应以锻炼身体素质为根本目的,实际上不同体操动作技巧对应的肌肉或肌群不同,其最终呈现出的艺术体操动作可视为肌肉美感的另一种体现,因此编创者在团队动作编排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身体形态相似、身高相同的运动员,但每个个体呈现出的肢体动作仍然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这就需要编创者从团队动作的整体性和对称性着手,尽可能在视觉效果上保持良好的平整性和统一性,从而有效减小运动员在肢体上呈现出的差距。但在动作幅度相对较大的艺术体操编排中,相关运动员仍需要在默契和技巧掌握上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以此为整个团体动作的对称性提供基本保障。此外,编创者在团队动作编排过程中,还需要基于艺术体操这一层面严格把控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技巧。
在艺术体操编创过程中,编创者不但需要保证动作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还需要有意识地协调运动员相互配合的灵活性。而衡量动作灵活性的指标在于观众的感受,若对艺术体操技巧、动作规程不了解的观众,其在观赏艺术体操表演时能发自内心地产生震撼感,还能与艺术体操动作的表演者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关系,那么就证明这套艺术体操动作的编创呈现出良好的灵活性效果,而非各种艺术体操动作的简单叠加。基于此,若编创者无法精准确定艺术体操动作的价值取向,那么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背景与艺术体操的价值,深入挖掘音乐曲目中呈现出的故事情节和氛围,以此为基础不断升华艺术体操的编创主题,从而基于整体角度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感,为艺术体操动作编创的整体性赋予更深层次地艺术价值。
在新时代发展常态下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日益增长,而艺术体操在发展过程中也应积极与时俱进,不断寻找全新的生命力和创新发展动力,从传统单一的艺术体操动作过渡转变为多元化动作技巧,进而有效提升艺术体操编创的层次性和复杂程度。一方面,编创者可以通过动作排列组合创新的方式,为艺术体操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编创者在音乐背景选择过程中,还可以从民族、爵士等形式多样的音乐类型着手,有效丰富艺术体操表现形式的新颖性,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
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所以在艺术体操编创当中音乐的选用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艺术体操编创中音乐的选用,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注重,如图2所示。
图2
一套完整的艺术体操表演,其中需要包括音乐和动作这两部分主体内容,这也是体现音乐体操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在艺术体操编创过程中融合音乐节奏时,应利用音乐节奏变化带动表演者的情绪和感官,促使表演者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形成听觉节奏记忆和肌肉记忆。编创者对音乐节奏进行控制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对艺术体操的理解搜集与整合相关类型的音乐曲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节奏选择过程中,编创者应避免从音乐节奏直接跳到高潮部分,再直接拉到音乐曲目的结尾,以此片面性地完成整个音乐听选过程。实际上这种跳跃式听选方式难以兼顾到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的细节,因此,编创者必须认真听完所有备选的音乐曲目,并根据艺术体操的编创内容选定最适合的音乐节奏与曲调,进而保证音乐节奏与艺术体操主题的适应性。此外,经验丰富的艺术体操编创者认真听完一整首曲子后,就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梳理好具体的艺术体操动作。
对于长期从事于艺术体操编创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言,其在音乐曲目确定后并不会直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艺术体操动作的编创。根本原因在于艺术体操编创音乐的选择过程也可以视为一项艺术创作过程,编创者可以依从内心与个人习惯有针对性地作出选择。但结合艺术体操的表演形式可知,运动员在艺术体操表演过程中普遍需要将自身肌肉记忆与音乐节奏进行有机融合,一旦编创者选择的音乐曲目过于平淡或者运动员的情绪过于紧张,那么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很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音乐,从而导致整个艺术体操表演现场出现节奏混乱或者表演者肢体不协调等问题。基于此,编创者在选择音乐曲目时,应尽可能选择节奏性较强的背景音乐,使其在空旷的表演场地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节奏性强的背景音乐并不包括躁动型音乐。如交响乐就有着极强的节奏,其还包含了其他音乐种类的柔美性特点,在较强的音乐节奏点支持下,即便是艺术体操表演者出现动作上的失误,也能立即跟随节奏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快速掌握正确的艺术体操表演节奏。
在对艺术体操中的编创者过程当中,若编创者先确定动作后选择音乐曲目,那么其需要充分考虑音乐类型和体操适配度两个因素,要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艺术体操动作的音乐曲目。但是现实当中会有不少的编创者,只是片面性地认为只要保证音乐节奏的正确性即可,这一观念尽管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艺术体操动作的初学者和非专业运动员而言,其只能通过把握音乐的整体形态来熟悉相应的艺术体操动作,无法有效地突出艺术体操的灵魂以及观赏性。例如,学生在面对节奏鲜明、创作风格趋于现代化的音乐曲目时,普遍会自发地形成一种乐观饱满的心态,但其在器械的旋转控制中却无法做到像肢体控制一样简单,因此在选择音乐节奏时应尽可能选择律动感较强的曲目,进而才能有效降低学生在器械控制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才能有效提升艺术体操的艺术观赏性。
在艺术体操动作编排过程中,编创者还需要结合音乐特点和属性动态化调整动作设计,以此保证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的节奏性,确保编排后的核心动作在整个艺术体操表演中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编创者还应要有意识地去调整艺术体操中难度相对较大的动作,在日常练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变化的理解,要通过思想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能更好地融入音乐当中,从而保证艺术体操编排效果的灵动性,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提高整个艺术体操表演效果的和谐统一性。
总之,艺术体操在本质上是由体操与音乐结合而成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一套完美的艺术体操表演离不开适合的动作编排与背景音乐的支持,在艺术体操的编创当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还是音乐的选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艺术体操编创过程中,动作编排与音乐选用这两个因素属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的动作编排离不开适合的背景音乐辅助,而背景音乐的选用也需要迎合艺术体操动作的变化需求,而只有将这两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配合使用,才能让表演者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艺术体操表演,让艺术体操更加具有魅力性、观赏性、特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