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视觉中国
古人云:“为赋新词强说愁。”人类的心理活动,既复杂又精细,一方面,容易受到外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发生、发展与结局都遵从某些规律。那么,面对青春痘,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电影《盗梦空间》里出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建筑,其中就有彭罗斯阶梯。这种阶梯看起来跟普通楼梯差不多,只是首尾相连、不分上下。置身其中,不论往哪个方向走,都面临着无穷无尽的台阶,仿佛走入了死循环。
青春痘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某天早上,你走进卫生间,看了一眼镜子,发现脸上长了青春痘,于是你会感到有些沮丧。一连串的活动看起来十分自然、顺理成章,对不对?其实,在此背后,有着3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
首先是自我识别。你怎么知道镜子里的人是你呢?
医院里,偶尔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患者。他们没有外伤,内部器官也运作良好,却固执地认为身体的某个部分不属于自己。医生称之为“躯体失认症”,即是说,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患者的大脑右半球出现了异常。而你之所以可以认出镜子里的人,是因为你的大脑里藏着对自己的认知。
其次是社会比较。大脑怎么判断长青春痘这件事的影响呢?
负责判断的脑区叫内侧前额叶皮质,藏在眼睛后方、大脑两个半球之间。如果将大脑比作一座城市,内侧前额叶皮质就相当于行政中心,负责收集各种信息,将我们对自我的诸方面认知进行整合——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拥有哪方面的才能、我们和周围的人比起来怎么样,等等。《庄子·秋水》里,河伯自以为十分了不起,及至见到大海,又开始自卑。中学里的尖子生考入名校之后,有时会出现强烈的挫败感。其背后,都有社会比较的影子。
最后,在相貌方面,比较的标准是什么呢?
乍一看,审美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有研究显示,童年时接触的人群会影响我们对容貌的识别能力: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人,可能对白种人有些“脸盲”。反过来说,要想研究审美的客观性,必须找到那些没有被世俗影响过的样本。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许多看上去有点奇怪的研究。有的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看看他们注视哪些面孔的时间更长;有的干脆深入荒岛、丛林之中,寻找几乎不与外界接触的原始部落。结果显示,在审美这件事上,我们有着一些恒定不变的倾向,比如我们都喜欢光洁的面庞。光洁意味着健康,而进化压力使得我们偏爱健康的人群。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阶段的结论:青春痘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显示,住院治疗的痤疮患者75.58%具有焦虑症状、30.23%出现了抑郁症状。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知识链接:
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仅仅理解为“不生病”。其实,健康指一种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脑左、右半球各司其职
压力引起的身体变化
知识链接:
昆虫、两栖类、鸟类以及我们自身,都会经历发育阶段。而发育,是一系列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脑组织像是人体的司令部,为每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准备了一个指挥中心,也就是科学家说的“神经中枢”。对于压力来说,其指挥中心是下丘脑。下丘脑藏在大脑底部,看起来并不显眼,却与其下方的垂体、更下方的肾上腺密切配合,帮助我们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有些事件是突发性的,比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冷不丁遇到一条凶猛的大狗。在这种情况下,下丘脑会立刻激活神经系统,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大脑和肌肉组织里。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更多的脑力和体力应对危险,迅速做出最合适的反应。
诸如青春痘之类的事件,则属于慢性压力源。在这种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就像其名字宣称的那样,这种激素可以督促肾上腺皮质,让后者释放相应的激素。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方,一共有两个。左侧肾上腺长得像弯月,右侧肾上腺则呈三角形。肾上腺的质量,与一块钱的硬币相近。按照形态划分,肾上腺又可以分为外侧的皮质与内侧的髓质,每一部分都可以释放多种激素。拿肾上腺皮质来说,它可以释放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少量的雄激素。
在下丘脑的督促下,肾上腺皮质会释放更多的激素,引起一连串的生理变化。以糖皮质激素为例,它相当于我们体内的宣传工作者——叫醒脂肪,促进脂肪的分解,增加血液里的糖分。糖分之于细胞,就像电流之于手机。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将得到更多的能量,从而更好地应对那些让我们紧张、恐惧、疼痛的事件。
只是有一个问题:激素进入血液之后,肯定会随着血液循环周游全身,怎样才能保证只影响特定的组织?一种方式是依靠受体。如果将激素比作加锁的信件,那么,受体相当于解锁用的钥匙。加锁信件流转的地方再多,只要没有碰到钥匙,就不会发挥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第二个阶段:青春痘引起的慢性压力,会导致下丘脑与肾上腺异常活跃。
肾上腺异常活跃,自然会释放更多的雄激素。这会不会加重青春痘的病情?会。不过,如前所说,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不多,不足以完全解释压力与青春痘之间的关系。于是,有些学者想到了别的角度,比如受体。
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单位,而受体只占了其小小的一角。有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表面,有的分布在细胞内部;有的与激素互相配合,还有的负责识别特定的损伤模式,比如前面提到的TLR。更麻烦的是,受体的分布没有什么直白的规律。举个例子,我们之所以能闻到味道是因为嗅觉受体,从逻辑上分析,它们应该只存在于鼻腔内。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我们的肠道内有嗅觉受体,皮肤上有嗅觉受体,甚至动脉内也有嗅觉受体,而且跟心脏病、动脉硬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既然不能从逻辑上推导受体的分布,就只好每个部位都查探一番了。查探的办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一种——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听起来让人费解,原理却非常简单。生物课本上说,遇到有害物质入侵,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像是一对冤家,一见面就往死里掐。人类如此,动物也是一样——将人体内的某些成分提取出来,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它们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接下来,对抗体进行提纯,注射到人类的细胞内,再辅以显色技术,就能直观地看到细胞内部是否存在被检验的物质。说到这里,请大家想想:如果它们在细胞里大量存在,说明什么呢?
说明那里可能有着对应的受体。研究显示,青春痘患者的皮肤里有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的探查表明,皮脂腺细胞内有一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换句话说,下丘脑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皮脂腺,进而增加皮脂的分泌。
配体与受体
知识链接:
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发酵技术,给我们带来了美味的食物;基因编辑技术,也许能解决移植器官不足的难题;没有核酸扩增技术、标记核酸的荧光探针(PCR、荧光PCR),我们将很难迅速诊断新冠肺炎;而在实验室里,诸如免疫组化技术,更是科学家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至此,我们终于知道了真相:青春痘会影响自我评价,进而产生慢性压力;下丘脑为了应对慢性压力,会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这些激素一方面作用于肾上腺,引起雄激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皮脂腺细胞,导致皮脂分泌增加;接下来正如前文说过的,皮脂过多会加重青春痘的病情。整个过程,就像彭罗斯阶梯一样不断往复。
更让人惋惜的是,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只有21.10%的同学对青春痘进行治疗,接近8成的同学好像干脆破罐子破摔了。下一篇,我们就聊聊应该怎么对付青春痘。
免疫荧光处理后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