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2-04-22 07:24刘惠钦李伟峰范月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硬化性瑞克丁苯

刘惠钦, 李伟峰, 范月辉, 孟 丽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四病区,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致死率、致残率较高[1]。随着老龄化加重,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出现血栓以及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骤减或阻断,相应的支配区脑组织软化坏死。中老年人发病居多,其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治疗难度较大[3]。急性脑梗死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穿支动脉疾病、其他病因及病因不明确5种类型,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较为常见[4-5]。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主要使用丁苯酞及尤瑞克林,其中丁苯酞可有效促进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循环,联合丁苯酞效果较好。但目前关于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应用于改善侧支循环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并探究其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提前准备好200个不透明密封信封,分别编号1~200号,在Excel表格中第1列输入1~200个数字,第2列输入200个随机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前100个数字为对照组,后100个数字为观察组。对照组(n=100)男56例,女44例; 年龄55~72岁,平均(63.78±4.56)岁; 合并高脂血症31例,高血压69例; 发病至住院3~13 h, 平均(8.41±2.78) h。观察组(n=100)男58例,女42例; 年龄54~73岁,平均(64.12±5.48)岁; 合并高脂血症33例,高血压67例; 发病至住院3~13 h, 平均(8.43±2.81) h。2组患者发病时间、合并症、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或CT扫描等检查,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中相关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正常患者; 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患者;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患者; 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损伤疾病或脑出血患者;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 1个月内使用过影响本研究结果药物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丁苯酞治疗,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减轻脑水肿、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丁苯酞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621)静脉滴注, 25 mg/次, 2次/d, 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国药准字H20052065,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905) 0.15 PNA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 h, 1次/d, 14 d为1个疗程,丁苯酞注射液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评估疗效。① 痊愈: 评估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90%; ② 显效: 患者NIHSS评分下降达46%~<90%; ③ 有效: 患者NIHSS评分下降达18%~<46%; ④ 无效: 患者NIHSS评分下降<18%。(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包括上下楼梯、驱动轮椅、行走、转移、从床上坐起、翻身穿衣、如厕、洗澡、洗漱、梳妆、进食等各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3) 缺血低灌注区面积。以CT灌注成像检测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4) 侧支循环。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总诊断仪(EMS-9型,深圳德力凯公司)检测患者侧支循环脑血流量(CBF), 检测深度为10~14 cm, 生束角度低于60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5 °, 固定好探头,检测CBF, 在颞窗处调整角度、深度及位置增强血流信号,再将无创血压检测仪压力传感器探头置于近腕关节桡动脉搏动点,将血压袖带束于同侧肘关节上2 cm, 袖带与探头在同一侧右心房同一水平位置, 5 min标记依次,取3次平均值。(5) 测定血清BDNF水平。于患者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DNF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0%, 高于对照组的83.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n(%)]

2.2 ADL评分

治疗后, 2组患者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分

2.3 缺血低灌注区面积

治疗后, 2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 mm2

2.4 2组侧支循环CBF、血清BDNF水平

治疗后, 2组CBF、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脑血流量、血清BDNF水平

3 讨 论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因素较多,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酗酒、肥胖、抽烟等均为其危险因素,因此治疗难度较大[7]。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键是保护缺血脑组织、恢复脑血供,减轻继发性脑损伤[8]。临床主要通过溶栓疏通阻塞血管治疗脑梗死,但是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超过 6 h, 已失去应用溶栓治疗机会。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或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9]。临床上常采取多方位、多靶点的联合治疗方法,以尽量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避免脑梗死进一步发展。所以治疗该病的第一要务是开放有效的侧支循环及微循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10]。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线粒体功能,增加半暗区CBF, 抑制神经元凋亡,抗氧自由基等,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1]。尤瑞克林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选择性扩张脑缺血部位微血管,改善缺血组织氧供,增加大脑皮质和缺血区血流[12]。本研究对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结果显示, 2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00%)。上述结果提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可有效减少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分析原因可能是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可通过抗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改善微循环等多种途径保护脑组织,进而改善微循环,促进血供恢复,缩小梗死面积。

BDNF为神经营养因子,广泛表达于神经系统中,通过与络氨酸激酶B结合发挥作用,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增加神经可塑性及神经恢复的作用。正常情况下, BDNF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当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或发生脑损伤时, BDNF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再被迅速降解,其水平显著降低。研究[13-14]表明,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可有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可有效升高BDNF水平。这可能是因为两药联合可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高机体BDNF水平[15]。CBF为临床评估侧支循环的常用指标,脑梗死发生时, CBF水平降低[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2组患者CB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侧支循环,促进血流恢复。分析其原可能为丁苯酞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增加缺血区血流量,进而改善微循环; 尤瑞克林可选择性扩张脑缺血部位微血管,改善缺血组织氧供,增加大脑皮质和缺血区血流量,进而改善侧支循环。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BDNF水平及生活能力,改善侧支循环,减少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疗效显著。但本研究尚未明确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可能产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硬化性瑞克丁苯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