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散步》是一篇经典散文,主要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道出了中年人需要承擔的人生责任。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美文美读的方式,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一、深度解读教材,达成教学目标
(一)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教材,做到对教材透彻分析,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设身处地地理解文本内容。囿于现阶段的生活体验,学生对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只能简单地有所理解,而没有较为深刻的亲身感悟。教师通过适当引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支撑作用,从而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解读文本归根结底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并辅以理解后的朗读感悟,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二、美文美读,渗透人文
(一)本文语言优美,多用短句,适合朗读。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解课文的中心大意做好铺垫,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大意,欣赏美丽的田野,感悟深刻的哲理,理解文中表现出的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能更好地体现中年人的人生责任重担。
(二)教师主动点拨、引领,适时地安排美读,让语言品读不断深化、细化,追求体味与积淀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让学生圈点勾画以后,还应细致地进行品味、咀嚼,不放过任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例如下面的句子。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在学生仔细品味了画线词语以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大声朗读。只有通过大声朗读,学生才能尽情地表达和宣泄文本带来的感动。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真情,体会字里行间带来的感动。
三、课堂有预设才能有生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硬地把预设的内容展示出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对话的一员,教师更多时候应该成为一个倾听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触或疑惑的内容,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师生只有通过这种互动,才能完成对“整个世界”这一文本难点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要有匠心,教学环节要设置合理
教师讲授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通过美读美感、真诚对话走进文本,力求多角度、有深度地理解句子及主题的丰厚意蕴。学生只有通过品味美的语言、欣赏美的画面,才能投入地感知文中表达的亲情、人性、责任等内容,然后通过联想拓展,走出文本,体会真挚情感,强化责任意识,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洗礼。
总之,文以载道,教师通过美文美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