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铮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候也被称作是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相关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被各类社区群体或者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等。就中国现阶段文化传承的情况而言,很多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但由于时代的不断更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遇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甚至一些古老的文化记忆,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第一,有助于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乃至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见证,一些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品是特定地区和历史下的产物,将非遗文化引入到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热爱,使得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色彩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见证,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象征等综合意义,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优秀的文化精神,做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人。第四,非遗文化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们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文化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文化精神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非遗文化的引入不仅促进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更促进了文创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灵感,让学生们在非遗文化中汲取相应的设计素材,进行相应的艺术创新,这不仅仅是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变革,更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键举措。
对非遗文化了解之后,教师们会逐步发现非遗文化的图示大多数都是一些传统的民间美术符号,随着时代以及地区的改变会诞生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图案。而这些图案正是现代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珍贵的图像素材库。在这些非遗文化中的图案,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举个例子,在我国的民间戏剧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脸谱,而“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选择的脸谱图示以及颜色也各不相同(见图示1-2)。紫色脸通常用来表现具有正义感的角色,肃穆,庄严,而白色脸谱大多是一些奸诈多疑的角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国中的曹操。黑脸的代表人物是包公戏中的包拯,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苟言笑。红脸是忠义耿直的代表,家喻户晓“红脸的关公”,金脸与蓝脸也比较常见,分别扮演威武庄严的神仙类角色和桀骜不驯的角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鲜明的文化图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对于色彩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在进行文创作品设计的过程中采取恰当的颜色搭配。
图1 京剧脸谱 生、旦、净、末、丑
图2 京剧脸谱:紫脸、白脸、黑脸、红脸、金脸
在我国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众多艺术形式在色彩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以及历史发展特点。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绵竹年画。四川省的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从不套色制作,而是依靠作者手工完成,在用色的过程中遵循一黑二白三金黄的规律。其中一黑指的是黑色的线版,二白分别是人物的手脸底色白、靴底白,三黄是人物的衣冠手里拿的道具,是黄色的,并添加桃红、黄丹、佛青、品绿、品兰等,这些十分鲜艳的颜色使得绵竹年画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趣味,在节日营造出比较浓厚喜气洋洋的氛围。是绵竹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在进行相关文创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借鉴四川绵竹年画进行色彩搭配,为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增添绵竹年画的图案,在学生们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优秀的文创作品(见图3),学生们可以发现这些文创作品都保留了绵竹年画色彩鲜明的特点,并根据实际的用途设计选择了相应的图案进行色彩搭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效果。学生们最初可能是进行一些模仿创作,但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
图3 绵竹年画和绵竹年画文创产品
在中华民族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些手工艺对于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涉及到的工艺技法也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就是漆器作品在上色的过程中要进行逐层的上色上漆。而套色木版画的制作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绘画者进行多次的刻板多层印刷,除此之外,剪纸、皮影的刻绘工艺、刺绣的套针技法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工艺技巧。在进行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制作过程,并仿照借鉴其进行一些色彩作品的艺术设计。传统手工技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而来的,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将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与传统的非遗手工技艺相结合,如用漆器的上色技术制作一些首饰盒、厨具等等,一些商家甚至将其运用到了口红、粉底等彩妆用品的包装上(见图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方案,这样搭配有什么特点,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设计更多非遗文化与文创相结合的作品,并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
图4 漆器上色国风彩妆
在将非遗元素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背景下,教师们应当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逐步调整,开发与非遗元素相关的艺术设计课程,构建更加完备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教师可以与专业的非遗文化专家进行合作,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现操作的教学规划中,尽量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艺术性,在此同时,也要尽量改变传统民间文化技艺散漫的特点,选择更有文化传承经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教学系统进行有机融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举个例子,近些年来,一些地方高校开设的专业的非遗剪纸、非遗竹编、非遗泥塑等专业课程都取得了十分可见的成效(见图5),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充分挖掘非遗文化与现代教学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体系,形成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课程,保障教学课时,聘请相关教育专家进行指导讲座,促进学生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学生们对于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图5 非遗剪纸课程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结合的相关产业产品培养学生们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要想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中有更加亮眼的突破,那么,就要将非遗与文创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文创产品,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加入非遗的元素,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图腾或者是专业的蓝印花布扎染工艺(见图6)。教师可以将优秀学生的文创设计作品进行展出,并联系相应的非遗美术馆和相关文创企业,让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走入到社会之中,进入到大众视野。通过自己亲手设计相关非遗文创作品,学生们都更加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色,使非遗文化在当今社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6 非遗蓝印花布扎染工艺
综上所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不仅仅是新时代教学课程改革的内在举措,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必经之路。地方高校艺术专业要坚持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改革日常的艺术设计教育策略,完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合理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加强文化自信,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