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建筑结构的美感特征研究

2022-04-23 01:07廉明恒高宁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柯布西现代主义教堂

廉明恒 高宁

摘要: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被视为是建筑史上的“怪咖”,本文通过对朗香教堂的设计作品陈述,从美的角度来解析朗香教堂,并对朗香教堂中的建筑设计的相关特征展开探究,分析解释柯布西耶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美的概念,并挖掘出所蕴含的建筑设计与美的价值,最后提炼出在建筑设计中美的体现。

关键词:柯布西耶建筑设计朗香教堂空间

一、教堂建设背景

勒·柯布西耶被后人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朗香教堂是坐落于法国东部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是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50-1953年设计并于1955年落成,是柯布西耶在二战后的重要作品,是他粗野主义的代表作,也被视为是他作品当中“反传统”的建筑代表。

在功能定位上,教堂是用于信徒朝圣的场所,教堂前有一开阔场地可容纳万人,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在风格造型上,由于过于前卫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设计,颠覆了人们对于过去传统教堂建筑风格的认知,这种一改往常的设计风格,在当时那个时期引起了巨大反响,直至今日对于朗香教堂的褒贬仍不绝于耳。

二、总体设计规划

(一)设计构思

柯布西耶是学术界公认的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同时是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也创作了许多现代主义的作品,如马赛公寓、萨伏伊别墅等,但是朗香教堂却不属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典型的功能至上、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反而成为现代主义中的“异类”。

专家学者根据柯布西耶生前口头或书面上的陈述,整理出了不少关于朗香教堂的资料,但关于朗香教堂的设计构思,却没有得到直接的依据,可能柯布西耶连自己都无法完整的叙述出来,他也曾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里想出这一切来的呢?”也或许是建筑大师的思想依靠纸和笔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理解,而教堂的诞生好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当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拔地而起。

在教堂建成之后,有人曾评论:竟然连钟楼都没有这哪里是教堂,看起来简直更像一只鸭子!更有甚者戏谑该教堂确实有宗教的元素,是以“修女的帽子”和“祈祷的双手”为灵感设计的,确实“名副其实”。虽然当时社会冒出了类似上述很尖锐的言语,但柯布西耶并没有受其社会舆论影响,坚持其创作的本心,坚持与环境的对话,看似不经意的设计背后却倾注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大量堆积的草稿演变为创作方案,最终造就了传世之作。

(二)空间布局

关于整座教堂最能引起争议的话题就是其外观造型,很难想象一座教堂的外墙都是曲线的,棚顶是下坠的,甚至有的地方还是倾斜的,如船只般的屋顶硬生生搭在“曲线墙”上,这些建筑硬结构形成了建筑框架的整体,但似乎看起来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这种框架的模式也就是其骨架模型,骨架模型揭示了它的结构体系,在雕塑般的厚重形体下隐藏着框架结构。

曲面的墙上开满了大小不一的窗口,表面上看起来是工匠在施工的时候图方便随意开的,但实则不然,正是有了这些看起来“随意的窗口”,阳光从窗口照射进来,整个空间当中沐浴着阳光,这种绝佳的视觉体验与精神感受引出了在美的概念中的光线美,光线美在后篇文章中会详细论述。

教堂虽然外部的样式与形式是极其复杂的,由于表面形体的曲折导致室内空间也是不规则的,但其空间功能规划上却出人意料的简单,概括来说就是由为两个入口、一个讲坛及三个祈祷室构成,其空间构造符合教堂的功能规划布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融入了视觉效果因素,因此无论是“用”还是“赏”都达到了其各层级的高点,将现代主义和过去时代以往的装饰主义的优势合二为一,成为柯布西耶心中“理想国”的建筑设计。

在外观形式上,以历史悠久的哥特式教堂为例做对比,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大陆上建成数量最广的教堂之一,哥特式教堂的细部达到了复杂繁琐的地步,是装饰上的复杂。朗香教堂虽说外观造型看起来也是复杂的,但朗香教堂的复杂则与哥特式教堂的复杂相反,是结构性的复杂,其内部空间简洁大方,透露着简洁而不简单的空间特质,在使用,这一点在其平面功能布置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建成意义

在设计的手法上,用抽象主义手法来突出象征主义,象征着宗教在此地生根发芽。在功能形式上,教堂的建成成为建筑师、学生和旅游者前来朝圣的圣地,这座教堂将成为一处宁静、平和、祈祷和内心欢喜之地。抛开其宗教特征,单从其设计或建筑的领域而言,这座教堂对于建筑设计界的启发也是非常大的,用新穎创新的手法仿佛在启示后辈:建筑,是可以这样做的。

在大的时代语境下,与自然对话,用颠覆的手法来验证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出所要表达的规律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使之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最终希望所能达到的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各种需求。朗香教堂是在现代主义的大环境下所诞生的时代产物,它的出现对设计做出了新的诠释,柯布西耶用实践来践行他的建筑原理。

三、朗香教堂美的体现

(一)建筑框架的形式美

形式美不仅是它的表现手段,更是一种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形式美包括外观造型的美和外观色彩上的美,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谈到:“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锥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他们的形象对我们来说是明确的、肯定的,毫不含糊。因此,他们都是美的形式,最美的形式。”①

造型形式的美,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体现出具体可视的空间感,在外观形式当中的不均衡也可以说是一种形式美,这表现在教堂的不规则造型与弥漫出的几何感,屋顶“笨重”的另一面是带有流线型的设计,使人想到了飞机翱翔的轻巧;锥形窗在用作采光的同时,其造型又带有在当时社会下革新的意味;时而出现的大小不一的窗口带来形式的趣味性;时而“弯曲”的墙壁和尖锐或平滑的外形特征,这种流动与坚硬的显著对比,反差感极强,随着视角的转变,心理中积淀的成分也随之散开,这就是形式美。特殊的造型可以看作是具有特殊意味的行为主义,这种特殊,没有传统建筑造型中所讲究对称均衡的美,艺术的形式必须是美的,虽说这种形式也许被人所诟病,但也正是由于多角度下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的美。

“我第一次看到朗香教堂的时候就被其内部的从各种色彩斑斓的窗户射入的光线所感动,这是一座以光为主题的成功建筑”。②色彩上的美,混凝土与墙面的素色凸显出教堂神圣的象征,主入口的大门的抽象彩色图案是柯布西耶亲自设计的,也是抽象主义的又一次成功应用。窗洞上置有抽象几何纹的彩色玻璃,在整体纯净的同时多了一些小点缀,在画面表现上,增加或大或小的“静物”,能迅速让整个环境“动”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代入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氛圍,并营造出一种色彩氛围。

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到色彩带来的统一性与独特性,形体感与温度感在这里释放,释放出来的美给人沉浸式的体验,美得让人忘却,色彩带来的美从心灵中蔓延出来甚至直至天空之境。

(二)窗口映射的光线美

从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朗香教堂开始,我对该建筑的记忆一直伴随在我的建筑设计中。我通过朗香教堂,从勒·柯布西耶那里学到的并不是对“形”的手法,而是只用光也能实现建筑的可能性。③

光线在宗教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相信从彩色玻璃中照耀出的光是“神光”,提示了神的精神。光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是神圣的,用基督教的语言来阐释就是:将光引入受难的大地,洗涤罪人的心灵与灵魂,只有经过了洗礼才是“干净的人”。柯布西耶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完美塑造了“光之教堂”。

在朗香教堂中有两面墙的采光尤其引人注目,第一处是东墙的采光,东墙上还开了几个极小的方孔,光线穿过的时候大的窗洞与小的窗口形成了如同太阳与萤火般的对照。东墙的内部照例设立了主祭坛,这也是继承传统教堂的一部分,东墙为安放教堂传承下来的圣物即圣母像,于是在东墙上开了一个方形的洞口,洞口有内外两侧的两块玻璃所封闭,而无论从哪一面望去,圣母像都有光的加持。在室外,阳光之下,弥漫的阳光让圣母像显而呈现;在室内,幽暗之中,直射的强光让圣母像逆光呈现,圣母像只见轮廓,却似光芒万丈。

第二处是南墙的采光,由于设计方案中南墙不承担承重墙的作用,故厚厚的墙体上开设了很多参差错落的孔洞,这些窗口呈现出或大或小的形式,在室外空间中,窗口的外壁镶嵌着被抽象分隔的彩色玻璃,移动到室内空间中,大小不一的开口使得彩色玻璃的光影效果更为明显,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光的引入有三种手法,一是墙体与屋顶的缝隙;二是屋顶上的采光塔;三是墙体中位置与大小不一的窗口。幽暗但又富有层次的光线,光与教堂完美的融为一体,光线的通透效果激发出一种特殊的表现力,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判断,使人情绪激昂,仿佛做到了升华,光的引入使整个空间弥漫在光线美之中。就犹如他在《走向新建筑》中所谈到的:“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我们的眼睛是用来观看光线下的各种形式的。④

当光线射入教堂犹如在进行净化,在教堂的光中沐浴信仰,祈祷希望,祈祷未来,营造出肃穆、空灵的氛围。使整个教堂笼罩在光的幕布之下,给教堂又蒙上了具有神学的宗教色彩。光代表的是希望,这种对光影的大胆处理将整个空间陷入光线中,是宗教信仰者更为信奉宗教,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而换个角度从美的角度来看的话,空间中透过光线产生的美即光线美,是不以物质条件而转移的美,教堂内部层次丰富,营造一种迷幻、神秘、安静的氛围。

(三)选材施工的材料美

微微隆起的地面、高高竖起的混凝土墙壁、蜿蜒向前突出并且富有肉感的混凝土屋顶,这样的设计使混凝土的粗糙素材感在太阳光底下演绎出光和影的动人画面。⑤

材料的质感使触觉与视觉达到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过程。欧洲流传至今的建筑物多为石材所建,朗香教堂也不例外。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在石材的基础上更进阶的使用了混凝土材料,教堂的屋顶采用了一种膜状的混凝土薄壳结构,整个屋顶由两排混凝土支柱支撑,而这种双层混凝土屋顶带来的材质区别于以往的材料,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同时又带有一种设计材料的美,在材料的分布上,南侧的大而斜,北侧的小而直;在材料的结构上,材料所固有的质地、肌理展现出优美的特点,通过新型混凝土材料与以往材料的对照与衬托,如混凝土材料带来一种区别以往的粗犷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教堂的装饰面由混凝土喷射而成,生成了颗粒感强且粗糙的表皮,从而产生了材质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通过设计的艺术元素也就是材料的设计与搭配,为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不失为一种美的传递。

(四)整体布局的空间美

在空间美中,繁琐的装饰反而不能代表空间的美,这是因为情感是空间的灵魂,会在某一瞬间激起情感的共鸣,空间不只是简单的堆叠,有温度有情感的空间会成为生活场景和心灵空间的载体,心灵空间上的拓展达到一种生活情趣的承载。真正的与空间交谈、与空间对话。这种现代手法所定义的建筑,空间的纯粹性曾是柯布西耶的主要关注点,去除设计中的典型现代审美的手法,点线面构成三维立体的空间,是富有个性的、具有立体的形态的美感。

教堂室内空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造就了东南高西北地的局面,在东南角,屋顶渐渐向上直至最高点,东墙和南墙与屋顶之间都留有隙缝,屋顶因此悬浮了起来,使得空间的架构出现了“缺失”。在西北面,屋顶的最低点就是教堂的中殿,屋顶与墙之间没有隙缝,这样一对比产生了似乎矛盾的空间,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空间的存在,空间的美再一次被放大。

(五)建筑构造的功能美

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合规律性的统一,功能美表现为实用功能和使用功能等物质功能,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用的功能美,不管在任何场景中实用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借助于功能美,物的形式可以典型地再现这一类物的材料和结构,突出其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合理性,给人以感情上的愉悦。

朗香教堂打破常规,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体验,更能带来神秘感和陌生感,暗淡光线的神秘感使人在精神上高度集中,自然生成肃然起敬的感觉,更能突出其主体服务对象,达到一种功能上的满足。

教堂的功能包括祈祷、礼拜和传道等功能,从这一点上来看朗香教堂实际上可以进行宗教活动,讲坛及祈祷室也遍布在教堂当中,朗香教堂的整体布局透露着突破传统又回归传统的特点,抛开视觉冲击感的外部造型暂且不谈,传统的教堂一般轴线是东西朝向的,而朗香教堂也有一条明确的东西朝向的轴线,通过地板上浇筑的混凝土可明显看出这一特征,其本质仍是作为教堂的定位功能来使用,功能美的最大效能也就在于是否发挥了其功能作用,给人们带来切实的改变,功能美作为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承载的美,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审美形态,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物质中的所基本的功能美都将一直存在并延续永久。

四、朗香教堂的价值意义

(一)对建筑审美的意义

教堂的出现激发了审美热潮,在美的层面上对于美的认知产生了新的理解,传统意义上的美认为曾经沿袭过的美才是美,例如对称美、均衡美,但现在的朗香教堂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美但又可以称之为美的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艺术价值。正是由于这种美的“欺骗性”,勒·柯布西耶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使得朗香教堂在柯布西耶的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对建筑设计的意义

尽管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在现代主义下的“激进”产物,但它与当时的大环境仍然保持着相关的设计原则,如包容性及具有共同性的公社意识。朗香教堂并非是偏离现代主义,而是对宗教场所的文脉设计,遵从了使用者的意愿与想法,从而设计出了虔诚者心目中理想的建筑,成为宁静平和祈祷和内心欢喜之地。朗香教堂是一座深受现代设计原则文脉影响的建筑,这也使得其成为了20世纪及勒·柯布西耶职业生涯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五、结语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其凝聚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从这一点上看建筑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建筑设计的发展,从功能形式到人情温暖,始终与美的特征密切相关,无论是建筑还是美,与人的关系和谐统一才是最终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瑞士】 W.博奥席耶,牛燕芳,程超译.勒·柯布西耶全集(第6卷)1952-1957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日】安藤忠雄,张健,蔡军译.安藤忠雄连战连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法】勒·柯布西耶,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日】安藤忠雄,白林译.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钟慧云.探析勒·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中对光影的处理[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7).

[7]仲文洲,张彤.环境调控五点——勒·柯布西耶建筑思想与实践范式转换的气候逻辑[J].建筑师,2019(6).

[8]田潇濛.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动态建筑设计美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董垂锋.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之设计形式分析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

[10]趙俊学.室内空间的艺术设计美学[J].建筑结构,2020,50(16).

[11]LorensHolm.Brunelleschi, Lacan, Le  Corbusier:Architec-   ture, Sp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2020.

注: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2NDJC080YB);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自主立项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柯布西现代主义教堂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勒·柯布西耶:建筑是最高的艺术
光辉之下—柯布西耶的一生
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
天津大学学术会议论“后柯布西耶时代”
天然大理石教堂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