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孙扬,张瑞丰
(1.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 顺德研究生院,广东 佛山,528399)
军事装备文化根植于国家社会文化,特别是军事文化的深厚土壤[1],是从事军事装备活动的群体(装备共同体)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的武器装备及其逐步形成并不断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总和[2]。国家军事装备水平不仅是经济实力与科研能力的体现,也与军事装备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先进的军事装备文化是实现装备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构建先进的军事装备文化,不仅对提升我国的军事装备水平,凝聚战斗力有着重要意义,也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然而目前军事装备文化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大范围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缺少情感认同,这将不利于真正实现军民一体化融合,因而引入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的理念,从价值塑造、制度行为规范、视觉设计与传播等层面系统化军事装备文化,更好地利用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将利于弘扬我国装备系统优良传统,营造良好军事装备文化氛围,从而推动国防建设整体发展。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3]。要发展先进的军事装备,提高我军装备保障水平,就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先进军事装备文化。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全面把握军事装备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2]。坚持价值引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传承与发展装备实践和装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优良传统,系统总结与科学归纳装备文化建设和保障实践中的思路和方法,为推进我军装备建设科学发展奠定精神基础、提供重要的文化驱动力。
装备文化是重器之魂,是武器装备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4]。目前对装备文化建设的研究大多从思想内涵、发展历程、建设内容与建设意义等方面提出思考,从实践层面具体分析装备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等鲜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在装备文化的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层面还有提升空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要发展军事装备力量,就需要强化对装备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深刻认知,发挥装备文化的育人、励志功能。目前在装备文化建设中,不同程度上存在部分官兵不重视装备文化思想学习,对装备文化缺乏情感认同[5],装备管理水平不高,践行条例制度、规章规范浮于表面,装备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文化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阻碍了部队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因而强化官兵对装备文化的情感认同,加强与弘扬优秀装备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官兵转变思维观念,积极投身到国防装备建设工作中来。
目前在军队基层工作中,仍多以宣传栏、橱窗展示、文体表演等手段作为开展军营文化活动的载体,这些传统的宣传形式和今天国防信息化发展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尤其是装备部队中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精神追求也更加迫切。单一的传播方式,限制了我军先进军事文化传播的力度,不能有效地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国防装备工作队伍。如何结合新的数字传播媒介,丰富信息传播方式,使装备文化、军事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与普及,是装备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美国在过去30 多年中制作拍摄了许多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如《壮志凌云》《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开发出不少电子游戏,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美军武器装备的实力,在促进大众认知、正面传播美军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传播力度并不匹配,普通民众对军事装备还缺乏深度的了解和认知,更多人主要通过重大阅兵活动、新闻报道来初步了解我军装备现状与装备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对外交流、信息传播等日益频繁,军事装备文化的军民需求度都有所增加。目前军事装备文化建设大多停留在军队内部的基础建设、理论学习、文化宣传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环境规划、形象塑造、文化产品设计开发、多渠道媒介传播等,未能适应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新趋势。在军事装备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从视觉层面深化装备文化内涵,强化视觉层面的认知与媒体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军事装备及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新时期要发展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装备文化软实力,需要从文化视角反思武器装备建设中的短板瓶颈[4],转变思路,与时俱进,从以往相对单一、封闭的模式转向开放、多元、创新、全方位的文化建设发展模式,以全新思维、跨学科的理念来探索推动军事装备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对文化进行层次划分,可以分为3 个层面:第一层为物质层;第三层为心理层或意识层;第二层是二者的结合与统一,即物化了的心理和意识化了的物质[6]。按照这一观点,军事装备文化的第三层是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深受本国、本民族文化传统与长期战争实践的浸润与影响;第二层是制度层,表现为价值理念主导下的具体制度行为规范;第一层物质层是军事装备文化的外在形态,表现为各国军事装备的差异化表征[1]。CIS 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于20 世纪60 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是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与全方位系统管理的一种经营战略,由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与视觉识别系统(VIS)3 部分组成[7],由内到外,利于企业(或机构、组织)的价值理念塑造、规范管理与形象提升。基于CIS 理论探讨军事装备文化建设,能从深化思想内涵、整合实践规范、促进形象传播等方面,适应当下军事装备文化建设的时代需求,利于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装备文化。
随着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加强军事装备文化建设已成为现实需要,从文化形象、情感认同、视觉认知等方面深化中国军事装备文化,带动国防装备研究机构、企业单位从多层面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将装备文化认知融入装备品牌塑造与转型升级中。尤其在对外出口领域提升国防装备品牌价值,影响进口国的军事理念,塑造中国正面的国际形象[8]。
军事装备文化建设是提升官兵思想意识、实现军队科学管理及统一个体行为的有效手段。“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部队”的价值观念是装备工作顺利展开和高效运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9]。理念识别系统是CIS 中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价值观等,强调个性化特色。将我军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念与意志品德进行提取,全方位深化装备部队的治军理念、发展目标和精神面貌,对内可提升官兵的神圣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树立威武之师的坚强信念,增强装备官兵的凝聚力,打造一致性的军事装备文化环境;对外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加明确地认知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装备文化精神内涵。
装备制度与行为规范都是装备实践活动的结晶,影响整个装备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起着对装备活动规范、支持和激励的作用[2]。行为识别系统强调将CIS中的核心理念内化为制度与行为规范,对内活化企业内部组织,对外达成广泛共识,执行过程中体现统一化、规范化、动态化发展。将行为识别导入军事装备文化建设,能够逐渐将价值观念体系内容转化为装备系统制度,整合装备实践行为规范,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协同创新、勇于奉献牺牲的工作作风,引导官兵自觉、自律地坚持为装备实践服务的标准,提升装备各主体行为的统一性,把军事装备文化建设与军队的装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强化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及奉献精神。
军事装备文化的形象化、视觉化呈现利于在广大官兵、社会民众心中形成情感与文化认同。视觉识别系统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核心图形为主体构建的视觉体系,通过办公系统、推广系统、服饰系统、展示系统、环境系统等规划与运用,多渠道促进大众认知。塑造军事装备文化的视觉识别系统,不仅需要依靠具有审美特征、统一鲜明的视觉形象体现军事装备文化内涵,而且还通过视觉元素在装备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打造人文景观,营造可视、可感的有形文化环境,使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形象、明确而深入。这既有利于提升装备工作的内部管理,更使治军理念鲜活地呈现在民众面前,塑造可敬可爱的军人形象,增强民众爱军拥军情感,促进军事装备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理念识别的核心是价值塑造,坚定政治信仰。通过传承装备文化传统、融入时代精神,充分体现理念层的识别、价值引领功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装备文化的本质特征。
3.1.1 根植优良传统,定位中国特色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传统基础上传承、更新与不断发展。“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中华文化语境中孕育的重要理念。中国传统装备文化积淀深厚,春秋管仲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否则战则必败”;宋代李鉴提出“攻守之具,古今小同”,应该“便事而用之”[4]。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累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小米加步枪”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难不屈,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延安兵工精神;兵工专家吴运铎“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的高度责任感,都是今天我国军事装备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从理念识别的思路出发,客观审视、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找准中国特色军事装备文化的时代定位,与当下国防装备需求紧密融合。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装备文化理念聚焦,形成CIS 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让我军官兵和广大民众都感受到军事装备文化的特色及核心内涵,形成历史认同感,坚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信念和信心。
3.1.2 融入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理念价值的塑造还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紧随时代,放眼未来。军事装备文化的时代特征体现在装备文化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10]。目前我军军事装备建设正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要求官兵必须与信息化装备发展步调一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当今装备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装备文化建设必须与装备信息化建设同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融入文化自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体现信息化时代特色的军事装备文化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军事装备行为方式包括指导一般军事装备活动的共同规范与指导军事装备发展、管理、保障及其他活动的具体规范[11]。通过行为识别将理念识别系统中的装备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装备建设实践中,转化为每一个装备官兵遵循的规范与准则。
3.2.1 完善管理制度,服务信息化装备建设实践
在武器装备建设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大力推动装备实践变革,要求装备系统的管理制度与组织、保障体制必须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组织机构的构建必须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信息化建设水平,装备研发体制的设定必须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激励机制的设置必须能激发主体人员的科研热情。采取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保障军事装备实践活动的有序运行。
3.2.2 紧扣中心任务,信守优良工作作风
紧密围绕兴装强军的中心任务,在发展军事装备的管理保障、科学研究、文化宣传、教育训练等活动中,实施统一、规范的军事装备行为。装备系统官兵面对信息化趋势,需要具备先进的信息化知识结构、积极变革的创新思维、求实求真的科研精神、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严格规范的工作理念等。同时还需加强军事语言学习,适应我国国防语言战略,增强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沟通能力。信守“精、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9],践行自觉、自律的行为方式,形成科学、有序的军队活动和良好的军队形象,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主性与协同性,强化忠于国家忠于党的积极情感。
军队的特殊性决定了装备文化视觉形象传播必须紧贴实际,兼顾军队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可以从视觉要素、视觉空间、文化产品等方面将装备文化的精神理念与行为规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深化装备文化建设。
3.3.1 凝练视觉要素,凸显军事装备审美功能
发挥视觉设计的对内精神激励与美育作用,将抽象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视觉形式,把对装备文化的理解用艺术形式传承与表现,体现军事装备的审美价值功能。军事装备审美是装备文化的重要构成,能愉悦人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内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具有文化价值功能、社会功能和促进战斗力生成等功能[2]。
冷兵器时代,战士在原始的图腾崇拜和巫术思想的影响下,于身体上绘制装饰性的图形符号,除了美化自身形象,也期望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威慑敌人,获得战争的胜利。现代军队的标志、臂章、徽章、奖章是早期人类使用符号的进一步延续。《德军心理战》中认为“从装备及各种符号能赋予士兵战斗精神”[12]。在机械化时代,飞行员热衷在战斗飞机机头进行装饰,形成机头艺术(Nose Art),一战时法国和意大利的飞行员在飞机上会绘制狮子头之类的图案;二战时, P-40 战斗机机头下方滑油散热器进气口两侧被绘制成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鲨鱼形象[2],彰显了飞机与飞行员所具备的坚强战斗力量,鼓舞士气,P-40 战斗机见图1。
图1 P-40 战斗机Fig.1 P-40 Fighter
军事装备上的图形、色彩、材质等视觉元素都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形象力量,承载军队内在的文化传统与精神面貌。不同国家军队使用与忠诚、英勇、团结、光荣、奉献等情感相关的视觉符号,用于军服、装备中,达到识别规范、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军服是部队的重要装备,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2007 式军服,展现了21 世纪中国军人威武、豪迈、自信的形象。在色彩方面,陆军军服选用松枝绿色(NCS S 7020-G50Y),空军选用蓝灰色(NCS S 8010-R80B),海军选用藏青色(NCS S 8505-R80B)和白色(PANTONE11-4201 TPX)[13]。军服标志服饰共18类,如臂章、领花、胸标等起标识作用,帽檐花、领带、绶带等起固定与装饰作用,07 式臂章、级别略章见图2—3。主体图案较多采用了“八一”军徽、长城、盾牌、钢枪、铁锚等元素,在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也形成严格规范,兼具识别功能与军服美感。如军官、士兵的领花图案元素由松枝叶或橄榄枝与五星组合,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的领花图案元素则是松枝叶或橄榄枝与原子符号的组合[14],07 式领花见图4。
图2 07 式臂章Fig.2 07 armband
图3 07 式级别略章Fig.3 07 level summary
图4 07 式领花[14]Fig.4 07 collar
迷彩作训服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军事、科技等力量和时代审美的反映。进入21世纪,从07 式迷彩作训服到2019 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新式“星空迷彩”作训服,全新设计了花型和色彩,包括林地、荒漠、丛林、城市和沙漠等5 种配色,更好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满足部队战备训练需要[15],见图5。尤其是从2021 年冬季开始陆续换发的21 式作训服,其中的武警21 式迷彩设计饱含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底蕴。设计了象征祖国的“中国印记”,寓意“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新型迷彩名为“水墨云纹迷彩”,基于中国画中“形似”“神似”的绘画思想,将迷彩中的斑点与颜色设计形成了中国水墨画的渐变晕染效果,以巧妙的图案与色彩设计彰显中国文化自信[16],21 式作训服见图6—7。
图5 国庆70 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指战员身着新式迷彩服Fig.5 Flag team at the military parade for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Day
图6 21 式作训服Fig.6 21 style training suit
图7 武警21 式迷彩作训服中的“中国印记”图案Fig.7 "Chinese mark" pattern in the 21 style camouflage training suits of the armed police
3.3.2 营造视觉景观,渲染营房文化环境
文化精神的融入,价值观的渗透,与文化环境的营造是密不可分的,环境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利用营房环境打造视觉景观,将装备文化纳入营区一体化设计。遵循视觉美学原理,规范文字、色彩、图形等视觉要素,将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管理制度统一展示在营区环境中,对营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按照不同职能空间设置适宜的文化空间,在有形的文化环境中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官兵审美意识,以艺术之美育人。
在装备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装备文化主题雕塑,设置装备文化墙,设计文化宣传海报,规划装备实物展览空间与文化长廊,直观展示我军装备发展历程,展现装备建设发展水平、先进人物事迹,定期展示国外先进装备研制成果。针对国防装备缺少情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展览展示设计中注重“情感体验”,包括引入AR/VR、全息影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丰富观看与体验方式,让官兵直观感受国防装备建设的突出成就,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求实创新的战斗意志。
3.3.3 融合多种载体,开发军事装备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长期以来,美国通过输出影视剧、卡通动漫、军事游戏等方式对外大量传播本国军事文化,美军形象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较广泛的认知。借鉴美军经验,我军应契合当下社会大众对娱乐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多种形式的军事装备文化产品的研发与创作,实现在不同群体间的高效传播。近年来,《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与《真正男子汉》电视节目,在塑造中国军队形象、宣扬中国军人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时代,军事装备文化需要在传播方式、审美形式上面适应数字化、大众化的潮流。将大数据技术作为文化产品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智能推荐算法预测大众偏好,辅助军事文化产品选题,适应大众的审美偏好与媒介使用习惯。注重架构形象传播框架,从内容题材、图像形式、传播语境、媒介应用等层面[17],完善对我军军事装备形象的自我塑造,宣传装备系统、装备人的先进事迹。合理利用跨媒介传播渠道,如官方平台方面,官方网站注重提升传播效果,优化界面视觉效果与交互体验,有机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利用好音视频直播等直观生动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可分享、可互动的传播属性,开设专门的军事装备文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论坛等,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具有感染力的H5 交互广告,激发广大民众参与、了解装备文化的意愿与热情。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中国军网”账号,以讲好我军故事与传播我军形象为目标,传播形式适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趋势,有利于我军形象的提升,“中国军网”官方抖音号主页见图8。
图8 “中国军网”官方抖音号主页Fig.8 Tiktok of China army net
文化创意产品在传播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突出优势。随着我国装备力量的快速提升,装备及装备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往装备文化创意衍生品多为装备模型、徽章奖章等形式,内容单一、创意匮乏,因而需要融入设计创新思维与方法,多元研发装备文创产品。例如提取装备造型元素、融入装备文化故事等方式,丰富人民群众的多重文化体验;设计不同装备主题,规划产品系列,从单一模型类产品延伸到大众日常工作、学习、家居生活等领域;还可尝试适应当下IP 热的潮流,以不同时期优秀装备人为创作原型,打造特色IP 形象,引发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
在影视创作与传播方面,精选主题与剧本,找准拍摄视角,从宏观视角到微观展示个体精神面貌,讲好“装备故事”,传播好“装备声音”,凝聚好“装备共识”[18]。军队形象宣传视频也是文化产品的重要形式之一,国防部发布的中英文视频《今日中国军队》,就充分展现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人民军队形象,《今日中国军队》见图9。
图9 《今日中国军队》(2020、2019、2018 年)Fig.9 PLA TODAY(2020,2019,2018)
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我军军事装备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对中国特色的军事装备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入CIS 理论推动军事装备文化建设,利用CIS 系统的整合功能、识别功能、形象传播功能,一方面可使军事装备建设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价值观更明确,从而促进军事装备文化形成一个极具发展力的有机整体,为军事装备文化建设发展与传播提供更多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军事装备文化特点逐层展示给社会大众,使军事装备文化的发展更好融入社会文化建设中,促成文化认同,达到广泛传播军事装备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