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备独特的经济价值,种植范围较广。为保证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种植户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科学的病虫害治理措施,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各类病害的快速蔓延,并选择适当的田间管理办法,有节制地使用化学杀虫药剂与氮肥。本文主要分析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症状、流行规律、发生特点,并总结了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中国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症状与发生特点
1.1黑胫病
黑胫病又被稱为黑腿子病,传播速度较快,一般在马铃薯发芽到收获期发病,染病后马铃薯会腐烂为团块状,停止发芽或生长,在土中逐渐腐烂。部分幼苗生长至12cm左右时会出现染病症状,即叶边上卷、枝叶褪色、胫部发黑,主茎内部纤维管束变为暗黑色或褐色。染病薯块病部呈浅黑色,腐烂发臭,皮肉黏连。黑胫病可通过带有细菌的种薯传播,并经过纤维管束进入植株下方,逐步引发茎叶发病,在种薯发育后期可通过匍匐茎传入尚未发芽的块茎上。
1.2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常见病害,由真菌传染导致,可导致马铃薯块茎在短时间内腐烂发霉、茎叶枯萎。感染晚疫病的马铃薯叶片会产生大量绿色病斑,此类病害危害性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加重,例如在湿度较大、有利于真菌快速繁殖的雨季,病斑会在1~2 d内迅速增大,导致马铃薯根茎脆裂,病菌会感染马铃薯叶柄,并散发出浓重的臭气。部分感染晚疫病的马铃薯块茎会出现灰色病斑,并在7 d内逐步扩大,覆盖茎叶底部。晚疫病传播速度较快、烈度较高,可在不同茎叶间快速传播,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或绝收,如果种植者未能及时清理病薯,则真菌会在土壤中存留并感染健康根茎,杂草、野花、残留病株均是传播晚疫病的致病真菌。因此,种植者应及时清理病株,切断病源传播路径,防止马铃薯大规模感染[1]。
1.3早疫病
早疫病病原体可在湿润度较高的环境中存活并快速繁殖,早疫病孢子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借助外部环境因素如风力、空气等条件快速传播。马铃薯在感染早疫病后,在表皮上方会浮现出点状黑色病斑,叶片脱落枯死。早疫病快速传播的原因是马铃薯种植地温度过高、湿度大,病原体在有利条件下快速繁殖。部分马铃薯种植地温度长期保持在18℃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5%,导致真菌在闷热环境中繁殖并迅速蔓延,早疫病主要流行于盛夏季节[2]。
1.4环腐病
环腐病会导致植株顶部叶尖呈现出青绿色,叶肉萎缩枯干,在病情加剧时,可导致植株彻底枯死,叶缘向内翻卷,块茎内部纤维管束变为黄褐色,马铃薯表皮内层呈现环形的坏死部位。病菌可在冬季感染种薯并潜伏,到春季成为感染源。由于部分种植人员在切种薯时未将工具消毒,导致切刀受到病菌沾染,病菌可经种薯被切开的创口处感染整个种薯。环腐病可在土壤温度为20~25℃时传播,温暖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繁殖与传播,试验显示,种薯在低温环境下存储后环腐病发病概率会显著下降[3]。
1.5害虫
蚜虫是春夏季节高发的马铃薯虫害,寄生范围较广,传播能力强,可在不同类型的农作物上生长发育,一般在马铃薯叶背面聚集,可使用口部针刺吸食马铃薯叶中的汁水,导致马铃薯叶枯干、萎缩,影响其正常生长。马铃薯蚜虫还是多种病菌的寄生体,此类害虫可导致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马铃薯容易出现个头小、枝叶脱落、发芽时间推迟等不良现象。马铃薯虫害还包括星瓢虫病、金针虫病等,因种植地消毒杀菌不全面、病株未能全部清理干净,导致大量幼虫在土壤中残留,在春夏季节此类幼虫会逐步成长为成虫,并啃食马铃薯根茎,导致地上茎叶逐步枯萎,幼苗在短时间内死亡。例如地老虎可在白天光照条件充足的环境下潜伏于马铃薯植株底部,并在夜间啃食幼苗,危害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2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做好田间管理,科学规划马铃薯种植活动
为提升常见病害防治效果,保证马铃薯产量,种植户可建立完善的土地轮作制度,延长马铃薯种植地的休耕时间,避免在某一固定地点常年种植高产量、消耗地力的马铃薯等作物,购买不带虫卵、经过杀毒处理的种薯,防止带有真菌或虫卵的种薯进入田间污染马铃薯种植环境。种植户必须科学选择马铃薯种植地点,提前整地,打碎板结土块,保证种植地不同土层的土壤呈疏松状态,在栽种种薯前,可播撒杀虫药剂及底肥,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尽可能使用天然肥料或有机肥。种植户还应调整秧苗栽种密度,根据马铃薯品种特点、对外部自然环境的要求,选择最佳种植密度,保证田间通风与光照条件,全面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种植户在发现田间有患病植株后,可尽早清理病株,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如盐酸盐水剂等,使用喷雾器喷洒药剂,清除田间真菌。
为防止虫害发生,种植户应当选择在海拔较高、气温低、日光照射时间长的区域批量种植马铃薯,此类自然环境不适合各类常见害虫的生长,可减少虫害发生概率。可使用辛硫酸制剂浇灌幼苗或将制剂洒在地面上,并同步使用人工捕捉方法减轻虫害的影响,在秋季进行大规模整地,清除地老虎等害虫的洞穴。
2.2正确运用杀虫灭菌药剂
种植户可选择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经实践检验有效的药剂,在保证马铃薯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杀灭虫害。例如农户可在种薯初步栽种完成后,向田间喷洒农药,并在马铃薯发芽、开花等不同时期多次向叶面喷洒农药,使用浓度为60%的水溶性化学药剂,如安泰森、百菌灵等,喷洒时间应当持续20 min左右。为强化马铃薯叶片抗虫害能力,防止真菌感染叶片,农户可在叶片上涂抹银法利膏剂,并喷洒浓度为2%的硼酸药剂,修复受虫害、病害影响的叶面基本功能。
在马铃薯播种前,种植户应当使用可湿性粉剂泡制种薯,持续时间约为30 min左右,在日光下晾干后再进行播种,杀灭可能存在的虫卵或致病菌。在发现部分种薯感染晚疫病或早疫病后,种植户可向种薯根茎或腐烂发黑病部喷洒百思特粉剂,拔除患病植株,并在田间增施钾肥、磷肥,强化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4]。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近百种病害、虫害,种植户应当辨明病虫害种类、基本特性、发生特点,选择合理的防治手段,做好整地与田间管理工作,使用多种类型的药剂防治马铃薯虫害,并控制药剂使用剂量,降低药物污染,防止马铃薯植株受到真菌侵袭或害虫啃食。
参考文献
[1]杨宏.马铃薯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1):89-92.
[2]马培林,赵书文.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2):69-71.
[3]任亚丽.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27):69-70.
[4]钱彩霞,陈建林,陈吉昆,侯娇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浅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5):81-84.
(山东省滕州市种子公司周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