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红牌楼小学 汤 静 邹 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四川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传 承巴蜀文 明、发展天 府 文 化要从儿童开始。成都市红牌楼小学一直致力于传统文 化的研 究 , 因 地处武 侯 祠 附近 ,“ 蜀 ”文 化 也 是 重 要 研 究 内 容 ,提 出“和雅”文化,培育出具有“和雅”气质特征的儿童。学校推出以经典诵读为首的五张名片,而优秀的古诗词也是学校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受央视 1 套《经典咏流传》栏目的 启发,以 及古人的“春 诵夏 弦 ”“ 密 咏恬吟 ”……学校也以“ 和诗以 歌 ”“蜀 韵 弦歌”的方式,将古诗词与音乐进行融合。鸣鸠琴 因其 音色兼具古 琴、琵琶、中阮 等 中国弹 拨乐 器音色特征 ,小 巧易携 带 ,音 色柔和 ,是作为 学校 的课 堂 乐器,鸣鸠 琴 社团也是校级音乐社团。在古诗词吟唱时,还可 略加 抚琴,浅 吟低 唱 ,更 能表达 诗 词“古”的韵味。因此笔者以音乐老师的优势,与学校语文老师一起进行以校园电视台栏目为媒介、突出“蜀”文化的《“蜀韵弦歌”——经典咏流传》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古诗词 不仅是 中华 传统的 文化 积 淀,也是古代历史的一面镜子,还是一种高度凝练的一 种艺 术 ,蕴含 着 丰 富的人 文 精神。那么对与“蜀”有关的古诗词的学习,就可以协 助学 生 对本土 地 方 文化的 学 习和了 解, 对传 承 和发展 本 土 优秀传 统 文化起 到推波助 澜的作 用 。 在新课 程 课 标引领 下,在学 科课程融 合中,学生 通 过 本课程 的学习,能够实现 既学习 、理 解 和 掌握古诗内 容 ,又 能在有 音 乐、器乐参与 的“蜀韵弦歌”表现中,使人声与琴声浑然一体,更便于去体会和表达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成 都 市 红牌楼 小 学 的学生 在 本 课 程的熏陶下,能够提升综合素养;徜徉经典,传承 文化,提 升对 地方 文 化的自 信 ;不 断彰显“和雅”气质;不断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标。
本课程还结合学校“小先生制”课题,利用本栏目的宣传和影响力,倡导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爱经典、诵经典、演经典,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共创家庭积极的文化学习氛围。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程与“蜀”文化有关的古诗词学习,低段学生能诵读 3~5 首,能在节目反复回看中,自学吟唱 3~5 首;中段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和吟唱 4~6 首,能在节目反复回看中自学鸣鸠琴“蜀韵弦歌”弹唱 2~4 首,能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高段学生能背诵 6~8 首,能在节目观看和回看中自学鸣鸠琴“蜀韵弦歌”弹唱 3~5 首,能理解诗词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节目资源 的反 复观看,能自主、探究 学 习 古诗吟唱,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以鸣鸠琴为伴奏的“蜀韵弦歌”的弹唱。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诵读和“蜀韵弦歌”的弹唱表演等。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提升对成都“蜀”韵古诗词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感受成都诗词文化 的独 特魅力 和 不竭的 生 命 力 ,更 爱“蜀”文化,更爱成都、更爱家国,树立地方文化自信。
当 然 ,此“ 三 维 目 标 ”都 不 是 孤 立 存在,而是一个 整体,你 中有 我、我中有 你 ,相互 融合、相 互依靠,在共 同 实 践中实 现三位一体的育人追求。
成都 市 红 牌楼小 学 离“ 武 侯 祠”不到一 公 里 ,传 承 巴 蜀 文 明 、发 展 天 府 文 化 ,就成了学 校在地 方 传 统文化 的 传 承和发扬方 面的重要 内 容 。因此 在 内 容的选 择上 ,以“ 蜀 ”相 关 古 诗 词 文 化 为 主 ,凸 显“蜀韵”。
本 课 程在研 究 阶 段共选 择 八 首 与 成都有关的古诗词,充分利用本地音乐资源进行古诗优秀曲谱的筛选,其中有几首就选自与曹正 礼 老 师编曲 填 词 的四川 清 音曲牌类《赠花卿》、《绝句》(杜甫)等 ;还 有两首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华小四弦弹奏教材》中的《春夜喜雨》《春晓》。在无适合曲谱选择的条件下,亦可以四川话语言腔调为依 据,进行依 字 行 腔的古 诗“ 蜀韵”谱曲创作,让学生在吟唱时,更能领略四川话语言的独特魅力。
“弦歌”是依琴瑟而咏歌,是中国人抒发情怀、修 身养性 的 一 门独特 的 雅 致技艺,抚琴歌咏,道器合一。将古诗教学与音乐、器乐、表演相结合,依据成都市红牌楼小 学“ 和 雅 ”文 化 和 地 域 特 征 ,特 选 择 与“蜀”有关的古诗词,以及利用红牌楼小学鸣鸠琴课堂器乐的教学开展,因此本课程以每期校园电视栏目《“蜀韵弦歌”——经典咏流传》进行传播。
本课程的研究团队以音乐老师、语文名师和计算机老师为主。课程以节目形式在校园电视台进行传播,每月推出一期,一 学年共计 8 期 , 每期内 容 由 两部分 组成。由于本课程是以古诗词的学习为载体对传统文化进 行 传 承和发 展 , 因此对 古诗词的学 习和 理 解 是根本 。 于是栏 目 的第 一 部 分 为“ 名 师 讲 堂 ”,就 是 由 红 牌 楼小 学 语 文 名 师 对 古 诗 词 进 行 深 度 解 读 ,挖掘 内涵,讲 解诗 词背 后 的故事 ,整 个 讲解风格要充满童趣,在 PPT 的协助下,画面富有儿童特征,符合儿童的观赏心理,时间在 7 分钟左右。第二部分为“蜀韵弦歌”,由音乐老师事先在鸣鸠琴社团进行该古诗的弹唱教学,再选择弹唱完成较好的 学生与该名 师 的 班上的 部 分 学生进行组合型节目编排,能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最大化地表达古诗的内容,展现古诗的意境,时长 3~5 分钟,最后在电视栏目中进行呈现。
经团 队讨论,八 首“ 蜀 韵”古诗词 为 :《春夜喜雨》《登锦城散花楼》《绝句》《成都曲》《春晓》《梅花绝句》《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赠花卿》。每一首均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和弦歌弹唱表演的形式,力求在每一期节目都能受到学生的喜爱。
每一期 的 节 目固定 在 每 月 的 第 一 个周 二下午的活 动 课 时间进 行 播 放,时 长15 分钟。学生只看一遍是记不住很多内容的,充其量只是能听懂,节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观看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有了愿望就有了学习的动机和行为,然后学校会把每一期栏目的视频作为微课资源,放在武侯区三顾云平台进行分享,学生可以无限次回放。
以其中一期 栏目《赠 花卿》(唐·杜甫)为 例。 这首 作 品杜甫 约 作 于唐上 元 二 年(761 年),古 诗 短 短 四 句 ,将 乐 曲 的 美 妙赞誉到了极度,表面看起来是赞美诗,但从“天上”和“人 间”两词却 能 看 出端倪 ,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栏目的第一部分就 是 由 语 文 名 师 从 古 诗 的 创 作 背 景 、作者、古诗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故事进行一一解读;第二部分就是 《赠花卿》的“弦歌”节目呈现。音乐老师在编排时,选择了一个以四川话演唱的川剧戏歌版本,整 个旋律走 向与四 川 话 的语音 语 调 完全一致,对于本身会四川话的学生来说学习吟 唱是非常 容易上 口 的 。节目 共 选 择了20 名小演员,其中 10 名学生进行弦歌弹唱,10 名学生边舞边唱,还有两名音乐老师参与,一名老师为琵琶专业,正好演奏琵琶,一名老师演奏川小鼓,把握整个节目的演出节奏,相当于一名指挥,师生全部身着汉服。节目一开始在锣鼓节奏的伴奏下,诵读两遍,配有相应的舞蹈动作,然后是以鸣鸠琴为伴奏的弦歌弹唱两遍, 期间 有 10 名学 生伴舞 , 在 最 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后,琵琶老师开始 40 秒的个人即兴演奏,表达诗词中所赞美的美妙乐曲,犹如《琵琶行》中 所描绘 的“间 关莺语 花底 滑 ,幽 咽泉流冰下难……”,目的就在于映衬诗中的“ 此曲只 应天 上有 ”,琵琶乐曲以慢速结尾,带给人无限回味,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全体演员再次齐诵“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因为琵琶曲营造了真实的乐曲氛围,所以演员们再次诵读时更加充满感情,对诗词的含义又增加了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精彩的表演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对此首古诗也加深了更多的理解。
课程 在实 施过程 中,针 对课程 的设 计目标,究竟 完成 的怎么 样? 实际效 果如 何呢?这就需要通过评价来进行判断。由于本 课 程 属 于 拓 展 兴 趣 课 程 , 是 以 引 导 为主,因此不可能 强制性 布置 日常作 业。 那怎么来观察学习效果呢?我们制定了多种有 趣的活动,吸 引 学生进 行 参 与,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进行评价指标考核。
每月 一次 的节目 观看 ,由 于是 在学 校统一的 活动 课时间 ,即每 月最后 一周 的周二下午 第二 节班会 课进 行观看 ,且有 班主任进行 管理 ,因 此可 以保证 学生 能够全 员平等地参与观看。由于都是本校的老师和学生在 进行讲 解和 表演,因 此很 多都是 学生非常 熟悉的 面孔 ,在观看 时会 更有亲 切感,也更 容 易全 神贯注地进 行观看 和有 兴趣地学习。
为了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参与度,课程设计了自评 、互评二 合 一 表格,学生 只 要自己完成了表格中的古诗词学习,就可以根据情况给自己如实评价。比如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在“能诵读”“能背诵”“能吟唱”那栏里选 择性画“√ ”;最 低标准 是 能全部诵读这 8 首,就可以奖励奖章一枚;如果能背诵 4 首也可以获得奖章一枚;如果能 吟唱表 演 2 首,也 是 能 获得奖 章 一枚,但是吟唱表演是必须要建立在能背诵的前提下,进行吟唱表演。只要学生累加获得 3 枚奖章者,就可以获得一个礼物;只要累加能获得 4 枚奖章者,就可以颁发一个课程完成证书,以兹鼓励。学生为了取得相应的奖章,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有的还自发组成学习互助小组,一起来完成,相 互鼓 励和 相 互监督 ,一 起 比 一比谁获得的奖章最多,整个学习的氛围也就不断获得提升。
为了 能 更 进一步 激 发 有 强 力 学 习 古诗兴趣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会 这 8首与“蜀”相关的古诗词外,还额外设置了加分项,即 除了 这 几首,你还 能 背 诵哪些与“蜀”有关的古诗词?有条件的学生就会通过各 种途径 去 探 索,有 的 通 过查阅 书籍、有的通过网 络查询 ,有 的 还 带领全 家人一起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和查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具体的评价量表如下(以中段 3、4 年级的评价量表为例):
3~4 年级《“蜀韵弦歌”——经典咏流传》课程非你莫“蜀”——自评、互评表姓名: 班级: 完成日期: 教师签名:古诗内容 能诵读能 背诵能吟唱(在背 诵 的 基础 上 吟 唱表演)他人评价(需同伴签名)教 师随 机抽查《春夜喜雨》《登 锦 城 散 花楼》《绝句》《成都曲》《春晓》《梅花绝句》《上 皇 西 巡 南京歌》(其二)《赠花卿》你还会哪些关于成都的诗?(请写在表格里,每写两首并能背诵可以加一枚奖章)备注:请在你能完成的表格里打“√”,能诵读 8 首,可获得奖章一枚;能背诵 4 首获奖章 1 枚;能吟唱 2 首获奖章 1枚;以此累加,共获 3 枚奖章者,奖励礼物一个;获得 4 枚奖章以上,可获得课程完成证书。
以上目标激励在于普及性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对于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感觉挑战难度太小,这就需要提供更高的舞台进行挑战和展示了。每学年课程结束的当月,做一次“蜀韵弦歌”展示会,参与的学生自己设计古诗词的表演形式,节 目表演可以一 个人完 成 ,也 可 以同伴合作表演。获得课程 3 枚以上奖章的学生可以有报名资格 ,先 在班上进行 PK ,每班有两个 名额晋 级 , 最后参 与 节 目录制,在校园电视台进行展示,全校观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还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节目编排、分工合作以及舞台表演方面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由内而外的一种自信和气质,逐渐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本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在课程的 熏陶 下,对“蜀 ”地 古 诗 词有 了 更 浓厚的 兴 趣 ,对 地 方“ 蜀 ”文 化 有 了 更 深 的 了解,并 有了 进一步去 收集、整理 和 探 索的愿望。学生在“蜀韵弦歌”的弹唱中,更能深刻领悟诗词的内涵,在音乐的感染下,更能入诗境、悟诗心、品诗韵。“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学生在“蜀韵弦歌”的熏陶下,在 了解 成 都的“蜀”文化的同时,不断去学 语言、长见识 、增 智 慧 、怡性 情、修品行 ,加 深对地 方 传 统文化 的传 承,为 一 个 人 的 终身 发 展打 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德行根基,逐步树立地方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