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模式的写作过程指导例说
——兼谈对作文模式的思考

2022-04-22 12:33阎战友李彬蓉
中学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结构作文过程

■ 阎战友 李彬蓉

中学议论文教学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放任式,给题目任学生写;二是托管式,找范文让学生仿;三是教条式,讲技法令学生用;四是过程式,从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前三种方式,教师有题目布置和指导(写什么),也有批改和评讲(怎么样),但没有介入写作过程给学生以支持和引导(怎么写),其实就是没教写作。因而过程法从国外引入后,作用于学生写作过程便成为作文教学的方向。

不过,从大多数的实践来看,所谓的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只是关注作文全程,而全程中的关键环节“起草”,仍多是原则性或经验性描述,而乏规律性的路径。倘若不能解决“起草”路径,则过程法与其他方法也实无二致。

一、结构模式是作文过程指导的思维工具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活动必然经历动笔前的“无序”、写作中的“理序”和成文后的“定序”三阶段,这种“序”就是思路。思路是结构的内隐,结构是思路的外化和固化,凝结了形式化思维的成果,内蕴着条理性和逻辑性。[1]大凡可称文章者皆有思路,虽作者各异、内容万殊,但某一类文章总有这类文章共同的思维规律,而且这种规律还可脱离文章内容特征和作者个性特征而抽象外化为一种结构模式。

大体上说,写作的过程指导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用遵循线性规则的语言梳理思想和情意使其外化和结构化的互动活动。正如医学生要懂人体解剖、建筑师要会设计图、厨师要有菜谱,写作者也当先谋结构。明王骥德《曲律》言:“作曲,犹造宫室者然。工师之作室也,必先定规式。”李渔(清)《闲情偶记》也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与之相应,作文指导也当同步,故梁启超说:“改文时应注意他的思想清不清,组织对不对,字句不妥当不大要紧。偶然有一两次令学生注意修辞,未尝不可,然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2]

结构“既是行动的条件和限定,又是实践的媒介和结果;既能为能动的行动者所应用,又能在应用的过程中改造或再生产出结构。”[3]换句话说,结构内蕴着组织材料的思维轨迹和蓝图设计,并能据此指导新的文章写作,帮助作者建构自我表达的结构序列,最终呈现为新的形式。故作文过程指导要把结构作为思维工具。

古人为文讲起承转合。清乾隆初年袁若愚说:“时文讲法,始能学步;诗不讲法,则又安能学步乎?且起承转合四字,原为诗家章法,时文反为借用。”(乾隆二年刊本《学诗初例》卷首)[4]可见,起承转合是指导初学者“学步”的章法结构。马正平说:“中国古代写作学关于写作原理的最高成就应该是关于文章章法的‘起、承、转、合’模型理论。‘起、承、转、合’能够给学写文章的人提供一个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的文本内容结构的思维操作模型。”[5]这里,他把起承转合定义为“思维操作模型”,是赋予文本内容以“结构”的形式因素;不仅如此,这个“结构”还能激发初学者“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具备启发性、程序性和过程性。这无疑是前人写作实践的宝贵成果,“即使到了现代,仍然为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作为规律来遵循”。[5]96也许有人会斥为八股余绪,若此,则可能成为鲁迅笔下不敢进“大宅子”的“那一个”。

因此,作文过程指导的着力点就在于依托这类有规律性的结构,不仅让作文起草“有据”“有序”“可学”“可导”,而且促进取材、立意、构思、加工等多个环节整体、同步发展。若总是以零敲碎打的随机讲解、即兴点拨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方式给初学者讲授,任何人都会如坐云雾,如盲人摸象,浑茫不知际涯。何况,哪个指导者头脑里没有“结构”工具?

二、依据结构模式实施过程指导的方法

在议论文众多结构模式中,引议联结式是最受关注的一种。在中国知网以“引议联结”为主题词搜索,可获1500 条记录;若以“作文”和“引议联结”为主题词进行专业搜索,则获700 余条记录。数据显示,自1988 年以来,关于“引议联结”的发文量逐年上升,2019 年高达83 篇,2021 年预估82 篇,皆涉及中学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引议联结与起承转合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是结构化思维和过程性方法的统一,是实施议论文过程指导的最佳训练模型。不过,许多研究文章只是一些笼统的阐释描述,至于怎样教学生用、教学生怎样用却语焉不详,缺少过程指导的方法和步骤。本文试以此为例,从“情境任务”“分解步骤”“问题驱动”三方面对过程指导的方法做一探索。

1.情境任务

材料作文的命题常由文字(或图片)材料、任务指令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文字(或图片)部分其实就是给定的情境。从“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命题导向看,写作任务最好要结合生活实际,这既是写作的素材源泉,也是写作的价值旨归。写作的材料不一定是文字或图片,也可以是真实情境中的一项任务,如水电调价听证会、延迟退休争议、扩展公园审议等发言,或讨论会、辩论会、主题学习活动、演讲活动等发言,或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等。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任务有指向明确、角色清晰、注重实际的特征,运用“引议联结”模式写作易收到实效。

2.分解步骤

在教学中落实“引议联结”必须细化步骤。教师应给学生一份操作性的任务指引单,如电器说明书般有方法和步骤,学生可边读边操作,或读后能操作。

引。即先“述”材料或情境任务,这既是议论缘由,也是立论依据。故事性材料要概述,名言警句要阐述,图片材料要讲述。然后论从“述”出,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议。即辨义析理证明观点。观点即便很明确,但往往还需从内涵、性质、范围、对象、关系、价值、意图等某一方面进一步阐释,以划定概念边界。解释观点后,还要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或横向分层阐述,或纵向层层深入。这是决定观点能否服人的关键一环。

联。任何写作都是与当下语境的“对话”活动,不是个人“独语”。故需联系时政热点、社会风潮、文化现象、身边见闻、切身体验等,运用自己前述的观点加以剖析,体现观点的针对性,彰显时代感,突出思辨性,强调经世致用。

结。唐白居易《新乐府序》讲“卒章显志”,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讲作结时要“醒明本旨”。议论文结尾也同样要重申观点以示强调,或表明态度指方向,或提出办法发号召。

可见,引议联结在操作层面上可分为引述材料、引出观点、解释观点、论证观点、联系实际、分析评论、总结观点、表明态度等环环相扣的八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怎么用”的逻辑思路。

3.问题驱动

细化后的步骤如一连串指令,而执行指令还需驱动程序,“问题”便是最好的驱动。从思维技术上说,“问题”是启动思维的闸门,有引发、激活、定向与激励的作用。[6]因此,依据8 个步骤设计相应的8 个问题,师生围绕8 个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学生实时记录后再串联成篇、润色成文,这样的过程指导便能有效地落到实处,详见表1《引议联结式作文过程指导单》。

表1 引议联结式作文过程指导单

续表

4.指导实录

(1)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短信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能力看不见……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2)过程记录

师生按8 个步骤围绕预设的8 个问题对话交流,学生当场记录。

①引述材料:你最关注材料中的哪一点?

世界上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往往总被表面迷惑而发现不了事物的内在。

②引出观点:你对这一点持有什么看法?

我们应该通过事物看本质。

③解释观点:能把你的看法说详细些吗?

生活中有些人长得美丽,心却恶毒,有些人长得丑陋。心却善良,所以说有很多的人是表里不一的。可我们往往会被外在迷惑,而忽略了事物本质,所以我们应该多通过事物看本质,去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

④证明观点:你这样的看法有事实、事理依据吗?

莱辛说过:“美丽的灵魂可以赋予一个并不好看的身躯以美感。”

苏妲己,她的外貌如天仙般美丽,连商朝的国君纣王都被她迷惑。但她为了自己的一时欢娱而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傲的是内容,不是虚饰。”

袁隆平,一位研究出杂交水稻的科学家,他为人民解决了食物的问题,让人民不再挨饿,而他不会出现在电视上、媒体上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而是倾身于农田中,挥汗播种,帮助农民一起干活。

贝多芬——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欣赏过他优美动听乐章的人们总会误以为他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其实不然,他个子矮、脑袋大、麻脸、扁鼻,是一个外貌十分丑陋的人。然而每当人们听到贝多芬的名字时,也还是会觉得赏心悦目,甚至立于他的像前,人们仍然会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这一切不仅仅因为他有《英雄交响曲》等诸多名曲流传于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一颗强烈、炽热的爱国之心,拥有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他美好的心灵将他外貌所留下的缺陷很好的填补了。

⑤联系实际:当前社会中有哪些现象能印证你的看法?

光鲜亮丽的名人明星,扮演着公司设立的人设,可事实不以为然。例如范冰冰偷国税高达两个亿之多,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偷偷吸食毒品,王源在未成年时被扒出吸烟······他们顶着一副副虚伪的面孔欺骗着无知的观众,让越来越多的粉丝花钱去捧高他们、喜爱他们。

⑥分析评论:用你的看法怎样评析这些现象呢?

假如这世间不再存在真实,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灰暗,没有色彩,人们会被无尽的谎言所淹没,渐渐在意识中迷失自我,变得冷漠、自私……

⑦总结观点:你最终要说服人接受什么看法?

从表面去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是虚浮的,是愚蠢的,是无知的。所以说,我们应该多通过现象看本质,去发现真正美的东西。

⑧表明态度:你希望人们能做什么?

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貌所蒙蔽了双眼,我们应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寻找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学生将记录串联成篇,调整、增删、润色成文: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界上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往往被表面迷惑而不看事物的内在。有些事物丑陋的内在可通过外在包装显得华丽贵重,然不久便会原形毕露。我们不能只看事物表面,而忽略事物内在,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活中也有表里不一的现象。有人外表美丽,心却恶毒;有人外表丑陋,心却善良。

莎士比亚说:“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傲的是内容,不是虚饰。”这充分表现在袁隆平的身上,他解决人们温饱,有著名科学家的声誉,却是皮肤黝黑、油光满面的农民形象,倾身于农田中,挥汗播种。什么才是美?他对国家的奉献、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类的贡献,就是最高的美。

莱辛说过:“美丽的灵魂可以赋予一个并不好看的身躯以美感。”欣赏过贝多芬优美动听乐章的人总会以为他外貌英俊、风度翩翩。其实不然,贝多芬个子矮、脑袋大、麻脸、扁鼻,是一个外貌十分丑陋的人。然而每当人们听到贝多芬的名字时,还是赏心悦目,甚至立于他的像前,人们仍然会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这一切不仅仅因为他有《英雄交响曲》等诸多名曲流传于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一颗强烈、炽热的爱国之心,拥有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他美好的心灵将他外貌所留下的缺陷很好的填补了。

平常,我们都可看到打扮光鲜亮丽的明星,阳光、善良、单纯、可爱,完美无瑕。可事实却不然,某演员偷税漏税高达两亿之多,某名星的儿子偷偷吸食毒品,还有许多身为公众人物而违法乱纪的名人明星,他们顶着一副副虚伪的面孔欺骗着无知的观众,正义最终令他们逐渐显现出因欲望而扭曲的丑恶面孔。可见,不论把外观伪装的多么完美,可最后一定会露出破绽,因为假的东西不会长远。

从表面去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是虚浮的,是愚蠢的,是无知的。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蒙蔽,应有一双能发现真美的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发现、赞颂、仿效真正美的东西。

王荣生说:“写作学习最需要的是‘指明路径’的知识。”[7]只有路径明晰,作文过程才显性、可控。根据以上习作反馈可知,学生在荒林中找到了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因此,给学生结构化的、说明书般的、可操作性的过程指导,就会降低入门难度,改变过去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黑箱似的写作学习方式。

当然,这样的典型结构并不多,有“立论——入据——承转——叠据——作结”五步的“推叠式”在作文过程指导上也一样能有显著效果。

三、对作文模式的思考

长期以来,关于模式化作文的批判和责难从未间断。“模式化、程式化、公式化、脸谱化”似乎总是机械和僵化的象征,向来被认为没有创造性,高考中不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也似乎成了“罪证”。不过,错误恐怕未必在模式,也可能错在看模式的观念,因为模式本身、模式运用、模式效果三者之间只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有学者认为:“模式是人们认知和问题解决的最基本单元,人类认知、思维、问题解决都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的。”[8]可见,模式未见得就是反创造的。古人说“文本同而末异”,这正确揭示了文章规律与风格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也不是消极的被灌输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即便是相同的模式,也会经学生不同的个性濡染而生长出不同的风采,也会经学生的不同建构而千姿百态。

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知识。按布鲁纳的话说,知识是我们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予以意义和结构而组成的一个模式。[9]这模式是可以改变人或事物的信息,用来作为行动的基础,或者使人有能力采取不同的且更有效的行动。[10]故从这种意义上说,模式是一种工具,和汽车一样有用。发生车祸不一定是汽车故障,备受诟病的“假大空”也不见得咎由模式。关键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模式,而是如何创造更科学的模式、如何优化现存模式、如何用好成熟模式。同时,从功能上看,议论文是实用文而非文学作品,相对固定的模式是实用文的体式特征;用模式写作不是给观点、情意、材料、语言、手法设定规范和框架,而是给思想一种表达清晰、论证有序的表达路径。因而这种模式一定是高度形式化的,简洁而不繁琐,所谓大道至简、以一驭万,即此。

张志公先生也曾对“作文模式”有一段论述:“模式是某些方面规律性的一种概括,它是有用的。但模式与程式化不同。把模式搞成僵死的东西,就是程式化,那当然是要反对的。就写文章而言,我通常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这个‘大体’就是一种模式。我们今天应当有能力取模式之长,废程式化之病,把这个‘大体’比前人更科学地概括出来,用更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较快地入门,免除他们的探索之苦。”[11]思之再三,深感精辟。

当然,“模式”的“规律性”和“有用性”也相应决定了它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从文章的构成要素看,一篇好文章,结构、语言等形式因素偏向客观,而取材、命意等内容因素则依赖主观并直接决定文章高下。好文章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在作文上的种种毛病,除了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外,还暴露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练”恐怕都还不够务实的内在因素。在功利和浮躁的箩筐里,我们的学生还是一枚青涩的果子。

因此,教师要当好学习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开发并利用“引议联结”这一类的典型模式,设计“入格——升格——变格——破格”四个训练阶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对话、交流、协商等方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过程指导,先在结构、体式上达到基本要求,次在取材、立意、识见、辞采等方面完善提升,再在结构布局上寻求改变,最终打破常规,走向创新。

猜你喜欢
结构作文过程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