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摘要:经济发展速率及改革深度的提升,使得我国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各企业与事业单位为保证自身在市场中地位的稳定性,不断对自身的运营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更改。而地勘单位是我国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提升对地勘单位的重视程度,对其运营机制进行一定整改,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与质量,促进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准确性的提升,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建设。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地勘单位开展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现阶段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定的策略,以期推动地勘单位成本管理体系与成本核算机制的完善性建设。
关键词:地勘单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问题;完善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各事业单位在迎来一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事业单位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单位的竞争优势俨然已成为其主要思考的问题,采取何种手段提升单位的利润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各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工作,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促进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实现对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有效管理,避免资源无效消耗现象的出现。本文从地勘单位角度进行分析,明确该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一定的策略,为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使其对自身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助推地勘单位的稳健发展,提升其在市场中地位的稳固性[1]。
一、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所呈现的特点
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与我国地勘单位的发展具有一定联系。因此,应对地勘单位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一定手段促进其利润的提升,降低其在运营过程中消耗的成本,推动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是降低其成本的有效措施,可对单位发展的每一时期、整个发展阶段进行控制,提升每一个职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为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提供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单位的运营成本,提升单位成本管理的质量。
(一)全面贯彻性
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全面贯彻于其整个运营活动中,对单位各个经营环节均有所涉猎。地勘单位若想提升自身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应将地勘单位在运营过程中每一环节涉及的成本进行计算,明确各个环节的支出费用,并以其为依据确定成本的投入额度,在成本投入环节严格遵循相应的资金计算量,从源头部分对成本进行控制,保证地勘单位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提升。与此同时,地勘单位应注重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推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建设[2]。地勘单位应对整个经营过程进行成本核算,了解整个经营环节应使用的成本,并逐渐细分每一程序所需的成本,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用。
(二)全员参与性
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应加强对单位运营情况的了解,并以其为依据进行运营成本控制。因此,地勘单位应提升内部职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各个端口管理层的参与程度,使其主动参与到成本核算工作中,使得成本核算工作逐渐成为每位单位成员的基础工作,保证其在参与成本核算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与潜力,促进其对自身岗位职责的履行,进而推动每个部门参与到成本核算工作中,提升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成本核算与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持[3]。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具有一定全员参与性特点,该特点更是提升核算质量的重要内容。
(三)全时性
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不仅全面贯穿于单位整个运行过程,而且贯彻于单位发展的每个阶段,单位只有对自身每个发展时期的成本进行了解,才可以保证单位的有序运行,有利于成本核算与单位管理的有效融合,实现对单位每一个地勘项目所需成本的实时掌握,保障单位后续决策的针对性建设,最大限度节约单位的经营成本,推动单位经营利益的提升。
二、地勘单位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地勘单位提升自身利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低其运营成本。而在降低单位运营成本时应注意不能影响到其正常发展与运转,更是不能产生偷工减料的行为。故而,地勘单位应从成本管理角度着手,对其成本进行及时的核算,以免发生资源浪费现象。然而,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未考虑其实际运行情况,仅是对其进行盲目的核算,会大大增加其任务量,不利于其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应对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及收益情况进行深度了解,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合理性。单位在对成本进行核算与处理之后,应以核算结果为依据开展成本管理,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4]。
(二)为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地勘单位在制定发展决策的准备阶段,应对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考察,掌握相应的变化信息,保证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而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单位对自身运营成本的了解,为其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成本管理工作可最大限度提升单位的利润,保证单位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地勘单位还可推进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使得成本管理贯彻于整个经营管理流程中,使单位明确自身产品的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及单位开展宣传工作时应具备的资金范围等,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细化,保证单位发展决策的精准性,避免单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为单位经济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做好铺垫。
(三)有利于单位发展风险的降低
现阶段,地勘单位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不仅包含经济风险,而且包含一定的经营风险,使得其越来越重视成本核算工作与管理工作[5]。地勘单位通过对自身运转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有利于对单位的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其面临的各项发展风险。与此同时,地勘单位通过对相关人员成本核算与管理意识的强化,有助于其对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效管理,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保证单位的有序运行。
三、现阶段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时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地勘单位逐渐意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自身内部管理工作中。但该工作在落实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其效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健康且稳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预算管理制度尚待有效落实
地勘单位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中,主要是依靠国家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资金注入,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的拓展,未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业务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未考虑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但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地勘单位的发展模式需做出一定的转变,单位形式也随之发生一定变化,使得地勘单位不能只是依靠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拨款。事业单位想要保证自身资产的稳定或是增加,应注重自身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内部管理工作的高标准性建立,促进单位经营成本费用的降低。在此过程中,地勘单位需以预算管理方式进行成本控制,提升单位的成本管理效率。而部分地勘单位仍遵循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单位新模式的转变,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制约单位成本管理的成效。也有部分地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未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意识,其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其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不必要的,使得该工作趋于表面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用得不到发挥。还有部分地勘单位虽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随意工作的行为时有发生,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建设造成不良影响[6]。
(二)成本核算方式的先进性仍需提升
地勘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可采用的管理手段具有多样性特点,如以一项目标为依据开展成本管理,对作业过程成本进行控制及根据余额进行预算管理等。但部分单位领导层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不足,其制定的财务报表与实际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误差,甚至在制定财务报表时未对相应的成本与预算进行详细分析,使得财务报表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为领导层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信息支持。也有部分地勘单位在开展经营项目时未将成本管理纳入其中,使得项目开展过程中各个环节所使用的资金记录不详细,如资金的用途不明确,资金的分配未做好相应的计量,甚至相关工作人员可使用的资金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导致会计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其在进行核算工作时难以将成本费用进行清晰划分[7]。此外,部分地勘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详细性不足,对数据的核算过于重视,忽视对成本的监督,使得费用的核算缺乏一定的清晰性。部分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不足,采用的核算手段与技术先进性不足,使得成本核算工作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与成本管理制度的符合程度较低,难以为单位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持。
(三)成本核算考核指标有待完善
现阶段,部分地勘单位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其制定的财务核算指标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未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核算指标制度的制定,使得其制定的核算指标制度完善性不足,使得单位在进行财务数据核算时出现一定的误差,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所降低,增加了会计人员账务管理的难度,不利于单位的稳定发展。还有部分地勘单位建立的成本核算考核机制健全性不足,无法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使得其在开展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会计人员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建设。
四、完善地勘单位成本核算机制与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以地勘单位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立预算制度
地勘单位应充分意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该工作的价值具有清晰的认知,使得领导层对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促进成本会计职责的细化性建设,使其明确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其具体的工作内容,采用的成本分析方法及成本测算手段等,并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开展预算工作[8]。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考虑其发展需求与呈现的发展特点进行预算表的编制,对单位运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预估与分析,促进费用支出的细化性建设,使得预算工作全面贯彻于各个环节中,提升预算工作的可信度,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每一环节的核算对象具有清晰了解,可从不同的角度对核算的对象进行确认,使得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明确单位各项资源的消耗程度,为费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应对单位整个运行过程中的总成本进行计算,了解单位各个项目所消耗的具体成本,促进单位成本管控效率的提升,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最后,在开展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时,应对控制的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成本产生与形成的整个过程加以解析,有利于对单位各个经营流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将成本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此外,还应以积极的态度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评价的指标具有清晰的认知,保证评价体系的精准性建设,推动地勘单位运行速率的提升,促进资金使用情况的细化性发展。
(二)以地勘单位发展特点为依据构建成本核算机制
地勘单位应注重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性建设,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据可循,推动其核算效率的提升,推动成本核算工作的高质量性建设,助推成本核算机制的有效落实[9]。首先,应加强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其次,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机构,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升,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与进行提供人力支持。最后,单位应对成本核算工作所使用的用具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替换,并引进新的成本核算技术,保障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性建设。此外,应提升对相对复杂的地勘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成本核算的流程,增强单位的分析能力与管理能力,助推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对复杂项目成本的准确预估。
(三)保证地勘单位考核标准的精准性建设
在时代的变化下,地勘单位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多,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在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需要不同部门对其进行配合,以满足其活动进行需求。因此,地勘单位应将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成本核算标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建设,保证财务核算考核标准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贴合性。首先,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应考虑单位现如今正开展的各项活动,并以其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提升二者的配合程度,进一步强化财务核算标准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提升其与单位业务开展情况的符合程度。其次,应注重标准的不可更改性,单位应对考核的内容及标准进行细化,并将其公布于官网之上,促进执行力度的提升,以免不遵守相应标准现象的发生[10]。最后,相关管理部门应将考核指标进行落实,避免指标删减情况的发生,保证财务会计的公正性与公开性,推动考核制度严谨性的建立,使其可依据具体的情况开展,以免单位工作内容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助推单位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建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勘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中具有一定作用,是我国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对地勘单位的重视,明确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一定手段促进地勘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如注重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单位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推动单位成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建设等,降低地勘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优化单位各项资源的配置,为单位利润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还应建立一定的监管制度,保障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有序进行,提升地勘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水平,维护单位内部的稳定性,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蔡雪.地勘单位会计核算中成本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探索[J].纳税,2021,15 (25):75-76.
[2]范静静.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21 (05):98-99.
[3]李英.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J].财会研究,2021 (04):60-62.
[4]金彦序,李剑锋.地勘单位项目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实时的一致性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 (23):107-108.
[5]王珠.討论地勘单位进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思路[J].财经界,2020 (32):80-81.
[6]张楠楠.地勘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项目成本核算分析[J].财经界,2020 (12):194.
[7]朱一军.地勘项目全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 (24):143-144.
[8]袁向东.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探索[J].金融经济,2019 (18):205-206.
[9]黄燕.试论地勘单位会计核算中成本管理现状及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