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有关专家论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获批筹建“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氢能中心”)。国家氢能中心以检验检测为核心,聚焦氢能应用,基于安全、绿色、体验三个维度,打造集检测认证、标准体系、数据平台、技术服务、应用推广、产业孵化等服务为一体的氢能动力综合服务平台,为氢能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重庆市及全国氢能动力产业发展,为我国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的战略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氢能中心致力于氢能动力测试评价与优化技术的研究,建立包含氢能整车、系统、零部件三个层级的测试体系,囊括性能、功能、控制等多个分支,覆盖燃料电池整车及零部件所有公告法规项目的检测能力,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的国家级氢能服务平台。
特色检测能力创新构建。国家氢能中心建立重庆首个试验用氢补给站,该用氢补给站能长时间、大批量对试验车辆进行车载氢系统气密性检查、管路气体置换、加氢等服务,形成整车加氢及检测一体化的特色综合服务能力。
深化检验检测能力布局。国家氢能中心为及时获取行业信息,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以更丰富、更便捷的测试资源全面服务行业,目前已构建起以总部为核心,辐射全国主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布局,其中京津冀立足氢能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着眼于国际化、市场化的创新能力;珠三角分支重点建立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部件、燃料电池基础材料研究、氢电安全等特色能力;长三角地区布局氢能综合数据平台服务、氢能总成测评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特色能力。
检测与数字化平台结合。国家氢能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氢能与燃料电池大数据平台,结合平台数据分析,重点聚焦制储运加用涉氢部件检测、燃料电池整车安全运行检测及差异化年检等方向。该平台形成一套将数据采集、处理、挖掘、监测管理、安全预警、可视化集成于一体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是驱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国家氢能中心团队参与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等十余个标委会工作,代表中国汽研参与氢能燃料电池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国家/团体标准制修订10余项,为国家氢能燃料电池标准的制修订贡献大量意见与建议;主持团体标准2项和企业标准7项,其中《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低温冷启动性能试验方法》(T/CSAE122-2019)荣获2020年“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中国汽研作为新能源领域一家“领跑者”评估机构,国家氢能中心于去年开展《“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及《“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团标制定工作。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与燃料电池行业专家进行了多次研讨并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和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得到了20余家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生产企业的支持,取得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数据,保证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质量。
为突破国家氢能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重大核心设备国产化,中国汽研国家氢能中心积极开展包括氢能领域测试装备开发等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并逐步将核心技术向产业化应用验证,并于2020年实现成果应用推广。
160kW燃料电池电堆测试装备。完成自主化160kW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台架开发,并首次实现电堆测试平台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全国产化,平台整体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突破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发展道路上重大卡脖子技术。目前该设备已通过科技部领导与专家组的现场考核及技术评审。
150kW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平台。依托“中国汽研-电子科大氢能联合研究中心”,为突破检测设备核心技术对测试服务能力的制约,联合研究中心开发150kW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平台。
国家氢能中心充分发挥重庆市汽车产业优势和中国汽研技术优势,以检测检验为核心,促进和保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创新检验检测等市场监管技术体系和模式,服务氢能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全面检测及技术服务。国家氢能中心作为科技创新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和智囊作用,全力协助重庆市经信委开展重庆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协助编制《重庆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燃料电池产业领军企业在重庆的落地,并从标准体系、测试规范等方面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检测平台促产业聚集。国家氢能中心以技术和平台优势,吸引一大批氢能核心部件研发和生产企业毗邻落户。以本部所在区域为例,明天氢能、德燃动力、海德利森等企业落户重庆两江新区,带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75亿元,初步形成了两江新区氢能产业园的雏形。
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国家氢能中心迄今为止已完成超百辆燃料电池车型的公告检测试验,协助多家整车企业对新车型进行开发标定及验证试验,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站式技术服务。
国产化检测装备产品研发。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专项5.8-“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及辅助系统部件测试技术开发及样机工程化应用”以及专项1.6-“车用燃料电池堆及空压机的材料与部件耐久性测试技术及装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