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雪,童春帆
(1.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办公室,天津 300110;2.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综合诊疗中心外科,天津 300110)
血液病(hematopathy)是血液、造血组织及器官等疾病的总称,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1,2]。临床上血液系统疾病的种类较多,而引起血液病的因素也较为复杂[3]。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4]。血细胞分离单采和血浆置换技术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液循环中存在的病理成分进行去除、分离,然后将补充置换液、正常血浆以及正常成分进行回输,可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5,6]。本研究结合我院诊治的140 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的140 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 例,女68 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38.19±2.33)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0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 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8 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5 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8 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 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血液病诊断标准[7];②经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确诊[8]。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②合并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和血浆置换禁忌证[9];③随访资料不完善。
1.3 方法 治疗设备均采用费森尤斯的COM.TEC 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的分离管路、血浆交换管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血常规检查,然后于肘正中静脉或股静脉进针,并安装一次性全封闭管道,应用双针连续循环法[10]进行治疗。不同病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血浆置换,具体方法:控制全血流速为20~40 ml/min,血浆置换液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分离置换,在治疗前给予扑尔敏、非那根口服预防过敏反应;白血病患者均采用白细胞单采治疗,具体方法:全血流速为40~60 ml/min,单采白细胞123.8×109/L~639.16×109/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采用红细胞单采术,具体方法:单采血循环量为600 ml,采集时间30 min,在采集工作开始前即让患者口服10 ml的10%的葡萄糖酸钙,并在采血回输期间给予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采用血小板单采治疗,具体方法:全血流速控制为40~60 ml/min,具体过程中可依据患者耐受性调节流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成分单采患者WBC、RBC、Hb、HCT、PLT 和血浆置换患者TP、ALB、G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钙血症)发生情况。疗效[11]: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恢复;②有效:凝血功能改善,体征、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血浆置换、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100.00%、94.11%、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034,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 血液成分单采治疗前后血细胞指标比较 红细胞单采治疗后Hb、RBC、HC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细胞单采治疗后WBC、PL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小板单采治疗后PLT 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血液成分单采治疗前后血细胞指标比较()
表2 血液成分单采治疗前后血细胞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TP、GLB、ALB 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血浆置换后TP、GLB、IgG 水平均低于置换前(P<0.05),ALB、IgA、IgM 水平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TP、GLB、ALB 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
表3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TP、GLB、ALB 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5
2.4 不同治疗方法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单采期间2 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麻木,考虑可能是低钙血症,减慢单采速度并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后症状改善。1 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单采结束后自行缓解。5 例患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近年来,血液疾病的确诊率持续上升[12,13],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主要遵循原则是保持血液成分及其功能正常、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等[14]。血细胞分离单采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细胞采集[15]。该技术应用专门的血液分离机和配套设置,通过封闭的管路进行静脉采血,分离机依据血液各成分密度差异,分成不同成分的层面,并对各层面进行提取,最后将剩余血液回输患者[16]。血浆置换可减少或去除血浆中的毒性物质,对于毒素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浆中的各种疾病均适用[17]。研究显示[18],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治疗效果较好。另有研究发现[19],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异常增高的血细胞,会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进而导致组织内缺氧,使小血管内出现凝块或者血栓,合并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目前关于血细胞分离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疾病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置换、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血细胞分离治疗后不同病症患者的主要血液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表明了该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同时红细胞单采治疗后患者Hb、RBC、HC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细胞单采治疗后患者WBC、PL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小板单采治疗后患者PLT 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血细胞单采治疗针对性的血液疾病可显著改善血细胞成分,去除体内明显增多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短时间内减低血液黏滞度,改善相关症状,为后续的有效治疗创造条件,该结论与晏佳楠[20]的研究结果相似。血浆置换后,患者TP、GLB、IgG 水平均低于置换前(P<0.05),ALB、IgA、IgM 水平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浆置换可有效减少血浆中病理性免疫球蛋白,通过补充血浆等方式可纠正血容量及血液中缺失的正常成分,但对机体自身的免疫球蛋白影响较小。此外,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以上治疗方法应用安全性较好。但该治疗方法不是根治血液疾病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或减少血液中的病理性成分,病情稳定后还需要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能快速、安全、选择性的减少患者血液中的病理成分,进一步促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