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方法

2022-04-22 23:2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秧苗发病率药剂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保证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在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背景下,传统水稻栽培技术弊端日益突出,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在此情形下,创新推广应用水稻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1.1秸秆还田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包括2种。首先是高留茬还田,在水稻收割时采用高茬收割,高度控制在30 cm左右,并将稻茬翻入地下15 cm。其次是粉碎还田,水稻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5 cm并翻入地下15 cm。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具备诸多优势,为后续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每公顷稻田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有机质400kg、碳酸氢铵23 kg、过磷酸钙19 kg、氯化钾10 kg;不仅如此,秸秆还田后,还能够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中和土壤碱性,抑制杂草生长;此外,秸秆还田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解土壤中所残留的重金属及农药,提升水稻品质。

1.2精选良种

播种前,认真做好选种工作至关重要,选种时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地气候、温湿度、降雨量、土壤墒情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化选种。优选具备较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性能的水稻品种,可选择农技站推荐的优质水稻品种,保证种子适宜当地环境,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3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水稻播种前的重要工作。首先留下籽粒饱满的种子,去除瘪谷及病虫种,保证出芽率。其次在地上攤铺塑料膜均匀晒种,每间隔2 h翻动1次,保证晒种均匀,持续晒种6 h即可。再次是浸种,准备适量45℃温水,然后放入种子浸泡12 h,浸种后用清水洗净。最后是拌种,使用杀菌剂、杀虫剂拌种,有助于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病率,同时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1.4苗床选择与管理

1.4.1苗床整理

要选择土层深厚且肥沃、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苗床,为种子生长打下良好基础。选择苗床后,在播种前1周应进行整地翻地,提高土壤松散性和透气性,提高蓄水保肥效果。翻地时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接受阳光暴晒,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及病菌,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病率。同时,整地时应清理干净田间的杂草石块,并做好平整工作,为后期播种提供便利。

1.4.2塑盘育秧

育秧前应做好准备工作,软盘开厢范围控制在2.4 m为宜,厢沟宽度控制在40 cm为宜,深度控制在20 cm为宜,保证沟和沟畅通。分厢时应确保绳子处于绷紧状态,保证宽度一致,提高整齐性。播种后及时覆盖防虫网,避免遭受螟虫及飞虱危害。

1.4.3水分管理

水稻生长对于水分需求较大,因此要做好灌溉工作。在水稻秧苗2叶1心前,以沟灌为主,后期以浅灌为主。育秧过程中应保持充足光照,温度适宜,促进秧苗生长。要合理控制育秧天数,一般情况下,当秧期达到20 d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2 d排水,揭膜炼苗,加快畦面干爽、植株老壮,便于后期起秧和机插,同时要喷施送嫁药。

1.4.4施肥

要结合水稻秧苗生长日龄,及时做好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在秧苗1叶1心时,可喷施适量多效唑,避免出现徒长现象;在2叶1心时,每公顷土地施加160 kg复合肥;在4叶1心时,结合秧苗长势进行施肥,长势良好的秧苗可不施肥,长势欠佳的秧苗可每公顷地施加200 kg复合肥,促进秧苗生长发育,保证后期产量。

1.5移栽管理

1.5.1简化栽培技术

简化移栽技术属于新型技术,利用适量促生长药剂,便于秧苗移栽后快速扎根生长。农户可提前施加适量的壮秧剂,壮秧剂具有水溶性特征,将其施加到土壤内便于秧苗根系快速吸收养分。应用简化栽培技术,不需要调节土壤酸碱度及培肥,工作效率更高。

1.5.2机插栽培技术

机插栽培技术较为成熟,是目前水稻栽培常用技术,栽培效率较高。尤其是在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背景下,机插栽培技术应用优势更加突出,不仅效率高,而且和传统手插秧模式相比劳动力成本更低。应用机插秧技术时,应结合品种特性、土壤墒情等多方面因素合理控制栽培密度,保证栽培密度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插秧规格控制在30 cm×10 cm为宜,每1m230穴,每穴5株,每1 m2基本苗控制在150~180株为宜。

1.6病虫害防治

1.6.1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

第一,选用抗性品种。农户要认真做好选种工作,保证所选品种具备较高抗性,有效降低稻瘟病、稻曲病、叶枯病及褐飞虱等病虫害发病率。第二,农艺措施。在螟虫化蛹期,其抵抗力下降,此时可通过翻耕、灌水的方式,有效杀灭螟虫;重视水肥管理工作,及时晒田,严格控制氮肥施加量,增施磷钾肥,有助于提升水稻抗逆性,降低发病率;加强田园清洁,水稻收割后及时将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保水保肥能力,为水稻生长打下良好基础。第三,生态工程。在田埂种草,便于天敌害虫栖息;在田埂种植大豆,吸引寄生蜂防控害虫;在路边沟穴种植香根草吸引害虫,减少田间二化螟等害虫数量。第四,性信息素诱杀,水稻大田可连片使用性诱剂,干扰雌性和雄性害虫交配,控制害虫基数,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地放置1个诱捕器即可,诱捕器和地面距离控制在60 cm左右为宜。第五,稻螟赤眼蜂控害。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是常见虫害,可以通过释放赤眼蜂的方式将其杀灭。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地每次放蜂10 000头为宜,将其在6个位置均匀释放。第六,稻鸭共育。在水稻分蘖时期,每公顷稻田放入20只15 d日龄的雏鸭,水稻齐穗时收鸭,鸭子每天觅食杂草、稻飞虱,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发病率,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第七,物理阻隔育秧。水稻秧苗期间全程覆盖无纺布或防虫网,能够有效阻止稻飞虱入侵,降低水稻病毒病发病率。

1.6.2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农户应从正规途径采购化学药物,优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化学药剂,采用精准施药法,严格控制好用药量,避免出现药物残留及农药污染等现象,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第一,前期预防。首先,播种前做好对种子的处理工作,使用咪鲜胺及乙蒜素浸种,降低水稻恶苗病及稻瘟病发病率;使用吡虫啉拌种,有助于降低叶枯病、矮缩病发病率;水稻苗期使用芸苔素内酯喷雾,有助于实现壮苗培育,提高水稻抗性,降低发病率。其次,带药移栽。水稻秧苗移栽前2d,施加适量的内吸性药剂,然后进行带药移栽,有助于降低水稻稻瘟病、稻飞虱及螟虫发病率。最后,强化穗期保护。根据穗期主攻对象进行综合化用药,有效防控稻曲病、稻瘟病发病率,减少稻飞虱及螟虫数量。第二,中期治疗。水稻病虫害发生后,农户要及时用药治疗,优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合理控制用药时间及用药方法。针对水稻二化螟,可使用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生物药剂防治,或使用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药剂防治;针对稻飞虱,可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带药移栽防治,或使用吡蚜酮、醚菊酯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针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可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针对水稻稻瘟病,可使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或使用三环唑、丙硫唑等化学药剂防治;针对水稻稻曲病及纹枯病,可使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或使用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针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和白叶枯病,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或使用噻唑锌等化學药剂喷雾防治;针对水稻病毒病,可喷施宁南霉素及毒氟磷等药剂防治。

2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方法

2.1加强宣传力度

要充分意识到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层政府部门、农技部门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专门的宣传工作队伍,将宣传工作落实到位。生产前应积极召开动员会议,登记示范农户,并建立户面积台账。生产时要做好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指导工作,保证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在宣传工作中,应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应用新媒体宣传模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为更多农户宣传讲解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优势,帮助农户掌握技术要点,进而在水稻种植时规范应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2建立示范基地

在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中,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亦可达到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基层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示范性基地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灌水、统一管理,保证水稻规范化种植。应重点示范秸秆还田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水稻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促使更多的农户直观感受到示范区经济效益,提升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宣传效果,引导更多农户尝试应用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3发挥技术骨干作用

加快组建由植保、农技、栽培等多领域人员形成的技术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出专业人员的作用,为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在技术服务期间,专业人员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并落实责任制度,负责完成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难题。定期落实培训工作,采用入户指导、田间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户掌握技术要点。编制指导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保证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综上所述,为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要重视对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明确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并积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扩大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范围,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推动水稻产业良好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安徽省桐城市农业农村局朱顺)

猜你喜欢
秧苗发病率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农民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