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茜,俞 红,2,徐俊华,许丽丹,方 友,郑艳平,李燕兰,梁 肖,陆明雅,张轶俊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江苏苏州,215009;2.江苏省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护理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9;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部,江苏苏州,215009;4.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9;5.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ICU,江苏苏州,215009;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江苏苏州,215009;7.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江苏苏州,215009;8.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急诊,江苏苏州,21500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新型变异病毒不断出现[1]。病毒变异快,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恐慌情绪,从治疗上着手较困难。对于尚未感染的人群,切断传染源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注重情志调控,防止因负性情绪引起免疫功能抑制也具有重要意义[2]。中医体质学说认为“气虚质”人群是病毒易感人群,由于缺少“气”的防御作用,易被外邪入侵而患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3]。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本研究课题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气虚质人群中医体质调理方案,对气虚质人群进行居家体质调理,旨在改善偏颇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负性情绪,从而抵御病毒侵袭,现将推广与实践效果报告如下。
将2020年3月1日—3月10日参加苏州市中医医院线上“中医体质自测”的并判定为“气虚质”人群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判断为“气虚质”;②患者有可以登录微信的智能手机并且会使用微信收发信息;③线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过敏性哮喘等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出血性疾病;③有精神类疾病,意识不清;④耳部皮肤破溃;⑤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⑥哺乳期、妊娠期或备孕妇女。脱落标准:①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要求退出;②3个月内未打卡次数>10次且确认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③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病情变化,不能继续接受干预。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伦研批003)。
1.2.1 干预方法
1.2.1.1 成立“气虚质体质调理”小组:本小组共11名成员,其中治未病中心医生1名,硕士学历,副主任医师;护士8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3名,研究生2名;信息科工程师2名,硕士学历,信息通讯工程师。医生负责参与体质调理方案的构建和医疗问题的解答;主任护师领导小组成员初步制订中医体质调理方案并完成2轮院内修订;全国中医护理骨干负责微信群及公众号的维护;信息科工程师负责“中医体质自测”微信小程序制作。
1.2.1.2 构建9种体质中医调理方案:2020年3月—4月通过文献回顾和2轮院内专家咨询会制订中医体质调理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起居、饮食、运动、情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首先,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回顾拟定实施方案,然后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本院5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10年以上中医调理经验的中医师参与,经过1轮专家咨询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再次进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9种体质的中医调理方案。
1.2.1.3 编制“扶正耳穴操”并拍摄视频:由干预小组中1名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负责“扶正耳穴操”的编制和视频拍摄。“扶正耳穴操”基于科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编制,针对气虚质人群,共8节。第一步全耳背按摩:双手摩擦使掌心劳宫穴发热,使掌根对准耳根,劳宫穴对准耳背摩擦20~30次,可调理五脏,调动气血;第二步揉按大周天(耳轮环):用拇指指腹按自下而上方向按摩耳轮、耳屏,圆周按摩20~30次,可提升气血、增强免疫力;第三步揉按小周天(内分泌环):用拇指指腹按自下而上按摩耳甲内部,圆周按摩20~30次,可提升气血、增强免疫力;第四步按摩耳中、神门、耳尖:用食指和拇指找到耳轮脚棘,按耳中、神门、耳尖顺序按摩20~30次,可镇静、止痛、抗过敏;第五步按摩耳中、肝、风溪、结节:用食指和拇指找到耳轮脚棘,按耳中、肝、风溪、结节顺序按摩20~30次,可疏肝理气;第六步按摩耳中、脾和耳轮3、4:用食指和拇指找到耳轮脚棘,按耳中、脾和耳轮3、4顺序按摩20~30次,可健脾祛湿;第七步按揉耳甲腔:用食指找到耳甲腔底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心肺区20~30次,可增强心肺功能;第八步按揉耳屏:以食指指腹在耳屏外侧面及内侧面摩按耳前根部,以上下顺序揉按20~30次,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
鉴于受试者中包含老年人,课题组成员拍摄2个版本(普通话版和苏州话版)的教学视频,便于受试者学习和操作。
1.2.1.4 建立“气虚质体质调理”微信群:由2名信息科工程师制作“中医体质自测”微信小程序,包含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职业、家庭住址、既往病史)、中医体质量表三个部分,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送。经过线上体质测试,如属于气虚质,系统自动跳出“气虚质体质调理”微信群二维码,有意愿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参与研究。其他体质人群可获得各体质的“中医调理方案”。
1.2.1.5 建立“气虚质体质调理”公众号:由干预小组中1名副主任护师及3名主管护师负责“气虚质体质调理”公众号的建立和维护。根据前期构建的“气虚质中医体质调理方案”,每日撰写、编辑并推送1条气虚质体质调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注意事项、饮食(食物、药膳、茶饮)、中医功法锻炼、情志调节方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等,另外,同时推送1条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1.2.1.6 具体实施:由1名干预小组成员每日9:00和19:00在“气虚质体质调理”微信群中推送1条气虚质体质调理内容及“扶正耳穴操”教学视频,带领干预对象做完“扶正耳穴操”,并利用“微信打卡小程序”打卡并留言,第2天课题组成员收集受试者的反馈和问题,于19:00~21:00在微信群中统一解答和交流,共干预6个月。
1.2.2 评价指标
1.2.2.1 气虚质转化分: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气虚质”表中的每一问题评分,每个条目原始分从1~5分。原始分=各条目的分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计算气虚质转化分[3]。
1.2.2.2 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通过网络调查方式回访受试者干预前6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病程、病种。
1.2.2.3 疫情期间心理状况:采用疫情期间心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微信”发放。该问卷由高延等[4]编制,共25条项目,分别测量调查对象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的负面情绪。根据调查对象上述各维度反应发生的频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和程度(没有、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对应赋值0~3分。每个维度各项目得分的平均分,即为该维度的得分,>0分说明调查对象在该维度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即出现阳性结果,得分越高,表明调查对象在该维度上负面情绪反应越明显,其中,≤1分定义为轻度,1~2分为中度,>2分为重度。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63,Cronbach’s系数为0.69,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统计学方法
将网络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汇总后,首先进行复核、整理,然后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2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3511人参与了线上“中医体质测试”,其中247人符合气虚质评判标准且气虚质转化分为8种偏颇体质中最高分。6个月的线上干预过程中,190人坚持每日打卡,故将这190人纳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190)
干预前研究对象的气虚质转化分(60.86±12.39)分。干预6个月后,研究对象的气虚质转化分下降至(50.01±1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1,P<0.01)。
干预前研究对象的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1.00(1.00,2.00)]次,干预6个月后,,研究对象的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下降至[1.00(0.00,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9,P<0.01)。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6个月后,疫情期间心理行为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体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 分
表3 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 分
项目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总分n t P 190 190 190 190 190 190干预前8.23±2.11 5.70±2.15 10.87±2.90 6.51±2.18 2.94±1.50 34.25±5.53干预后3.95±1.20 2.33±1.27 4.66±1.74 2.90±1.58 1.12±0.99 14.95±3.73 29.475 30.324 33.353 24.990 23.810 62.182<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中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除了平和质,其余8种体质均属偏颇体质。其中,气虚质被定义为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5],是健康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体质类型[6]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的偏颇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认为是免疫失衡的现象[7],气虚质人群免疫力较低,是病毒易感人群,研究表明,气虚质人群血清免疫因子IgA、IgG、CD4+、CD4+/CD8+表达低于与平和质人群,CD8+表达则高于平和质人群[8],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
本研究中,除了常规线上中医健康宣教外,主要的干预手段是能居家实施的“耳穴按摩”,宋代《苏沈良方》中记载:“摩熨耳目,以助填气”,祖国医学认为耳廓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之说,按摩耳廓如同做全身按摩,可激发精气、通经活络、调理脏腑、健脾培中,补肾聪耳。耳穴疗法标本同治,既从气虚质的体质上调理,又从免疫低下的症状上进行调节,具有针对性[9]。耳穴疗法包括耳针、耳穴压豆、耳穴放血、耳穴贴膏、耳灸、耳穴按摩等,其中耳穴按摩相对简单,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可自行实施,是疫情期间居家自我干预的最佳选择,本研究结果显示以耳穴按摩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线上体质调理方案可显著降低研究对象的气虚质转化分(P<0.01),改善气虚相关症状(P<0.01),这与许艺燕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中医理论认为,“气”有维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一是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入;二是与邪气斗争,以祛邪外出。故《素问》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全身的抗病能力必然随之下降,机体也易被邪侵而患病[10],因此,气虚质人群往往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易感染病毒,且患病后迁延不愈[5]。李丽华等[8]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气虚质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体质类型,而且气虚质人群呼吸道感染急性症状消失后,还会存在持续3~8周的咳嗽症状[11]。本研究通过线上调查发现,干预前,气虚质人群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平均1~2次,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1),说明线上中医体质调理可减少气虚质人群呼吸道感染次数,这可能与气虚体质的改善有关。
受疫情影响,民众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12]。负性情绪是伴随慢性应激的重要产物,可以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13],机体更易受到病毒侵袭,形成恶性循环。疫情期间,对于居家人群来说,专业医疗护理支持对于缓解焦虑情绪很重要[14],基于网络的医疗信息传播成为首选方式,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的整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情绪症状,且对隔离患者来说更便捷,也减少了心理医生的感染暴露机会[15]。本研究采用手机线上干预的方式,对气虚质人群进行体质调理,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分享疫情最新动态、疫情防控基础知识、体质调理知识,并定时互动,鼓励和督促受试者进行“扶正耳穴操”锻炼,并回答大家的疑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家人群对疫情的焦虑、恐慌心理,研究结果表明,经“疫情期间心理行为问卷”线上测试,居家人群的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五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但因为本研究干预时间为6个月,一般在灾后3个月至几年时间内,称为“心理康复阶段”,加之国内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慢慢步入正轨,相应的负性情绪也随着时间有所减缓,这可能也是干预6个月后,受试者的心理状态普遍转为积极的原因。
传染病流行期间,居家隔离阻断病原体,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方式。对于居家人群来说,互联网是获取健康资讯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基于体质学说,通过微信平台对气虚质人群进行线上体质调理,研究结果显示,以耳穴按摩为主的线上体质调理服务可改善气虚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调节负性情绪。但因疫情原因及线上干预的局限性,本研究属前后对照研究,后续将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试验的科学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