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芳
俗話说,“人老腿先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腿脚也变得不那么灵便了。
在医院门诊,看关节病的患者往往以老人居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戴雪松主任医师提醒,人到50岁左右,关节或多或少会出现症状,但是保护关节不是老人的专利,防治关节病应从中年,甚至年轻时就开始。戴雪松医生指出,关节问题重在预防,早期治疗,避免进入终末期关节炎。
生命在于运动。遵循这个理念,老人热哀于爬山,年轻人热衷于“暴走”,朋友圈晒运动步数的健身达人比比皆是。殊不知,运动过度会加剧关节的老化、磨损,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病率。只有正确保养膝关节,增强关节肌肉力量,增加骨骼强度,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膝关节衰老、疼痛的发生。
戴雪松医生提到,有些人膝关节受损是由职业因素导致的,如电焊工、水电工、木工等,需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长时间下蹲,久而久之,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影响。“我印象中,以上工种几乎没有一个关节是好的,原因就在于常年蹲下的固定动作会影响到关节。”
除了过度运动,久坐不动也会损伤膝盖。“关节本身就是为活动而生。如果长期不活动,关节液就不能流通,软骨也得不到良性刺激,周围的肌肉力量、韧带强度、关节稳定性等都会不足,所以关节需要活动,但活动要适度。当关节出现疼痛、卡压、绞索、不稳定等症状时,就需要专科医生介入。”戴雪松医生强调。
明明年纪不大,为何全身关节却好像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为何周围关节不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问题,戴雪松医生是这么解答的:
以民间常称的“肩周炎”为例。多半在50岁左右发病,疼痛可以是来自一次小的拉伤,甚至无缘无故产生,但却进行性加重,以致关节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不能自如地洗澡、穿内衣。在过去,很多人(包括医生)会选择忽视它,认为肩周炎慢慢会好起来,可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病情仍然在加重。虽然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很多人在经历痛苦的一两年时间后会慢慢改善,但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很大,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日益重视高,已经很难再让他们忍受长时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原先认为肩膀疼痛只是肩周炎,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从中分辨出几十种疾病,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且,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早早到来,一些因为关节磨损而导致的关节疾病自然也越来越多。所以,戴雪松医生表示,面对上述变化,要坦然接受,并勇于应对挑战,积极干预,科学治疗。
现代医学对于关节疾病,有很多治疗方法。戴雪松医生强调,治疗应该遵循渐进的原则,也就是“阶梯式”的治疗方法,即先从无创治疗开始,比如一开始可以改变日常行为,也可以做做理疗康复。“能用外用药,尽量不要用到口服药;能用口服药,就不要用到穿刺。”手术也是先考虑微创,再做切开手术。目前也有很多病人在尝试生物治疗,也就是用生物因子或者干细胞等注入关节腔,有时候也有一定效果。
如果关节炎已经很严重了,比如终末期关节炎,上述治疗方法都失效时,也可以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但目前所有的人工关节都无法重现正常的人体关节功能。所以关节问题重在预防、早期治疗,避免进入终末期关节炎。
最重要的是防大于治。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长久站立、下蹲、爬楼梯等,控制体重,必要情况下可以借助手杖等辅助活动。
适当进行科学的运动。比如步行、游泳、骑车等,它能保证心肺健康,保持关节功能;在非负重状态下进行合理的关节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戴雪松医生特别提到了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处方的形式制定出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及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涉及运动防护、运动损伤处理等等。
众所周知,人工关节置换术常常用于治疗终末期的关节疾患。听说关节假体是有寿命的,用久了就会坏,很多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只有十几二十年,假设一个人寿命在七八十岁,那么是不是应该在60岁以后再置换人工关节?
关节置换多大年纪做比较好?关节问题到什么程度了才需要做手术?
对此,戴雪松医生表示,做不做关节置换,不仅要看功能是否严重受限,还要看病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如果病人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没有必要把年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为改善生活质量,也建议做手术。所以,换不换关节,不是看年龄,而是主要看其生活质量是否受到明显影响。为什么有些人要推迟手术年龄,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并没有达到真正需要关节置换的程度,换句话说,病变并没有达到必须置换的程度,就不用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