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

2022-04-23 22:10徐梅婷
今古文创 2022年13期
关键词:红楼梦

【摘要】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书籍起到的媒介作用不容忽视。何种书籍以何种方式传入以及传入之后的流传情况等,是理解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清代小说《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日本《红楼梦》流传研究史的基础之上,对比同于江户时代渡日的明代“四大奇书” ——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情况,尝试从传入时期、清代禁书政策及文学特征等方面探究《红楼梦》在日本流传的阻碍,发掘其独特性。

【关键词】 《红楼梦》;“四大奇书”;日本江户时代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3-0038-03

一、引言

《红楼梦》在中国被誉为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然而在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它的受众却远比不上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据日本学者大庭修,围绕江户时代从中国传入的书籍,研究可分为日本文学研究者的比较文学研究和中国文学研究者的中国文学作品在日本的影响两个方向。后者以从文献中考察《红楼梦》《金瓶梅》等中国文学作品在江户时代如何被阅读、被谈论为主。①沿着后者的方向,本文试在回顾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明代“四大奇书”与《红楼梦》的流传情况进行对比,探究《红楼梦》的独特性,考察其在日本流传受阻的可能性。

回顾相关文献,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在1965年红楼梦展开幕之际写作论文,后于1986年修正作成《〈红楼梦〉在日本的流行——从幕末至现代的文献目录简述》②。此文考证了《红楼梦》传入日本的年代及版本,按年代顺序详细考察了从幕末至昭和年代与《红楼梦》有关的日本文人学者以及诞生的日译本。可以说是宏观概述日本《红楼梦》流传史的开山之作,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诸多可能的角度,此后的研究也多继承了伊藤漱平的研究成果。

受其影响,具体研究多围绕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对日译本的分析、日本文人受《红楼梦》的影响等方面。此外,中日比较文学视角下,相比日本学界,中国学者更多地将《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相对比,此类研究在《红楼梦》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然而,对《红楼梦》是否受日本大众欢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不足。部分论述中虽有提及但在日本影响有限,却少见对这一现象原因等的深究。另外,《红楼梦》与其他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在日本流传情况的对比研究也十分缺乏。

为更全面地把握《红楼梦》在日本的影响与局限,在既有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试以江户时代为中心,将其与明代“四大奇书”在日本的流传情况进行对比。

二、“四大奇书”与《红楼梦》在江户时代的流传

(一)江户时代“四大奇书”的流传

据德田武所言,白话即口语之意,白话小说即中国明代成立的俗语小说。③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部长篇白话小说尤为经典,均于江户时代便传入日本,人称“四大奇书”,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合论述“四大奇书”在日本流传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根据单独论述其中具体书籍的研究可知,《三国演义》在日本最初的记录可追溯至庆长9年(1604)的林罗山已读书籍目录(《羅山林先生集》附录卷一)。而最初的《三国演义》翻译则由德田武(2001)的研究得到确认,早在宽文2年(1662)《为人抄》一书中便有翻译其故事的部分④。《通俗三国志》自刊行以来,便广受喜爱军事故事的日本人欢迎,情节被反复改编、呈现在草双纸、绘本、歌舞伎、浮世绘的世界中,三国的英雄也成了江户民众的英雄。关于《三国演义》之后的传播情况在此不多做展开,但其在日本的流行程度甚至超越本国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西游记》方面鸟居久靖的研究成果不容忽视。⑤鸟居久靖考察了江户至战后《西游记》流传的轨迹,将传入日本最多的《西游记》版本——《西游真诠》——抵日的时间精确至正德3年(1713)前后。虽然日本最初的《西游记》全译本直至1960年才问世,但江户中期《通俗西游记》(宝历8年(1758)开始刊行)及《绘本西游全传》(文化3年(1806)开始刊行)等梗概译本相继刊行,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特别后者直至昭和年代都有广泛的读者。

另一方面,胡凯(1990)考察了江户文坛受《水浒传》影响的情况。《水浒传》最初作为唐通事(翻译)的教科书,经历了江户地区学习中文的热潮,诞生出《忠义水浒传》这部添加了日语假名和标点的《水浒传》版本,逐渐渗透至江户文坛。长崎翻译冈岛冠山的译本一经问世,更是催生了诸多仿写和改编作品。通过考察泷泽马琴、山东京传等读本作者可见,若无《水浒传》的影响,或许独占江户后期文坛的读本便不会有如此发展,由此可窥得《水浒传》对江户文坛影响之大。⑥

最后是从《水浒传》故事中诞生的明代第一人情小说《金瓶梅》,对此川岛优子的研究成果值得参考。川岛优子指出,“词话本”在1643年以前便传入日本,但被认为“淫书”则是明治时代之后的事。江户时代的《金瓶梅》广泛流通,被大众所阅读,直接催生了曲亭马琴所作《新編金瓶梅》(天保2年(1831)至弘化8年(1851))这一作品。⑦通过以上诸多研究成果,可大致了解江户时代“四大奇书”的流传情况。

(二)江户时代《红楼梦》的流传

众所周知,江户时代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只开放长崎一港进行与荷兰和中国的部分贸易。相比于江户初期传入日本的“四大奇书”,《红楼梦》传入的18世纪末,正值江户后期。

《红楼梦》渡日的路径及传播的详细情况可参考伊藤漱平的研究成果,以下只略述其概况。根据《江户时代唐船持渡书研究》一书,日本贸易商村上家的《差出帐》中记载,宽政6年(1794)抵达长崎的寅二番南京船所载六十七宗书籍中,有“《红楼梦》,九部十八套” ⑧的记录。这距《红楼梦》刊行后仅过两年,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红楼梦》海外输出的最早记录。传入日本后,便成为在长崎担任翻译的唐通事的中文教科书。而关于除此之外《红楼梦》被怎样阅读和接受的史料,伊藤漱平仅列举出田能村竹田的随笔《屠赤琐琐录》一种,其中有关于《红楼梦》的记事。此外,泷泽马琴也被认为有受到《红楼梦》影响的可能性。喜爱中国白话小说的泷泽马琴在写作长篇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时,有证据标明确实阅读了《红楼梦》,或许从中受到过启发。但《八犬传》受《水浒传》影响更为显著,其与《红楼梦》的关系还无法断言。

“四大奇书”中,《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尤为江户时代日本人所喜爱,其接受程度以和刻本、翻译、改编、注释书、绘本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与此表现出不同命运的《红楼梦》,全译本甚至要等到一百二十年后的大正年间(1921—1922,幸田露伴、平冈龙城共译)方得问世。

上述研究显示,在江户时代的日本,《红楼梦》的流传程度远不如“四大奇书”。

三、试论《红楼梦》在日本影响有限的原因

(一)传入日本的时期

江户时代虽是中国白话小说盛行期,但《红楼梦》诞生时间较晚,且已在白话小说鼎盛期之后,未能列入“四大奇书”的范围。

参考青木正儿的观点,将江户时代中国白话小说的流行划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考察。⑨

第一阶段为元禄(1688—1704)之前。这一阶段是古文小说的流行期,但自元禄2年(1689)开始刊行的《通俗三国志》是白话小说登上舞台的转折点,这部作品也是被称为“通俗读物”的白话小说翻译的开端。

第二阶段为宝永至宽政年间(1704—1801),被认为是白话小说的盛行期。促使白话小说开始流行的是冈岛冠山,他将《忠义水浒传》加上日语假名和标点,译为《通俗忠义水浒传》(宝历7年(1757))。冈岛冠山还编写了日本最初的中文教科书《唐话纂要》(享保元年(1716)刊行,当时将中文称之为唐话、唐音),中村幸彦将其称为唐音流传第一功,指出他为中国俗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为享和、文化(1801—1818)之后,被称为白话小说衰退期。此时从中国白话小说中汲取创作灵感、在文坛大放异彩的是泷泽马琴。这一阶段虽还留有之前的势头,但中国白话小说的流行还是不可避免地步入下坡路。详细情况可参考青木正儿的论著。

佐以中村幸彦的论述,尤其元禄至享保年间为儒学鼎盛期,知识分子之中盛行文人趣味,中文学习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为白话小说的流行准备了条件。因中文教科书主要以白话小说为主,除讲授与学习之外,还出现了阅读白话小说的爱好者。因此,“四大奇书”一经渡日便受到日本学界广泛欢迎。不仅如此,当时从文化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流行中国趣味,对东洋尤其中国的关注度很高。但《红楼梦》的传入已是此“中国热”逐渐冷却、步入中国白话小说衰退期之时,中文学习也日趋衰落。且18世纪后半叶西洋文化的影响渗入,知识分子中通过学习荷兰语吸收西洋知识的“兰学者”越来越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从东洋转向西洋。

(二)清朝禁书政策

提起《红楼梦》,许多人认为它被清廷视作“淫书”“反清”而遭禁,禁书对海外输出是否构成阻碍便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这样的说法,即元禄至宝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大量渡日正是因为清朝小说禁令的缘故。然而,在回答禁书政策如何影响海外输出这个课题之前,《红楼梦》是否遭禁、其被禁的情况如何等问题,应当首先进行考察。

既有研究中对《红楼梦》查禁历史的考察较少。王利器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1981)一书中,将元明清三代小说戏曲遭禁的史料按中央法令、地方法令和社会舆论三部分进行广泛收集,为禁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中提示了《红楼梦》及其续作被认为“淫书”以及《水浒传》《金瓶梅》《西厢记》等长期被收录至禁书目录的史实。⑩受王利器的研究成果影响,之后的学者在研究《红楼梦》被禁情况时,意见有所不同,但可提炼出以下公认的结论:清朝确以破坏风纪、威胁统治为由,屡次对小说戏曲类作品发布禁令,针对《红楼梦》的查禁至少在江苏、浙江等地实行,并曾被认定为“淫书”而实行严禁;且“淫書”这种看法也不乏有查禁行为的影响。至于本国的查禁政策对书籍海外输出有何影响这一课题,需要更加广泛的资料收集,期待日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作品特征及日本文学传统

《红楼梦》相比于其他白话小说,尤其《三国演义》 《西游记》《水浒传》等,在日本的受众较少,作品特征是原因之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红楼梦》对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态进行绵密刻画,若非读完全书,难解言辞间的妙处和言外之意,难有目睹人物最终归宿的感叹。反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行文易读,且故事构成通俗易懂,又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儿童也可以领略其妙,单个故事情节便引人入胜。

加藤周一于《日本文学史序说》这一论著中,将日本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总结为“或多或少都擅长描摹局部的精妙之处,而较少考虑作品整体构成”⑪。较之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多为部分自身的精彩而写作的日本文学,其与《红楼梦》这样考虑全局构成的作品是有出入的。差异背后,或许有中国文化对总括性体系的偏爱和日本文化着眼于特殊情境的倾向这一文化特征的影响。

或许是这样的文化倾向使然,日本人在接纳外来文化时,罕见全盘吸收的情况,而是进行取舍,并努力将其日本本土化。此前的“通俗读物”一直夹杂片假名,但至江户末期,《绘本通俗三国志》《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等广受欢迎的书籍,几乎都由插画画家绘制插图,并由平假名构成,因此,普通民众也可以无障碍地翻阅。以《三国演义》为例,“虽也有直接翻译的读物,但日本人更倾向于阅读进行本土化改编、附上插图的缩略版本”⑫。《红楼梦》也不例外,虽说呈现与日本文学不同的特征,但在忠实翻译原文的译本之外,少见本土化改编的作品或许也是被“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

四、总结

在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将《红楼梦》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流传情况与“四大奇书”进行对比,显示其流传和影响有限。究其原因,可从传入日本的时期已至幕末,关注的焦点由中国白话小说转向兰学、目光投向西洋,清代查禁《红楼梦》的行为影响海外输出的可能性,以及作品特征与日本文学传统的差异等方面考察。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在此只提出了一些可能性,期待将来更加详细的论述。

“生于末世运偏消”,《红楼梦》正静待读者发现它的魅力。虽说如此,文学作品只靠作者的苦心是不够的。还未日本本土化、大众化的《红楼梦》,在忠实于原文的古风译文之外,未来面向一般读者的简明略译本及改编作品也值得期待。

注释:

①(日)大庭修:《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67年版,第3页。

②(日)伊藤漱平:《伊藤漱平著作集第三卷 红楼梦编》,汲古书院2008年版。

③(日)德田武:《江戸文学と中国》,每日新闻社1975年版,第56页。

④(日)德田武:《本邦最初の『三国演義』の翻訳——『為人鈔』に就いて》,《明治大学教养论集》2001年1月。

⑤参见(日)鸟居久靖《わが国に於ける西遊記の流行——書誌的に見たる》(《天理大学学报》1955年12月),《続·我が国に於ける西遊記の流行》(《中文研究》1966年1月),《再続·わが国における西遊記の流行—— 「少年西遊記」 書誌》(《中文研究》1969年1月)。

⑥胡凯:《研究発表 江戸文壇における『水滸伝』受容の形跡》,《国际日本文学研究集会会议录》1990年3月。

⑦参见(日)川岛优子《江戸時代における『金瓶梅』の受容(1)——辞書、随筆、洒落本を中心として》(《龙谷纪要》2010年9月),《江戸時代における『金瓶梅』の受容(2)——曲亭馬琴の記述を中心として》(《龙谷纪要》2011年3月)。

⑧(日)大庭修:《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67年版,第252页。

⑨(日)青木正儿:《青木正児全集(第二巻)》,春秋社1983年版,第381-392页。

⑩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⑪(日)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説(上)》,筑摩书房2018年版,第22页。

⑫(日)井上泰山:《日本人と『三国志演義』:江戸時代を中心として》,《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2008年3月。

作者简介:

徐梅婷,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