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峰,冯定祥,董 锐,刘先春,叶青青,王 伟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骨一科,安徽宿州234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原因主要为骨的韧度、强度下降,轻度外力便可形成椎体压缩性骨折[1],老年人由于钙的丢失增加,导致其更容易发生OVCF。OVCF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治疗手段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并发症多等,且需要患者长时间遵医嘱,并不能满足现今患者的生理要求[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广泛应用于治疗OVCF,不仅可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疼痛较轻,有医生发现不同时相的低黏度骨水泥有不同的治疗效果[3]。为更好地选择低黏度骨水泥时相,本研究对比分析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和低黏度拉丝期骨水泥在治疗OVCF患者中的不同疗效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2018年1月—2020年6月,1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OVCF临床症状;经MRI、CT等明确诊断为OVCF[4]。根据医患沟通结果,80例患者采用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湿沙期组),男19例,女61例,平均年龄(74.21±7.73)岁,骨密度值为(-3.11±0.86)SD;66例患者采用低黏度拉丝期骨水泥(拉丝期组),男12例,女54例,平均年龄(74.59±7.88)岁,骨密度值为(-3.09±0.88)SD。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手术,麻醉方式为利多卡因局麻。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及髂前下棘下垫枕。透视下定位病椎并做标记,两组患者病变位置在胸椎和腰椎,分别占65%和66%。穿刺针在X线机的引导下到达病变椎体后缘,将针芯换为精细钻,用以穿过较硬的组织,穿刺至预定部位后,精细钻换为扩张球囊,用球囊张力将骨折复位,复位过程时刻注意球囊的最大容积、张力及骨折复位情况,切不可为求解剖复位而超过球囊最大张力,导致更大的损伤。扩张满意后,湿沙期组将调制好的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推注至病变部位,拉丝期组则推注低黏度拉丝期骨水泥至病变部位。推注后在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水泥填充情况,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填充均较满意,拔出推杆和套筒,进行清洗消毒、缝合伤口及无菌敷料覆盖。术后6 h内卧床休息,术后12 h后可下床轻微活动,在家属陪护下可行走。
记录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费用、骨水泥用量情况以及骨水泥分布情况。于术前、术后7、30 d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价临床效果[5]。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情况。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者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两者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围手术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湿沙期组患者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显著高于拉丝期组(P<0.05),湿沙期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拉丝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者。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与比较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3.23±7.9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两组患者随访资料见表1。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30 d和末次随访时,湿沙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拉丝期组(P<0.05)。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者,女,84岁,因摔倒导致腰痛24 h,诊断为L1椎体OVCF,骨密度T值为-3.3 SD,行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PKP治疗 1a:术前侧位X线片示L1骨折,椎体屈曲压缩 1b:术前MRI T1示L1椎体呈低信号 1c:术中置入工作套管 1d,1e: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L1椎体高度恢复,骨水泥填充满意,无渗漏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多,与年龄关系密切的疾病也不断增多,骨质疏松就是跟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6-7]。骨质疏松病因多与钙离子吸收障碍、丢失过多有关,导致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威胁生命[8]。OVCF病变椎体多以胸腰椎常见,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方式日趋完善,微创进入病变部位,利用骨水泥的机械性作用稳定病变脊柱,恢复其功能[9-10]。PKP的优势明朗,主要体现在矫正椎体畸形,且随着压缩程度的增加,这种优势愈加明显[11,12]。在PKP手术中,骨水泥的选择和推注是极为关键的两步,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有明显帮助,因此骨水泥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认为,在PKP手术中采用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治疗OVCF患者具有以下优势:(1)不同时期的骨水泥手术对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等影响不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沙期组患者的骨水泥分布范围更好,优良率更高,骨水泥渗漏较少,与拉丝期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认为骨水泥的弥散与椎体骨密度和注射量有关[13,14];(2)两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湿沙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好于拉丝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水泥的弥散良好对于疼痛的减轻依然非常重要,充分说明椎体的稳定性以及热、化学损伤的控制和修复对于疼痛的减轻尤其重要[15];(3)PKP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不仅可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严重者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威胁生命,采用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推注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渗漏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PKP手术治疗OVCF中采用低黏度湿沙期骨水泥推注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椎体,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