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2022-04-23 06:39王跃慧李春彦
医学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匹伐他汀阿托缺血性

王跃慧,李春彦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48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处方药之一[1]。研究显示[2],他汀类药物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斑块进展,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药物,匹伐他汀是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的作用,且半衰期长、药物相互作用少[3]。但是关于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对比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结果存在争议[4]。本研究结合2017 年10 月-2018 年9 月我院接诊的100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改善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科学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9 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接诊的100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8~79 岁,平均年龄(61.23±10.34)岁;后循环梗死16 例,前循环梗死23 例,分水岭梗死11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61.75±9.44)岁;后循环梗死18 例,前循环梗死22 例,分水岭梗死10 例。两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版)中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5];②均CT 或MRI 确诊;③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 mm,斑块即局限性IMT≥1.5 mm[6];④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合并症对症治疗等。

1.3.1 对照组 采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20 mg/片)口服,1 次/d,20 mg/次,连续治疗6 个月。

1.3.2 观察组 采用匹伐他汀(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50,规格:2 mg/片)口服,1 次/d,2 mg/次,疗程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指标、NIHSS 评分、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蛋白阳性率。疗效[7]:①显效:NIHSS 评分减少80%以上,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NIHSS 评分减少达30%~80%,生活能力有所提高;③无效:NIHSS 评分减少30%以下,且生活能力无改善,甚至有降低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NIHSS 评分[8]:依次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总分为45 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LDL-C、TG、T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尿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指标比较[,n(%)]

表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指标比较[,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基础,会使颈动脉出现慢性进展性病理性改变[9,10]。临床通过药物治疗,可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斑块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11]。阿托伐他汀是常用调脂药物,本身无活性,口服后水解产生肝脏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从而达到降脂的目的,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空腹血糖、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升高等相关不良反应[12,13]。随着药物的不断的研发,新型药物不断涌现。匹伐他汀是新型他汀类药物的一种,可通过反馈调节血脂代谢的方法,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14]。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各有优缺点,但二者具体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尚未完全明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与对照组的8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相似,该结论与彭莹娟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两组的LDL-C、TG、T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匹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作用较阿托伐他汀更显著,可更好地调节血脂水平。分析认为,匹伐他汀可提高脂联素水平,减少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进一步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外,匹伐他汀不仅可促进LDL-C的吸收,还可经LDL-C 受体路径进行代谢,排出体外。因此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匹伐他汀改善血脂指标的作用更显著。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者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该结论与袁远等[17]的报道相似。同时,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尿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均存在一定的药物反应,但匹伐他汀可缓解药物不良反应,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其原因在于,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代谢途径不同,前者只有少部分细胞色素经过肝脏代谢,且与其他药物的代谢途径发生竞争,减少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对于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匹伐他汀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匹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优,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匹伐他汀阿托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与安全性
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