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谍战剧《对手》近日收官,该剧开播后好评不断,其讲述了李唐和丁美兮这对潜伏在大陆的间谍夫妻遭遇“中年危机”,间谍活动难以开展的同时还被迫“内卷”,最终被国安干警绳之以法的故事。“李唐的选择,早在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结局。”演员郭京飞也在社交平台发文告别“李唐”这一角色。
“最有趣、最有意思的角色”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出演李唐这一角色?
郭京飞:李唐这个角色多棒,当然要接,这是我遇到过最有趣、最有意思的角色,我对他的人物命运挺感兴趣。我觉得间谍身份和国安题材是外壳,我们当然要完成对观众的警示——间谍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但作为创作者,我觉得这个戏是在讲中年危机。
记者:之前了解过间谍题材吗?为了出演这个角色作了哪些准备?
郭京飞:全世界间谍片都有看,但其实我对悬疑剧情兴趣不大,我不是一个高智商(的人),而是对人物命运和情感比较敏感。当然,李唐和之前看过的间谍形象不太一样,电影会用特别商业的手段去渲染间谍,大家看的大部分是007那样的,特帅,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间谍扎在人堆里是看不见的。
为了扮演这么一个接地气的间谍,首先,我不减肥,也没化妆,衣服就选不合身的,怎么不起眼怎么来。因为人一胖起来就会影响气质,没有斗志,另外形体上还要含胸,(显得)窝囊。
记者:《对手》中哪场戏让你印象深刻?
郭京飞:每场戏印象都比较深刻,因为演戏的过程很快乐,大家都认真研究王小枪编剧笔下有血有肉的人物,所以每场戏都能吃住劲。我本来是比较理智一人,不太相信演员会掉进角色出不来,但我在跑步锻炼的时候想到这部戏都会哭,觉得太惨了。李唐的一个错误,要用一生来偿还。
记者:作为前辈,你对年轻演员有哪些经验分享?
郭京飞:我觉得需要鼓励他们,看到并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人与人之间要互相鼓励,不能互相踩。要追求百家争鸣,“老脸”再会演戏,观众也不一定愿意看,再说观众爱看漂亮的年轻演员又有什么错?
记者:你这两年参加了一些综艺,你认为综艺能否看作演员的作品?
郭京飞:综艺当然不能算是演员的作品,综艺是纯娱乐,可以快速娱乐大众,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但对于我们演员来说,演戏是向外输出,而综艺是观察生活,无论是观察类综艺还是竞技类,对我来说都是体验和积累生活,因为那些是书本中看不到的,所以参加综艺对我来说是受益的。
至于演员如何平衡综艺和演戏,让观众觉得他是一个“好演员”,我觉得如果你是个好演员,那就永远都是好演员,没有什么好平衡的。只有市场会给一个演员定位,演员不应该给自己定位。这种定位不只局限于综艺和演戏,对待角色也是这样——如果角色能打動演员,那就去演,否则就别演。
《对手》编剧:让观众了解真正的间谍
电视剧《对手》的编剧王小枪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创作该剧剧本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因为《对手》属于现代谍战剧,王小枪并不能像之前创作刑侦剧一样去体验生活,需要通过顾问了解国安干警的工作细节,“花力气保证剧情的可信度”。
《对手》播出后,不少观众高度评价该剧对细节的把握。“从编剧技巧的角度来说,在剧中安排细节属于‘埋线’,前后要有呼应。”王小枪表示,观众喜爱一部剧才会去挖掘细节,自己编排细节的过程就像把乒乓球打出去一样,观众发现细节就好像再把球打回来,“这是一个有爱的博弈过程”。
与大多数刑侦剧不同,《对手》在一开始就交代了境外间谍和国安干警两个阵营的划分,这样一来就缺少了“猜凶手”环节。至于这种安排是否会降低剧集的可看性,王小枪表示,剧集一开始就划分阵营的做法确实减少了编剧发挥的空间,但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清晰的人物结构,让观众更容易“跟着剧情走”。
谈到创作《对手》的初衷,王小枪告诉记者,三四年前“国家安全日”的时候,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不少间谍潜伏在大陆的新闻,这些人并不是衣着光鲜的大老板,更多的是从事一些随处可见的普通职业。“之前不少国产剧把间谍特工拍成戴着墨镜、打着油头的形象,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间谍一样。”王小枪表示,应该让观众了解,真正的间谍可能就是自己平时不会注意到的那些人。
剧中颜丙燕饰演的国安干警段迎九遇到家庭问题,难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剧情让不少观众感叹这一职业的不易。王小枪表示,之所以设置这些情节,就是为了让段迎九这一角色回归成一个普通真实的“人”,他们也会遇到普通中年人遇到的各种问题,“越是低到尘埃里,观众就越会相信这些人是真的,而不是你编出来的”。
(摘自《环球时报》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