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示范先行的使命担当,开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新征程。未来,宁波将以“扩中”“提低”为着力点,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全面缩小“三大差距”,打造“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力争共同富裕工作再上新台阶、展现新亮点、实现新突破。
立足全面统筹,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见实效。构建共富工作大体系,发挥市委社建委牵头抓总作用,构建1个专班、21个专项工作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共富工作全方位清底、全过程管理、全要素支撑、全时空监测,迭代编制“四张清单”,搭建共同富裕数字化平台,打造全市“一盘棋”的闭环管理系统。推动建立与共同富裕工作相配套的规划体系、政策统筹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督导体系,实施重大任务、重大改革议事制度,努力推动形成共同富裕“建设成果、改革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聚焦“做大蛋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围绕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努力在致富强基上有更大作为。一是推动效率提升。通过强产业、扩主体、提质量、促效率等系列举措,实现全员生产率提高到23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50万元、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到14平方米/万元。二是推动创新提能。加快建设甬江两岸科创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登峰”等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15%,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三是推动城乡提质,实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行动,推进重点片区统筹开发,持续推进“精特亮”工程建设,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带1条以上、示范乡镇10个以上。
着眼“扩中”“提低”,在缩小“三大差距”上下功夫、见实效。围绕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推进三大行动。一是实施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做好群体“精准画像”,出台“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兜牢低收入群体保障底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2500元/年,低边标准按低保标准2倍执行,拓面新增救助人数约4000人。研究探索三次分配基础性制度安排,健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二是实施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行动。开展交通路网提升行动,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南翼地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统筹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全市地区人均GDP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2.43。三是实施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农村集成改革,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新增省级未来乡村12个。
强化“数字牵引”,在重大集成改革上下功夫、见实效。以数字赋能、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品牌。一是推动数字社会全面转型。体系化调整12个分项数据库,重点完善现代城市、未来社区、美丽城镇、未来乡村四大应用空间,拓展完善“浙里智慧基本公共服务”“关键小事智能速办”2个重大标志性多跨应用场景,迭代升级“甬”系列、“惠”系列应用。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摸清不同收入群体底数,形成“精准画像”和决策支撑,为“扩中”“提低”提供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施社会治理强基赋能行动,加快推动“152”体系和“141”体系贯通融合,打造社会治安精密智控平台,推动整体智治实现率稳步提升。三是加快推进省级试点。深入实施新市民住房保障改革等3个省级试点,积极谋划申报第二批省级试点,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打响“浙里甬有”品牌,在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上下功夫、见实效。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幼有善育。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2年全年计划新增婴幼儿托位数7500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3.3个以上。提升教有优学。继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工程,计划新增学位47400个,等级幼儿园比例达98%以上,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5%以上,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共体实现镇区全覆盖;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试點城市建设。保障病有良医。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推进三甲医院服务向区(县、市)延伸,全市每千人床位数达5.1张。推动老有颐养。新建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康养联合体35个,实现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住有安居。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住房租赁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试点,新增各类租赁住房2万套、保障性住房7万套。完善民有保障。落实国家、省社保统筹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15万人以上;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广“天一甬宁保”“工惠保”等补充健康险。构建弱有众扶。建设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推进“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标杆区”省级试点,加快发展慈善信托。
围绕短板弱项,在社会领域项目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促投资行动,2022年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9个,项目总投资73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142亿元。加快第一医院异地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惠贞高中、余姚公共文化中心、宁波游泳训练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投用。推进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宁波大学医学院、海曙中学等标志性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实现开工建设。
聚焦精神富有,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上下功夫、见实效。塑造社会新风尚,提升文化软实力,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一是积极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深化“六个周边”整治,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等系列行动,扩大“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影响力。二是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市。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创新计划,打造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进天一阁博物院新馆、河海博物馆等文化地标项目,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100平方米。三是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诗路文化带建设,打造四明山唐诗之路和东海最美海岸带,实施文化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8%。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