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天宝 张晓丽
摘要:从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入手,通过对鄂伦春族传统服饰造型、图案艺术特征的探析,分析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的内涵,并展现了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中蕴含的审美情趣。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艺术表现了鄂伦春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的解析对鄂伦春族民俗艺术的研究和传承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伦春族传统服饰造型图案
一、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质朴淳厚的造型
通常我们在观赏一件服饰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服装的造型,造型决定了服装的格调,展现了着衣者的气质,影响了他们的艺术风格。鄂伦春族服饰造型朴拙自然、简洁大方,充分表现了渔猎民族的特征。
勤劳的鄂伦春族人凭借双手和仅有的简单工具在服饰上表达着自己对美的理解,鄂伦春族服饰的特点是充分利用面料和人体结构相结合,使服饰的造型具有极强的立体美感。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以毛皮服饰为主,因毛皮服饰立体感较强,所以这种毛皮服饰是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结合体,局部与整体和谐统一,造型古朴自然、独具鄂伦春民族特色。①
(一)鄂伦春族男女服饰造型差异
鄂伦春族男性穿着的“依力格依”(短皮袍)(见图1),毛在里,皮在外,在下雨时就将皮袍反穿,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雨作用。“依力格依”针对季节的不同有秃领与立领两种衣领形式,为了皮袍开衫的方便,款式分为侧开式与对开式两种,皮袍一般采用整张毛皮子来制作,而皮袖部分则采用小块皮子拼接而成,整个皮袍的边缘部位采用兽皮包边缝制。
鄂伦春族男性穿着的长袍(见图2,图3)一般长度延展至膝盖下面,长袍与短袍的款式整体较为相似,细节略有不同。长款男士皮袍在腰下两侧做开叉设计,长短款皮袍上的装饰图案较为相似,但男性长款皮袍上装饰图案种类较短款皮袍更加多样,有鹿角形图案、羊角形图案、云卷形图案、几何形图案等样式。
鄂伦春族男性皮袍在初期使用具有特殊造型的木头来制作扣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的丰富,工艺水平的提高,皮条盘制或编织的方法做的扣子逐渐取代了木头扣子,这种扣子的设计形式极具民族特色,用皮条制成的小圆环在皮袍衣襟扣子对侧缝制,使扣子与小圆环轻松相扣。由于皮袍的款式不同,纽扣的数量不一,但是至少也有五六对扣子的体现。②
鄂伦春族女性穿着的“阿西苏恩”(狍皮衣)同样分为长款(见图4)与短款(见图5)。鄂伦春族女性穿着的长袍长度一般延展至膝盖下面或没及脚面,女性皮袍与男性皮袍的款式整体区别不大,皮袍开叉设计与男性相同,都是左右开叉形式,只是女性皮袍的图案与颜色要比男性的丰富,而且女性皮袍的做工要比男性的更为精致。女性皮袍在领子边缘、开衩处、大襟、袖口处较男性皮袍增添了大量的刺绣装饰花纹图案,从而使女性皮袍的外观更具观赏性。
女性短皮袍的长度通常在膝盖以上,领部一般是无领结构设计,并且无胸断线。由于女性皮袍较短,鄂伦春族女性就使用皮条将皮袄边缘进行包边处理,这种形式更加增添了皮袍的装饰感,有些女性皮袍前胸采用不同形状的彩色横条装饰,有山形、波浪形、长方形等横条装饰,上下错落有致,有极强的构成形式美感。在女性皮袍的衣襟、领子、开衩处的部位,都有这样图案与色彩的体现,这样的一件鄂伦春族女性皮袍整体上更加表现出了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③
(二)鄂伦春族服飾造型形式美感
造型的形式法则有点、线、面对比、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均衡与稳定。鄂伦春族服饰造型均体现了以上形式美感法则。鄂伦春族服饰造型形式美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点、线、面的装饰性
点、线、面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鄂伦春族信仰的萨满教服饰装饰上,通过点、线、面的装饰造型手法使萨满服饰更具有灵动的质感。
“点”有着面积小、位置表现精准的特点,是鄂伦春族萨满服饰图案中最为基础的元素。因此“点”元素在萨满服饰中一般装饰于视觉突出的位置,如铜镜在萨满神服胸前的装饰、鸟饰品在萨满神帽上的装饰等等。这些“点”的形式有的是实体、有的是镂空,鄂伦春族萨满服饰的神秘感通过这种虚实比对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线”是“点”的延伸,长袍的分割线、神裙下垂的飘带、神帽上飘零的羽翎等都是鄂伦春族萨满服饰中线的装饰。“线”的装饰同样也体现在图案纹样上,如“S”形的水云纹体现在萨满神服的袖口上,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流畅感,云纹和缠枝纹在萨满神帽羽翎上进行的线条感装饰,给人以神秘的灵动感。
“面”作为较大的视觉装饰体现在鄂伦春族萨满服饰中,通常运用圆、方、三角等形进行统一装饰。如鄂伦春族萨满服的披肩从颈背延展至下摆的两端,一般用整“面”的装饰图形进行统一装饰,也有方形图案在萨满神裙上的体现,将萨满祭祀活动的场面图案刺绣其中,作为“面”的装饰。
鄂伦春族萨满服饰通过点、线、面的构成装饰强化了服饰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美学意蕴,使萨满服饰艺术增添了变化感与神秘感,同时也彰显了萨满服饰原始、稚拙、神圣的宗教文化意蕴。④
2.节奏与韵律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感,其造型简朴又不失变化。节奏与韵律(见图6,图7)之美体现在鄂伦春族服饰的独特款式上,毛皮是鄂伦春族服饰的主要原料,服饰制作时使用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的剪裁方法,皮衣的原料如选用长毛料,毛本身的长短和鄂伦春族女性帽子两侧的坠饰都具备节奏与韵律美感,在萨满服饰中用来装饰脸部的布条、串珠以及舞动的彩带,则更是充溢着神秘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反复与对称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是典型的兽皮文化的代表,其在对称坎肩的造型上充分体现了对称美,具体表现在袖口边部的款式,皮袍下部边的样式,衣襟下的皮条剪裁等。在鄂伦春族女性服饰中,反复的形式美感体现在女性帽子顶端的麦穗状装饰,还有女袍衣襟边缘缝挂的粗细均匀长短一致排列成序的皮条,这些均是反复与对称(见图8,图9)的造型美。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简洁、质朴的造型是鄂伦春族人在多年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获得,这些形式美感使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增添了艺术特色,同时也使鄂伦春族传统服饰拥有了较高的观赏价值。⑤
二、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丰富多样的图案
图案在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中起装饰作用,图案的美丽超越了服饰原本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凸显了鄂伦春渔猎民族的艺术个性,同时也表现了鄂伦春族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
通常服饰图案是指运用在服饰上的花样或纹样。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图案元素来源于鄂伦春族人原始的渔猎生活和对自然生活的理解,从而概括、提取出各种图形纹样,并根据鄂伦春人对生活审美的理解将其加以再创造。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图案展现了鄂伦春族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原始、朴拙、大方的图案源于生活,从身边的动物、植物中提炼,在渔猎生产中挖掘。鄂伦春族人热爱生活,感恩自然,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久保留下来,如艳丽的花草,但花草毕竟会凋零,鄂伦春族妇女开始为了保留这种美丽的事物便把喜爱的花草形态绘制下来,并将其装饰于服饰上展示这种自然美,随着时间的变化鄂伦春族人把单纯的图案进行简化构成连续重复的几何图形,使其构成了新的形式美感,鄂伦春族传统图案就这样从简洁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上的图案造型别致、形态独特,独具特征的鹿角图形和南绰罗花图案就是典型的代表。
鄂伦春族人喜爱鹿并崇拜鹿。从鄂伦春族生活用品中、从信仰的萨满文化中、从服饰的装饰中我们均可看到鹿(见图10)或具象或抽象的形态,其中鹿角造型变化的图案较多。鹿角图案(见图11)和其它图案一样也经过了从简洁到繁复的演变过程,发展到后来演变成为各种类似云纹的图案,以重复构成的形式进行上下左右的连续组合,使羊角纹变化丰富,形式感较强,丰富了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的装饰图案。⑥
鄂伦春族人对南绰罗花极其喜爱,将南绰罗花图案(见图12)用于服饰装饰代表着爱情永存,男女表达相互爱慕之情的寓意。南绰罗花图案也经历了由单纯的花卉图形到概括、抽象并进行连续组合图形的演变,这种变化和构成形式是鄂伦春族人根据自己的制作能力与审美意识以及图案在不同服饰上所起的作用来进行改变的。
种类繁多的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图案,多运用二方连续、适合纹样形式进行构成,主要常用的纹样有鹿角纹、羊角纹、云卷纹、花草纹、几何形纹等。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形成不仅增添了服饰的形式美感和艺术性,同时也丰富了民族传统图案艺术的内容。
服装图案在各个部位也有相应的变化,在领部和肩部的图案、皮制袍衣胸部和侧开边的图案、皮裤膝部和腰部及裤腿口部边缘的图案、狩猎背包上的图案等,每一处都充分彰显了聪慧质朴的鄂伦春族妇女形象。
领肩配饰图案(见图13)多在鄂伦春族女性服装上体现较多。在制作时需要先将皮花纹样剪出来,然后再进行缝制,男性的领肩饰图案表现要比女性的简洁,而女性的较为丰富,女性地位高低不同图案也有一定差别。黑色皮子是领肩配饰最常用的材料,装饰线多选用黑色、黄色和红色来缝制,这些装饰彩条线象征着彩虹,看上去美观、大方,装饰感较强。⑦
皮制袍衣胸部的图案(见图14)装饰体现在男女皮袍的前胸部,装饰在皮袍胸部中间的皮革链接处,多采用黄色横条进行上下左右错位装饰,一般男为左高,女为右低。男女横条的形式有所区别,女性图案比男性的相对丰富,男性皮袍多采用直线横条装饰,形式简洁,象征男性宽广的胸怀和无限的力量;女性皮袍有长方形、波浪形、山形等圖案装饰,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表现出鄂伦春族女性的柔美与淳朴。
男性开衩皮袍的制作是为了狩猎时骑马方便,鄂伦春族人由于在骑行过程中经常会将开衩部位撕裂,于是便有了开衩图案装饰。男性的皮袍开衩多用“人”字形变化图案(见图15),“大”字型、“夫”字型都是由“人”字形图案演变而来。同时在以往单纯的横线上也有了鲜艳颜色的刺绣纹样,丰富了原始图案的形式内容,如几何形纹、弓形纹(见图16)、螺旋形纹(见图17)、鹿角形纹(见图18)、扎枪头形(见图19)等图形,样式丰富、简洁大方。
女性开衩皮袍装饰图案(见图20,图21,图22)比男性更加丰富绚丽,如今的女性开衩皮袍装饰图案种类多达几十种,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这些图案纹样都是在竖式宽带上装饰。一类的图案是由线状纹与几何纹构成的,如服饰边缘的装饰线和其它补饰的小型纹样。另一类是对称的连续纹样和单独的适合纹样。对称的连续纹样有人头纹、鹿角纹等,这种开衩皮袍装饰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黑色的皮剪制成云卷纹,接着以多层的形式叠起补绣在服装的开衩处,然后再将带颜色的布补衬在漏白处,最后用彩线收边装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色彩搭配艳而不俗、亮而不跳。适合纹样是将植物或动物的图案放置在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几何形内,使其适合于这种图形的装饰图案。⑧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中开衩皮袍图案最为简洁质朴、大方生动,历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审美意识的提高,工艺水品的进步,表现手法与制作方法都各有特色。
皮裤膝盖的装饰图案(见图23,图24)具有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功能,这种装饰图案在开始时是因膝盖部经常磨损而增添的补丁,但为了增加观赏性,聪慧的鄂伦春族女性将彩色皮子剪制成花样刺绣在膝盖处,即具有坚实性,又具有观赏性的效果。装饰图案造型源于生活,并赋予其一些美好的寓意,有表达向往幸福生活的、表达忠贞爱情的,也有表达祈求平安吉祥的等等。⑨
皮裤上下口部边缘的图案主要做装饰用途,花样变化较多。这种边缘图案大多表现自然景物,变化的形态和实际景物较相似,结构对比统一。图案形态虽简单质朴,但鄂伦春人却赋予了其丰富的内涵。其中水纹与波浪纹运用最多,纹样表达了鄂伦春人的生存状态就像波浪一样跌宕起伏,同时也希望生活能够像平静的水纹图案一样安定、平和。
皮质背包上的装饰图案大多体现在背包盖上,使用拼接的方法将颜色各异的毛皮缝制在背包盖上,有时也采用带有颜色的线绒与彩布绣花缝制。从艺术美感上既有装饰意味,又有结构上的统一感。点、线、面搭配使用,主次分明,有较强的节奏与韵律形式美感。各个图案传达的装饰意味都有所不同,彩线的运用也十分绚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族传统图案特征。
角隅图案(见图25,图26)是指使用在服装下摆边角上的图案。服装的领肩饰纹样与角隅图案上下呼应对比、相互协调统一。角隅图案的种类繁多,所象征的意义与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有象征美好生活的鹿角纹、有象征爱情美满的南绰罗花图案、有表现浪花与云朵的自然形态,还有表现佐领权利的图案等等。这些图案所表现的内容都和鄂伦春族人的生活紧密相关。⑩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图案艺术是鄂伦春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渔猎生产中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反映,材料与图案随着鄂伦春族人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发展,经过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图形变化到后期根据自己审美意识创造的创新图形的发展过程。表达手法上主要采用剪纸的形式制作,这种形式表达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视觉识别度。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中的图案艺术,提升了服饰的艺术品位,产生的独特魅力传承至今。而这种独特的传统图案艺术也体现在鄂伦春族人渔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鄂伦春族人的艺术灵感源于生活、始于实践,不仅丰富了传统服饰艺术的内容,同时也充分表现了鄂伦春族独特的渔猎文化特色。
三、结语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中的一支奇葩。我们在对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挖掘与研究的同时,还要将其进行改造设计以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为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要比现代事物更具艺术感染力,可以把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中的造型、图案等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中,也可以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在鄂伦春族传统服饰中。本文对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的探析告一段落,而对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的研究还要继续,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少數民族文化爱好者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坚信朴实无华的鄂伦春族传统服饰艺术明天会更好,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投入到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中去进行探究。
注释:
①季敏.赫哲,鄂伦春、达斡尔服饰艺术研究[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
②哈纳斯.鄂伦春族狍头皮帽的特点、功能和艺术价值[J].黑龙江民族刊,1999.
③苏日娜.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
④白兰.鄂伦春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8).
⑤何青花,宏雷.鄂伦春服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4).
⑥季敏.服饰艺术研究-赫哲、鄂伦春、达斡尔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12).
⑦邓启耀.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M].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
⑧韩邦跃,孙金平.服饰图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⑨许星.服饰配件艺术(第3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7).
⑩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
参考文献:
[1]丰收.地理气候环境与鄂伦春服饰[J].哈尔滨: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3).
[2]鄂·苏日台.鄂伦春狩猎民俗与艺术[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2).
[3]哈纳斯.试论鄂伦春族的造型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
[4]赵复光.鄂伦春族游猎文化[M].包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5]韩有峰.黑龙江鄂伦春族[M].哈尔滨出版社,2003.
[6]刘玉亮.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鄂伦春族卷[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7]柴德森,唐俊珊.鄂伦春风情[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5).
[8]孙运来编译.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注: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传统纹样视觉语言研究》,编号:2019-KYYWF-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