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前臂正中动脉对称性变异合并掌长肌缺如1例

2022-04-22 03:28:20陈亦儒庞婉霞郭金华张剑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尺动脉骨间前臂

陈亦儒,庞婉霞,郭金华,张剑凯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 510620;2.茂名市人民医院,茂名 525099;3.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东莞 523808

笔者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1 名儿童(身长约130 cm)双侧前臂正中动脉变异伴右侧掌长肌缺如,变异的正中动脉还参与掌浅弓的形成,报道如下。

双侧正中动脉的始起、走行、分布基本相似(图1),肱动脉自肱骨内、外侧髁连线上2.62 cm 处分成桡动脉(直径1.34 mm)和尺动脉(直径1.50 mm),尺动脉向下走行2.29 cm 发出骨间总动脉(直径1.38 mm)。同时在骨间总动脉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发出正中动脉,该动脉行于尺动脉的前外侧,经旋前圆肌的下方,走行于指浅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沿途还发出多个分支至桡侧腕长屈肌等周围肌肉。正中动脉与正中神经伴行,动脉全长17.1 cm,经腕管进入手掌,管径变化如下,起始处为1.40 mm,中部为1.16 mm,腕管处为0.6 mm。

图1 双侧正中动脉对称性变异 A:左手,B:右手1.肱动脉2.尺动脉3.桡动脉4.骨间总动脉5.骨间前动脉6.骨间后动脉7.尺动脉返支8.尺动脉延续9.正中神经10.正中动脉

双侧正中动脉伴随着正中神经经腕管延续至手掌,参与掌浅弓的形成。右侧正中动脉出腕管后于桡骨茎突下方0.26 cm 处与右侧尺动脉的掌浅支共同组成掌浅弓,此时右侧正中动脉直径为1.04 mm,右侧尺动脉的直径为0.54 mm。由此掌浅弓发出1 条小指尺掌侧动脉至小指内侧和4 条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至其余4 指。右侧桡动脉则发出1条极为细小的掌浅支穿鱼际肌至手掌与此掌浅弓吻合(图2A)。然而左侧并未形成明显的掌浅弓,正中动脉出腕管后,于桡骨茎突下方0.29 cm 处直接发出1 吻合支与左侧尺动脉吻合,此时左侧正中动脉直径为1.26 mm,尺动脉的直径为0.90 mm。左侧正中动脉与尺动脉各分支至两个半手指。其中左侧正中动脉直接发出3 条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至拇指、食指及中指的桡侧,左侧尺动脉则发出3 条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至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桡动脉情况则同右侧,亦发出1 极为细小的掌浅支穿鱼际肌至手掌与此掌浅弓吻合。

图2 双侧掌浅弓 A:左手,B:右手1.正中动脉2.正中神经3.尺动脉4.尺神经5.桡动脉6.掌浅弓7.腕横韧带

本例除了发现正中动脉变异和掌浅弓组成和营养的范围不同外,还发现掌长肌肌腹全缺如,掌腱膜和极短的肌腱直接连于屈肌支持带上方的韧带及筋膜处(图3)。

图3 掌长肌缺如

双侧前臂正中动脉对称性变异合并掌长肌缺如少见报道。正常情况下,上肢动脉的发生分为5 个阶段[1],最后阶段,正中动脉退化,尺动脉的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成掌浅弓。本例中正中动脉保留,与尺动脉的掌浅支共同组成掌浅弓,桡动脉则只发出1 极为细小的分支参与其构成,停留在了上肢动脉发生的第4、5 阶段间。变异正中动脉根据其起始可分3 种形式[2]:高位、低位、正常起始;粗大正中动脉的出现率占3.74%[3],本例正中动脉变异属于低位起始且较为粗大。正中动脉变异是罕见的,但并不是不存在。在行上肢前臂创伤处理、筋膜间隙切开引流或者前臂静脉穿刺时,此时考虑变异正中动脉可能存在尤为重要。

掌长肌变异多样,其缺如变异较为常见[4]。本例变异在臂部手术及相关疾患中应予以重视。掌长肌腱对疾病的解剖定位十分重要,在进行腕部疾病的诊断治疗时应该考虑存在掌长肌变异。其次掌长肌变异是腕管综合症的病因之一,当腕管综合症未能查找出病因,应该考虑变异的掌长肌。

猜你喜欢
尺动脉骨间前臂
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显微解剖
山东医药(2024年9期)2024-04-21 09:19:46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包装工程(2023年24期)2023-12-27 09:17:36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尺动脉联体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尺动脉五大分支的高频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经尺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09:20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