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设计视角下的博物馆盲盒文创设计

2022-04-23 01:07吕伶玉滕芳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盲盒故宫文创

吕伶玉 滕芳

摘要:基于原研哉的“再设计—令平常未知”理念角度分析盲盒在博物馆文创中的应用策略。围绕盲盒传播和文化融入两个方面分析博物馆盲盒文创深受市场追捧的成功因素;分别列举故宫博物院的故宫猫—祥瑞系列盲盒和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探析博物馆文创再设计的内在价值。再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具有高度的启发性,给博物馆文创带来新的思路。盲盒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传播载体,给博物馆文创的艺术价值和独创性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再设计盲盒博物馆文创

“RE-DESIGN”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即把已知的事物陌生化,以一种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在任何两个连续整数之间探寻无限多的数字。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文创则利用这一观念分别推出故宫猫—祥瑞系列盲盒、失传的宝物考古挖掘系列盲盒,通过打破市场通俗的文创理念设置,结合盲盒潮玩时尚风气,引来了上市即售空的市场现状。

一、“再设计—令平常未知”理念概述

“再设计—令平常未知”这一理念是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提出的,他阐释了对设计本质的全新思考:理解一个事物,并不是给予他概念或者定义,而是把我们栖居于日常生活中烂熟于心的东西,重新拿出来,让它变得陌生,并使人们对其真实性的充满探索欲望,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换而言之,再设计要求设计师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透过熟悉的事物表象,探索表象之下的本质与内涵,回归原点,将他们再设计一次。这种把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创造性行为,在不露痕迹的创造着惊喜。

2000年4月,原研哉在日本策划了一场“再设计—21世纪日常用品展”邀请了日本各个行业中顶尖的设计师,对身边的日常用品进行再定义、再认识、再创造。设计们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寻找高高在上的设计与平淡日常生活的联系点,用另一种语言探索设计的本质。佐藤雅彦设计的出入境章,运用图形、文字与数字之间的富有韵律感的节奏,组成一个向左向右飞机形印章,引导用户与之进行对话,形成共鸣。通过一个赋予“简单交流”的再设计,简单灵动的出入境章在沉睡的用户心里种下沟通的种子,通过恰如其分的独创性,体现温暖人心(见图1)。津村耕佑设计的尿片则摆脱日常观念的束缚,把呆板的尿片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裤子,除了装饰味浓厚,让人眼前一亮,在实用性方面也通过利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对尿片进行再设计,使得这一时尚尿裤在美观性的同时也不会渗漏,若以情感化设计方面分析,这一新型尿裤使得传统尿片带给人用户的心里忧虑也能妙手解决(见图2)。

设计师的才华就是以一种崭新的富有洞察力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透析日常事物,使其回到最原始的形状,重新探讨解构。通过不断地再设计,一点点揭示日常事物的每一个角度,使人们可以更全面更真切的体会设计的本质所创造的意义。若将再设计观念引入博物馆文创设计中,便是使博物馆文创陌生化、复杂化,用特殊的、创新的艺术方法,探寻博物馆文创本质,提高其艺术价值,从而恢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给消费者带来精神共鸣(见图3)。

二、盲盒的创新性及价值点

盲盒(BLind  Box),就是同样的包装盒子,装着同系列中不同的玩偶,但盒子上并未标注,只有拆开盒子才可以看到自己抽到了哪一款。盲盒以系列的方式推出,每个系列造型从1到14个不等,系列中有隐藏款等稀缺造型,且新品更新速度快,大大促进了消费;除了玩偶本身的吸引力外,抽盒过程中所带来的惊喜感与神秘感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此买单。

盲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是新时代视角下日本福袋、扭蛋的晋升版,到21世纪,盲盒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加入了潮玩狂潮,据相关数据统计:当下比较流行的潮玩形象包括美国设计师 KAWS 创立的潮玩品牌 Origi- nal  Fake、日本 Dreams 株式会社推出的 Sonny  An- gel、日本Medicom  Toy 的Bearbrick、中国香港设计师 Kenny  Wong 设计的嘟嘴小女孩 Molly (见图4),以及中国大陆90后设计师 Sadie 设计的囡茜Nanci歪头吹泡、酣睡神游的治愈小女孩(见图5)。2020年12月11号,盲盒巨头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其创始人身价一度超过500 亿,仅2019年 Molly 系列盲盒的销售额就高达4.56亿。2020年儿童节,拼多多数据显示,在十大热销商品榜上盲盒排名第二。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盲盒的市场潜力,对于博物馆文创新思路的借鉴价值提供了支撑力。

从这种并无使用价值的盲盒热销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对于产品的需求更偏向于体验感,更侧重于与寻找精神层次的共鸣,当今,很多年轻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通过网络,他们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精神层次满足,换句话说,盲盒,像是一種精神的营养品。在工业化的环境中,传统的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生活精神层次方面的空虚,如果将博物馆文创产品陌生化,注入盲盒文化灵魂进行再设计,赋予盲盒更深层次的情感色彩,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新奇性;增加文创产品的受众群体以及促进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三、博物馆盲盒文创的“再设计”策略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整体质量提高需要设计者对其进行再设计,首先要“埋没”传统的文创产品构架,把它当成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事物进行解构分析:以文化内涵为核心,把馆藏文化所包含的文化本质内容重新审视;以创意思维为方法,避免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从人性化情感化角度设计博物馆文创,加强文创产品与消费者的交流沟通,提升文化附加值。怎样使博物馆文创给大众带来惊喜,加深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提升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内涵才是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本质与核心。

(一) IP 形象的重塑与变形

IP 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成果,所获得的专有权利,即知识产权。在当今, IP 并不局限于知识产权领域,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漫画、小说、某个人、某个现象、某个元素等都可以称为 IP。例如:日本的熊本熊就是日本熊本县旅游地的超级 IP,它为熊本县带来了数十亿的收入,乃至今日,还有很多国内外的旅行者因为熊本熊而不远万里来到日本,可以说,熊本熊的出现成就了熊本县。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IP 形象可以与大众建立亲密的联系,通过“活化”IP 形象,刺激大众心理,促进文化传播。

博物馆文创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名词,大众对于它的理解大多是“类似旅游纪念品”、“小物件”、“不实用”、“就那么几种东西”等等,反映了博物馆文创产品文化意韵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不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等问题。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博物馆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说并没有思考博物馆自身文化内涵的形象化表达。与其他博物馆文创相比,北京故宫博物院则开辟新路径推出故宫猫—祥瑞系列盲盒(见图6),其形象来源于故宫里的流浪猫,这种巧妙的将故宫猫作为自己 IP 进行重塑和变形的路径使得此系列盲盒迎来了上市即售空的场景。故宫猫形象肉嘟嘟的大脸、又大又圆的眼睛、若隐若现的粉色腮红,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动画中的猫咪神韵,另外头上的花翎帽在清代被称作“顶戴花翎”,诠释了其不仅赋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姿态,还是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代官员猫。故宫猫—祥瑞系列盲盒一共有随机款10个,隐藏款两个,造型众多、形态各异,每一款都有其亮点和特色,给博物馆文化传播赋能。

博物馆盲盒文创设计应把当代流行的“萌”等流行文化元素和传统形象相融合,与普通人的生活对接,使人们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需求热情被点燃。通过 IP 形象的重塑与变形将原本枯燥、有距离感的博物馆文化真正被大众接纳、吸收与传播。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修辞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核心是文化,文创产品应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只做到产品外在形象的再设计而缺失精神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是不具有文化载体属性的,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设计。博物馆藏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目前很多博物馆文创产品并没有表达出该有的艺术风韵和文化本质,大多只是简单的复制再出售,由于其批量小复制成本高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优势;再者,此类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物质属性并不能同大众生活方式密切沟通同样是故宫猫祥瑞系列盲盒设计,故宫博物院在赋予其“萌”形象来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也给故宫猫注入了传统文化的灵魂,给予了故宫猫祥瑞的意涵,如葫芦形象的故宫猫,文化元素来自于故宫博物院金大吉葫芦式挂瓶,“上部饰暗八仙文,下部饰八吉祥纹。”葫芦的谐音译为“福禄”,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被视为一种“灵物”不仅寓意着多子多福、吉祥好运还是驱妖除魔的宝物;钟馗形象的故宫猫文化意涵则取自于故宫博物院的粉彩钟馗酒像,钟馗出自中国道教文化,专司打鬼驱邪,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传说,钟馗附身故宫猫,寓意驱除邪恶,迎福纳祥;青铜形象的故宫猫则将取青铜莲鹤壶之稳重的气韵,此壶纹饰细腻新颖,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制作工艺精湛,充分反映了中国春秋时期的整体风貌,中国传统工艺技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也是吾辈需学习的楷模,工匠们内敛沉稳,秉承着对自然的敬畏、作品的虔诚,完成一个有一个盛世佳作,不禁使人感叹“用心之精盖如此”……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融入了故宫猫系列盲盒文创中,另外,有盲盒文化随机的性质带来的感受刺激加持,当人们抽取其中一只故宫猫时,感受的惊喜不止是故宫猫形象本身的外在刺激,更深层次将迎来精神程度的冲击感受。

这些传统文化的独特修辞赋予文创以“灵魂”,直击大众心理,让大众真正通过盲盒文创产品了解馆藏文化,进而引发长时间的思考与感悟,比起外在表象一时的冲击感,对文化意涵的感受更能使大众群体净化内心,提升生活文化品位。

(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原研哉提出“建筑一个信息集合体”的概念,要求设计师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视觉领域的设计,而应该有善于组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建立一个有条不紊的“信息建筑”,提供给大众一个分门别类的信息系统。信息接受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产生的刺激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再构筑活动。也就是说,好的设计行为可以多方位唤醒信息接收者的“五感”,促使这些来自外部的信息与接受者大脑原有的记忆进行组合,充实给信息接受者以新的信息,从而带给大众前所未有的刺激体验。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与大众紧密联系的关键纽带,文物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把历史、文化、审美信息传递给当下之人,博物馆文创便是刺激大众使其获得独特体验的重要媒介。近年来“盲盒经济”十分火爆,河南博物馆文创以给予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为基础,把“盲盒”与文物结合,将青铜器、铜佛、铜鉴、银元、玉器等“迷你版文物”包裹在泥土里,消费者需要拿起“洛阳铲”,有耐心的层层挖土,再细致小心的扫去浮尘,神秘的“文物”才会慢慢浮现……这款考古盲盒名叫“失传的宝物”,它不仅被赋予了神秘的名字,也有着独特的结构,在种类上分为传说、传承、史诗级别,以此点燃人们探索的好奇心。在挖宝内容上,为了模拟考古的未知性,消费者可能会在挖空,也可能会挖到“宝物”而获得加倍的愉悦感受。在挖宝过程中,为了使玩家惊喜感持续升温,不同于其他盲盒是基于品牌本身 IP 設计的,复制性极高,考古盲盒则在“开盒过程”做文章,尽量模拟考古的真实状态,使其不止具有观赏价值,更大的魅力在于“考古体验”。同时文物包裹的土壤也大有讲究,选取宝物遗址出土地的土壤,让玩家和考古学者有这“不同时空,同挖一处土”的交融对话,这种充满趣味的奇幻体验使得“考古行动”更加原汁原味。(见图7)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让大众与文物有了更紧密的互动,挖土、去尘、渐渐浮现的“宝物”,每一步都呼应着考古现场,考古盲盒区别于普通盲盒带给人们的视觉刺激,更侧重用户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官刺激体验,利用盲盒这一载体表达文化意涵,让文物“重获新生”,在人们通过这一独特方式感受考古的不易的同时也能了解文物知识,逐渐开启保护文物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再设计理念具有高度启发性,如果说设计的本质是解决日常问题,那么再设计则是从大众出发,把自己隐藏在表象之后,更好的怀抱生活。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写到:“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也曾说:“就我而言,反常化的手法几乎存在于任何有形象的地方。”再设计理念启示着设计师以新的角度结合频繁更新的消费社会,开拓更具人性化的创意性产品。博物馆文创结合“盲盒经济”模式开创出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得大众与设计产品共鸣相连。创新并不一定是从无到有,将熟悉的事物再设计使其陌生化更能开创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用再设计理念,拓展设计格局:文物传承需同“潮玩”概念、互动体验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主动探索学习传统文化。这才是博物馆盲盒文创的本质意义。

再设计的本质是对熟悉的事物做陌生化处理,是建立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的,如果单纯为了造就独特的表象而忽略过往基础,就违背了再设计理念的初衷。因此,设计师不能一味追求独特的结果而脱离实际的过往经验。在博物馆盲盒文创中,设计师应秉承以文化为根,创新为本的原则,盲盒推出系列差异化的时候,应在内容上下功夫,比如考古盲盒不只是可以挖掘“寶物”,也可以修补“文物”,拼装“宝物”等,从文化本质内容出发而不要仅拘泥于盲盒的外在形象的简单改变。只有这样,博物馆盲盒文创才能“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周美玉,孙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20).

[3]胡思敏.令平常未知—浅谈“再设计”[J].艺术品鉴,2016(6).

[4]陈嘉玮.产品传播营销研究—以盲盒为例[J].国际公关,2020(10).

[5]“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文创的开发设计与推广研究[J].包装工程,2020(8).

[6]熊文飞,张涵.“陌生化”的品牌构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9).

[7]周盛,张帆.陌生化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DO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 CAPJ &dbname=CAPJ  LAST& filename=BZGC20200708001& v= cq97cUWPWg4up9gxefHHO0xMRnnDcHsNqi                       Wp4mj92mPJb9W5nwrjHPx1GiqwTNtc.

[8]赵星晨,陈庆军.盲盒设计理念对文创产品的借鉴意义探究[J].包装工程,2020.DO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 code=CAPJ&dbname=CAPJ  LAST&filename=BZGC20200921001&v=cq97cUWPWg5ZOjZ4ADixNBkMSY0fWvzXjED     1DoBd2HRNnB-jAx37K70MnFMr6cxj9.

[9]于丽娜,钟蕾.IP 时代下的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18).

[10]郭琛依,“萌”文化的注入: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艺术家,2020(1).

[11]吴昊.考古盲盒“挖”出文化魅力[N].中国旅游报,2020-12-17.

[12]方珊,译.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13]曾昕.情感慰藉、柔性社交、价值变现: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盲盒潮玩[N].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14]汪畅,毕卿.“考古盲盒”:圆了“大龄儿童”的考古梦[N].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15]闫杰.盲盒卖得火消费要理性[N].山西日报,2021-4-12.

猜你喜欢
盲盒故宫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雪中故宫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不落灰”的文创
“盲盒”,盲在何处?
铧芯文创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