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品品 陈会方
(广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我国的厕所覆盖率已从20年前不到10%,提高到了现如今的80%以上[1],但是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仍不尽如人意,尤其在农村,厕所卫生令人堪忧,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农村调研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进行“厕所革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即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厕所革命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看到农村厕所革命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到还存在的一些发展困境。本文拟对近年来广西厕所革命取得成效作初步概括,同时也剖析存在不可忽视的发展困境,最后提出相关的破解思路。
广西农村地区早在2013年就陆陆续续开展了厕所革命,多年来,在厕所革命中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针的指引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者结合使农村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广西在农村厕所革命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使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自2013年以来,广西农村累计使用卫生厕所户数、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户数逐年增长,卫生厕所普及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高,厕所革命得到较好推进。如下(表1)统计,全区累计使用卫生厕所户数从2013年的826.13万户增长到了2017年的1029.59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普及率从2013年的78.4%提高到了2017年的91.56%;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3年的71.42%提高到了2017年的86.45%。厕所革命总体上进展较快。
表1 广西农村厕所革命进展情况
一直以来,广西对农村地区的厕所革命高度重视,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厕所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集体和个人参与改厕行动中,为厕所革命的推进贡献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仅2013年就投入112622万元用于专项改厕。尽管随着改厕的深入,投入的总计呈现一定波动,但投资总额整体上是逐步增多的。
表2
在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厕所革命的开展使民众的厕所卫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群众的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粪-口”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厕所革命带来的影响也辐射到了卫生领域其他方面,随着厕所革命的进行,农村地区司空见惯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处理垃圾的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厕所革命的开展对农村污水的排放和净化也有了新的规定,环境污染问题大大减少,农村公厕也得到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厕所革命不仅仅是建造卫生、无害化厕所,还涉及粪污的回收、处理和利用,技术和材料的适用和创新,以及后续卫生厕所的维护和修理。生态之厕、人文之厕、科技之厕将是这场“厕所革命”的美好前景[2]。然而,厕改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困境,制约着厕所革命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广西下辖14个地级市,各个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尽相同,厕所革命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不仅地级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厕所革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极大的制约了厕所革命的进程和普及率。厕所革命是涉及技术创新、资源利用和生态文明的革命,然而各地区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表3 2017年广西各市厕所革命进展情况
资金投入不足是厕所革命存在的根本问题所在。厕所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其他来源,其中国家财政是厕所革命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厕所改造往往需要农户自筹一部分经费。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个体或集体行动者在既定目标、资源和境况下,都是按照对己最有利的方式行动或互动[3],厕所革命中各主体行为选择也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家庭经济宽裕的家庭往往主动建造卫生厕所;而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乡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很难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由此造成厕所革命资金投入主体单一,进行不够全面,普及率难以提高。
各地的改厕工作一般是由政府承揽,然后交给相关部门执行,建设,但在硬件设施完成后,缺乏对农户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反馈,缺乏长效、可持续性管理机制[4]。调查发现,农村厕所革命注重建设卫生厕所,对于厕所的后续管理和维修没有一定的规范。群众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未能使所建造的厕所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厕所后续的修理维护不重视,改厕后厕所损坏的情况下,个别家庭选择弃用,转而用改革前的旧厕所,个别地区厕所革命存在偷工减料、厕所质量不过关的现象。
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原有生活习的惯影响,加之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卫生健康知识了解不深入,严重阻碍了厕所革命的推进[5]。农村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卫生习惯根深蒂固,轻视厕所卫生的重要性,且某些执行部门中的基层干部和村民对厕所革命的认识不够深刻,未能认识到厕所革命是对农村民众健康水平提升的一个手段,也未能认识到厕所革命对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农村民众改厕动力不足,在改厕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厕所革命的进程。
不同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根据气候条件、人口数、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厕所革命,不搞一刀切,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改厕经验。补齐改厕进展较落后地区的短板,争取各地区厕所革命发展平衡。实施差异化措施,避免一味追求千篇一律,要根据地区的发展优势,保留和挖掘属于本区域的特色,扬长避短,在建设卫生厕所的基础上,向着打造生态之厕、人文之厕、科技之厕发展,综合考虑环保和资源再利用,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目标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因势利导开展厕所革命。
考虑到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其一定的额外补贴,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材料供应商探讨互惠互利的渠道,降低材料支出。进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涉农资金精准投入力度[6],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厕所革命中来,引入社会资本,探讨改厕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产业链,寻求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新渠道新方法。鼓励技术创新和环保材料的发明和使用,及时淘汰落后的修建技术,及时进行技术革新,使厕所革命带来的裨益能够长久延续,造福于农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传统的单一政府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7]。厕所革命不仅是执行部门的任务,也是关乎农村家庭和村民个人健康的头等大事,因此厕所革命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主体治理,要调动各方活力,实行基层政府、农村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协同治理。这一治理理念应贯穿于厕所革命全过程,统筹管理卫生厕所的修建、厕所后期的维护和修理等,使厕所革命能够长久发挥持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作用。
应该从基层干部抓起,大力宣传厕所革命的深远意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认识到,农村厕所革命除体现社会文明外,根本上还是以降低农村地区疾病发生风险为核心目标,着重强调净化农村地区空气、土壤及下水道系统,对于尽早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及建设美丽乡村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8],在号召村民进行厕所革命的时候精准传递这些思想,引导村民深刻理解厕所革命的核心意义,使农村厕所革命更加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