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苇洁
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部编版一年级教科书在结合新理念、新特色的基础下开设了全新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内容上主要编排了童谣、儿歌、绕口令、童话故事等充满童真童趣的学习材料,是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重要途径。形式上设置了学生与大人一起读,既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是亲戚长辈,这种新颖的阅读形式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该栏目的编排位置是每单元“语文园地”中最后一块,因此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处于走形式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仅布置回家与大人一起读一读,草草了事。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针对该栏目的学习态度散漫,缺乏阅读兴趣,读而无趣,久而久之阅读能力逐渐下降。基于此,笔者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孙悟空打妖怪》为例,谈谈针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从课前铺垫、课中促读、课后延伸三个方面如何巧妙设计,贴近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期望可以提供一点借鉴意见。
一、从“趣”入手,做好课前铺垫
享受快乐是现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栏目在内容编排也结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为内容浅显,充满趣味,耳熟能详的阅读材料。这一阶段对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该栏目的教学,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是件快乐的事呢?课前的趣味铺垫很重要。笔者在《孙悟空打妖怪中》通过趣味导入,从“趣”入手,做好课前铺垫。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学生既玩得开心也能通过熟悉的角色走进课堂。像这样趣味的课前导入,不仅有效、快速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贴近低年级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喜欢互动的心理特点,对接下来的阅读课堂产生期待做铺垫。
二、多样促读,助力课中阅读实践
1.以读促读
“和大人一起读”中多数篇目读起来都朗朗上口,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朗读是低段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它便于操作且效果明显,适用于学校课堂,也适用于家庭共读。虽然“和大人一起读”内容设置浅显易懂,但是多数孩子还存在部分生字不会认、不会朗读、不愿意开口朗读的问题。因此,在《孙悟空打妖怪》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录制范读音频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效果显著。让学生结合文本的注音,搭配范读音频,使听、读两个方面相结合,解决文本中生字不会认读的问题,辅助后期顺利地阅读文本。在范读音频中通过变化语调、语气、语速来塑造文中角色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挖掘朗读的趣味点,解决学生不愿意读的问题,这样的趣读方式学生乐于接受,有兴趣读、愿意读,自然也就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以编促读
阅读教学中还应该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用兴趣拓展阅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设置悬念,展开想象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喜好。引导学生观察动画图片展开想象,从点到面入手,慢慢续编情节。学生将自己续编的内容通过图文搭配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通过这样的做法既满足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又锻炼了阅读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书写表达能力,为之后写话打下基础。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将续编作品在放到课堂中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回应,满足低年级学生受尊重的需求,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特点。
3.以演促读
“和大人一起读”属于一个单元里相对轻松、活泼的栏目,不讲究精读、细品,《孙悟空打妖怪》又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阅读材料,里面的人物特色鲜明,故事生动,情节有趣。基于此,在课堂中笔者选择通过表演让学生增强对文本的人物的代入感,体验感,在趣味表演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组织学生为文中角色制作符合角色特点的头饰、服装,小组合作一起表演一出《孙悟空打妖怪》情景剧。学生听到任务时都很兴奋,小组探究如何结合自己之前续编结尾来演一出好戏,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孙悟空打妖怪》。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通过语言对话、肢体动作来加深对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的记忆。在阅读中体验文本情节,在体验中感受阅读快乐。以演促读,感受共读、共演的乐趣。
三、课后延伸,提升阅读品质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层面,达到从一本書到心中有书的精神世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是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衔接课内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在本课的课后延伸中以学生为主,通过多样的延伸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1.录制微课,进行拓展推荐
比起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从课堂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怎么利用课堂教学将课内外阅读衔接呢?笔者通过录制微课,推荐符合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主题的书籍进行拓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更加直观的进行课外阅读拓展。
2.亲子共读,提升阅读品质
回归“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名称,大人不单单指的是教师,还可以是父母、亲戚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过渡幼儿时期“陪读、共读”的特点。和大人一起共读一本书,大人爱阅读的品质也会逐渐影响学生,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就形成了,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设立“阅读记录卡”,可以将自己和家长共读的阅读感悟记录下来。这样的拓展延伸激发了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通过家长爱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阅读实践中立足教材,创设阅读教学的趣味点,改变形式化、机械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以低年级学生童真童趣的天性为本,遵循快乐为主的心理特点,从课前铺垫、课中促读、课后延伸三个方面入手,打开低年级学生阅读之门,利用阅读兴趣牵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习惯中渐渐地提升阅读能力,最终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