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和江,张晓燕,张全喜
(河北师范大学 家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重应用、强能力的人才标准,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取向。但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训练等方面,仍滞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要求存在差距,课程理论、单纯讲授的内容过重,而行业诊断、应用分析的内容薄弱。面向社会需求的学科基本知识训练和应用,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强化环节。而强化通过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的形式予以解决和体现的人才培养导向,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的转换机制①,是立足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构建教师主讲向学生参与转化、教师指导向学生主持的角色转化、学科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专业理论向市场应用转化的多元训练模式,探索高等教育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训练计划、产业导向需求调研、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为手段的大学生实践类项目的训练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应强化实践研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为增强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创新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教育质量工程,也是培养学生提高科研能力的研发平台与激励机制的必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导高等教育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的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或综合性作业,是知识能力转换的实践体验,是全面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训练。其最大特点,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过程。可见,大创项目是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优化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眼实施以知识能力转换为核心,积极探讨多元培养模式。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隐形”因素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主体,可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综观高等教育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教师主讲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但随着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加强,一些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单纯依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于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成为许多新兴专业探索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所产生的教学质量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教师主讲模式是教师独揽课堂、“满堂灌”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模式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淡化教师作为课堂讲授的主体,强化教师组织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态度、反应、表达等主动学习的状态模式。其中,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主讲固然是必要的,但应充分认清专业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因此,为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应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教师课堂主讲向教师主导课堂下的师生互动、师生共同体转化,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角色,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动差异
依据图1中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组织中发挥的角色程度,构建教学质量效果矩阵模型。从模型中不难看出,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育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又取决于师生主体间在教学中的互动程度。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式、学生被动听,教学效果差。如果教学中有交流、学生被动回答,教学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最好。如果教师讲授度最低、学生参与度最低,教学效果最差。因此,在旅游学科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学生参与下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即矩阵中的B象限和C象限,如图2所示。
图2 师生角色差异下的教学效果矩阵模型
专业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重在学科知识的有效转化。专业学科知识涉及多种学科的范畴,如何将零散的专业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专业化,核心路径是将相关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即通过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形成具备学科某一领域的技术专长。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途径,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内在技能。大创项目无疑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大创项目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因此,大创项目的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有别于学术型、理论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合面向生产、管理等岗位“一线”,注重具备较强适应、实践能力③,是学科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的有效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学科专业技术形成的路径模式
大创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未来就职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在本科学制期间,专业理论是职业生涯的基础,而作为应用型学科,学科理论与现实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将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实践加以应用,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检验学科理论的价值,并在市场应用中丰富理论,进而创新学科理论。大创项目是坚持以教师为指导、学生独立进行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活动,是嵌入师生互动关系的纽带④。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理论提升、对策分析、市场应用的独立性、研究性的思维形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系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仅能丰富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弥补满堂灌的不足,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比较优势。因此,依据“知识树”理论⑤,以大创项目为训练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理论、综合素质、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与全能发挥,是从理论到应用的升华,是学科知识树形成的能力过程,其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学科应用能力的知识树结构模型
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及教学实践等诸多方面,已经探索出了基本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规律。但仍存在学科体系的认知简单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培养目标与指导大纲存在偏差等问题⑥,仍是知识转换能力的制约因素。大创项目的训练模式无疑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范式,但实施的具体路径,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问题。综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经验,并结合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实践,提出高等教育大创项目实施的路径方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基本由三大模块构成:一是公共课程模块;二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三是选修提高课程模块。在不同结构层次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应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为学生步入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提,使学生具备充实的专业素养与学科基础。但同时,必须将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要求等动态,作为丰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专业认知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中,结合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内容。而教育项目中课程设计是关键⑦,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实际意义,也要考虑技术意义。因此,在专业核心及选修课中,要设计一些最基本的现实问题,如学科较为权威的学术阵地(含期刊、报纸、网站)、某一问题的研究动态、国内外发展现状、专业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诊断与分析等。这种训练,对学生专业意识、问题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帮助。
课程问题的训练布置,可在课程讲授的第一讲中进行整体说明,也可在某一教学时段进行。问题训练的流程,主要经过课堂布置-学生课下一段时间的准备-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课堂交流讨论等阶段。问题训练的成果形式,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作业、读书报告、学习心得、教学课件甚至资料的整理与分类。但重要的是要将课程的问题训练纳入教学大纲体系中,形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并作为课程考核一部分。
不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都应将专业学习与产业导向相结合,即为国家或地方产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因此,依托地方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⑧。这就要求在专业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还应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将地方社会经济、产业特点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其中,产业需求调研就是提高学生行业认知、产业问题诊断、提出有效对策的重要环节。
具体实施方式,应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大一新生,主要采取行业认知、行业观摩。对大二学生,可针对问题调研进行具体的专业训练,如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统计。对大三学生,就应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在调研基础上,进行具有一定层次的实际分析。对大四学生,主要结合四年的专业学习与相关问题的训练与调研,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
在不同阶段的产业调研中,应注重学生的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可采取班级组织下的集体活动调研、专业教师组织下的问题调研、专业实习组织下的企业调研。但不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形式,调研前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说明,特别要强调产业需求调研的目的、问题的设计、调研的方式、调研的统计分析等问题。最后,形成产业需求调研的总结或报告,由专业教师进行审阅评判,给予相应的成绩。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专业知识与理论指导下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等本科教育,不仅需要一流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⑨,这是衡量和评估高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⑩。因此,大创项目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训练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不论哪种层面,训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思考某一问题的层次、路径、结构与方法等研究思维能力。因此,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无疑是提高学生研究思维、从事大创项目训练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二是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三是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或科研方向。任何一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研究思维都具有重要启示。其中,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与科研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参与过程中,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象、田野调查、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问题的设置、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能有效引导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
如2013年笔者指导的“石家庄市周边人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赵州桥和西柏坡为例”国家级大创项目 (项目编号为:201310094025),选题就是来源于当年笔者参与的河北省4A级以上景区整改验收活动,并具体负责某市4A级以上景区验收及报告的撰写。在撰写验收报告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整理验收的4A级以上景区图片资料以及报告结构的讨论、校对、修改、补充等。在此基础上,将大创项目选题研究的重点,放在石家庄周边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上,并将原河北省旅游局景区整改验收的标准,作为了课题调研的重要内容。该项目在通过中期检查后,指导学生围绕赵州桥景区的服务质量问题、西柏坡红色景区的服务供给质量感知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有效提升了学生项目研究及毕业设计能力。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2015年4月,笔者申报的石家庄旅游景区游客非生态行为的调研与分析“师生共同体”课题,有20名学生报名参加,并到石家庄周边的大佛寺、赵州桥、西山郊野公园、动物园等景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利用暑假期间,组成7个小组共14名学生对河北省主要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问卷调研,并对调研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形成了项目研究的基础数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探究专业某一领域的问题,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路径。
大创项目作为人才质量工程的激励抓手,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路径机制,是知识转换能力的基本训练途径。因此,立足大创项目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师生互动关系、学科知识向专业技术转化、专业理论向产业应用转化等多元模式,坚持课堂问题训练计划、产业导向需求调研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路径方法,是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取向。
注释:
①郎耀秀.大学生实现知识-能力-价值的转换机制与高校的管理之道[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3):112-113.
②吴宝锁,张慧,屈廖健.新教改背景下的师生共同体构建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2):154.
③陈新民,周朝成,任条娟等.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6):38.
④钟杰,冉丽莎,郭婕等.论“嵌入”理论视角下大创项目中的师生互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6):192.
⑤丁大卫.系统金融学简介[EB/OL].(2010-4-14)[2021-1-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7ca910100hmz1.html.
⑥沈和江,张全喜,李景姬等.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韩国地方行政学报,2008,5(1):160-162.
⑦Tribe J.Research Paragdigms and the Tourism Curriculum[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5):442.
⑧闫涛,曹明福.地方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策略——基于“双一流”政策的文本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6):40.
⑨刘成良.一流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山东教育(高教),2020(10):37.
⑩吕书锋,姜爱峰,张祖群.浅谈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