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血同治”理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2022-04-25 06:02叶巧仪宁晓军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进针偏头痛头痛

叶巧仪,林 佳,王 蓉,宁晓军,余 兰

(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710)

偏头痛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疼痛类疾患,主要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头部搏动性疼痛为特征[1],伴随恶心、呕吐、头晕、颈项痛、食欲差、易激惹等一系列症状的症候群。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范畴,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2]。

课题组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将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0例偏头痛患者,以气血理论为主体,经络辨证为羽翼,气血同治为治则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60例,分别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针刺组30例,药物组30例。针刺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3±8.2)岁;平均病程(5.1±1.3)a。药物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1.0±8.0)岁;平均病程(5.3±1.5)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2018年发表的ICHD-3的正式版(IHS,2018)中的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拟定[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者;②能完成全部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凝血功能问题者;②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气血同治”理论针刺方法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的多种针法组合。①理气:嘱患者取坐位,主穴选取偏头痛对侧肢体的穴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配穴:足三重;侧三里、侧下三里;灵骨、大白。配穴一般选择偏头痛同侧的穴对,液门、中渚穴对或者腕顺1、2穴对。进针前常规消毒,针具选用0.35 mm×50 mm华成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针时先主穴,后配穴,穴位均贴骨进针。穴位均直刺进针,破皮后针尖稍朝向疼痛部位行提插捻转手法催气,进针深度以35 mm~45 mm为主,针感以有轻微放射感或肌肉跳动感为宜,当有上述针感即可视为得气,留针时间为 45 min,每5 min提插捻转1次,提插捻转过程中嘱患者缓慢摆动头部,并用手指指腹轻轻叩击患处。起针时,先起配穴,再起主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②和血:理气针刺治疗结束后,可行和血治疗。操作方法:a.局部络脉刺血:在疼痛的区域寻找瘀络刺血放血,选取泉河牌6 mm×65 mm一次性不锈钢无菌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术者应戴一次性无菌手套轻轻挤压局部,一般建议在安全情况下尽可能地多出血。b.远部络脉刺血:有后枕部疼痛者一般选取委中穴至承山穴范围的瘀络刺络拔罐放血,有颞部疼痛者一般选取阳陵泉穴至悬钟穴范围的瘀络刺络拔罐,有前额部疼痛者一般选取足三里穴范围寻找瘀络。和血治疗每2 d治疗1次,8次为1疗程。③理筋:理筋法,即是以刃针松解因肌肉挛缩、痉挛而形成的局部筋结及痛性结节。操作方法:在患者头皮或者颈项部寻找各种痛性结节,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固定筋结,右手持乐灸牌0.35 mm×25 mm一次性无菌刃针直刺结节中心,刺中结节后向各方位轻轻切割数下,以结节变为无痛为度出针。刺血治疗每2 d治疗1次,与理筋法交替执行,8次为1疗程。

2.2 药物组

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41,5 mg/粒)口服,10 mg/次,每日1次,睡前服。

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33,50 mg/粒],口服,50 mg/次,每天2次。

3 疗效分析

3.1 疼痛评价标准

参照《临床疼痛治疗学》[5]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标准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差异,分为0分~10分,由患者依据自觉疼痛程度记录。0分:无痛;1分~3分: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分~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痊愈:头痛完全消失,头晕、恶心、目胀等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基本消失,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偶尔稍感头部重胀;有效:头痛程度减轻,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可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分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4.3 不良反应

针刺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晕针情况,休息后缓解。药物组共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例出现疲倦、乏力、嗜睡,1例出现肢体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 %。

4 典型病例

谢××,女,32岁,普工,因“左侧额颞部疼痛3 a,加重5 d”于2021年2月来诊。患者3 a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颞部疼痛,呈阵发性胀刺痛,发作时间不定,曾在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偏头痛”,予药物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予“气血同治”理论针法,运用理气(足三重)、和血(左侧太阳穴痛点刺络拔罐放血)及理筋(左侧风池穴痉挛处刃针松解)等治疗5次后上述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5 讨 论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偏头痛以药物为主,其治疗原则是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本病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类,非特异性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及阿片类镇痛药。特异性药物包括曲坦类及麦角碱制剂。预防性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剂、抗抑郁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6]。上述药物均有效果,但因药物性质的不同,有各种的使用限制:如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方面影响及出血风险,曲坦类制剂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偏头痛在中医古代文献中被称为“偏头风”“偏正头风”“偏正头痛”“头偏痛”“偏头风痛”及“脑风”等。《素问·风论》指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可见本病的外因,首责于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耗气伤津,津血同源,津亏则血虚,血虚易瘀,瘀血阻滞气机,故有气滞;血虚则无力行走于脉中,不行亦成瘀,故成血瘀。偏头痛病机在于气血失调,课题组基于“气血同治”理念采用针刺理气、和血及理筋等,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所用穴位中足三重、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灵骨、大白均为董氏奇穴,足三重穴包括了一、二、三重三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之上,居阳位,对应八卦中的“艮”卦,三针并用即为董针中的倒马针法,能调整水谷精微,滋养全身。侧三里、侧下三里两穴,董公论之归心、肺两经,“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两穴有止痛之功。而肺对应八卦中的“兑”卦,肺主治节,能调节全身气机。而灵骨、大白两穴,董公认为其入肺经,取之自能补肺气调理气机。“艮”“兑”两卦合之为山泽通气之意,山泽通气为“通”之大法,通则不痛。而配穴中,液门、中渚穴对对应三焦经、腕顺1、2穴对对应小肠经,均为牵引针,为治疗指路之意,相当于中药中的引经药。而针刺穴位时活动患处则为董氏奇穴中的动气针法,能相对有效地导引正气输注患处,增强针刺效果。

刺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可泻热解毒、镇静开窍、化瘀消肿,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古人对刺血疗法十分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去其血”[7]。《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8]。阿是穴刺血可减少局部代谢产物,降低高凝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9]。

但是临床上仅仅依靠理气、和血两法治疗本病仍有不足,许多病程较久的偏头痛患者,往往疼痛的病灶遗留多处“筋结”,如不处理局部病灶的话,气血循环难快速回复。所以笔者加入理筋法主要用于处理局部已病变的筋膜,促进局部的气血再循环。故“气血同治”法中,理气、和血、理筋三法,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本疗法的缺点在于,董氏奇穴的穴位针刺均要求贴骨进针,疼痛明显,针感持续长。但如不贴骨进针,疗效又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是否有较无痛且更有效的疗法可代替。

瑕不掩瑜,本研究认为与口服常规西药比较,气血同治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所以本疗法值得各位临床同仁进一步研究,从而发掘潜在价值。

猜你喜欢
进针偏头痛头痛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偏头痛吃紫菜干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
养老穴治疗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