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以党建引领网格管理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动组织体系延伸到网格。整合一张网。调整优化城区38个超大社区,完成56个“插花地”小区移交,为规范设置网格提供基础。依托各级网格化管理中心,整合组织、政法、民政、城管等部门工作网格,统一设置标准化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延伸工作链。推进党的工作触角向网格延伸,在网格(小区)组建“双报到”党支部2437个,党员网格员全部进入“双报到”党支部,推进党的组织体系覆盖到所有网格。覆盖新领域。推进社区兜底管理辖区两新组织,在两新组织聚集区成立区域性综合党委46个,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定社会组织党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引导395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网格管理。
推动各方力量下沉到网格。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市、區领导干部包街道联社区,街道干部包社区联网格。市委书记马旭明带头到联系社区调研指导工作,主动认领小区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专职人员常态驻守。深入推进“四岗十八级”改革,明确“一专多能”职责定位,4737名专职网格员坚守网格,开展综合服务。选派547名“一居一警”、238名执业律师和316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网格,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党员群众全面参与。将全市10万余名在职党员纳入单位党组织和网格(小区)“双报到”党组织“1+1”管理,通过党员联户走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6万余个。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2201个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网格精准服务群众。
推动联动机制建立在网格。优化善治机制。依法下放527项管理权限,将街道网格中心打造成为强力“枢纽”,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在襄城区试点搭建可视化智慧党建平台,对477名网格员实时定位、实时调度,用最短时间处置办理群众诉求。完善共治机制。组织网格员和“双报到”党员常态化上门摸排群众需求,深入挖掘辖区服务资源,以网格(小区)为单位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促进网格(小区)共治共享。深化自治机制。全面深化“红色物业”管理,强化小区物业党建联建。组建小区业委会(自管委)4409个,指导3469个小区搭建“三方联动”协商议事平台,带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推动服务保障做实在网格。建强网格阵地。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在居民小区、街头巷尾建成“红色驿站”809个,相关做法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推介。积极整合工会系统“户外职工爱心驿站”,人社系统“零工驿站”,推动场所设施共用、力量资源共享。今年全市还计划建设30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网格管理服务能力。做强数字赋能。市委书记牵头领办“两网建设”改革项目,成立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县级事业单位),全面负责网格化管理服务。目前,全市“一网统管”平台日均有效处置高频事项300余件,日办结率98%以上,处置时间较以往缩短近50%。加强经费保障。全市每年投入2.4亿元保障社区运转;增加近6000万元专项资金提升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薪酬基数人均增长30%以上;连续3年每年拿出200万元对网格服务阵地进行奖补,各级财政资金和留存党费统一向一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