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伟
摘 要 现阶段,毽球传球训练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保证毽球的传球与踢球效果,需要重视双侧迁移理论的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毽球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提高毽球传球技术的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毽球传球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双侧迁移理论 毽球传球 传球训练
对于毽球项目来说,无论是发球、接球都需要使用到双脚。但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通常采用具有优势的右脚进行接发球,使得相对弱势的左脚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双侧迁移理论的应用,发挥双侧迁移理论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毽球传球技术水平的同时,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一、毽球训练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育运动的普及,毽球也从单纯的娱乐健身运动转为正式的毽球比赛运动,成为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在进行毽球训练的过程中,既需要训练者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外,还需要训练者拥有较高的训练技术。而作为毽球的核心内容,传球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项运动的比赛质量和训练效果,所以优质的传球和踢球技术是毽球训练的基础、重要的环节内容。体育运动的发展、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使得毽球成为近年来人们热衷的运动项目,该项体育活动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毽球的传球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训练者保持较为放松的心情,选择优势脚进行接球和发球,帮助训练者迅速做出应变,借助身体的协调性不断进行调整,进而接到球。这对提升训练者的身体协调性、锻炼学生的判断力以及反应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训练者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毽球作为一项对集体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传球技术水平。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双侧迁移理论的方式,重视毽球传球的日常训练,进而探索更为新型的毽球传球方式方法,有助于训练者能够在训练时保持良好的合作,降低训练难度的。同时,还能使得训练者之间的团队意识逐步提高,从而能够一起面对困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使得双侧迁移理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毽球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在长期的训练与相处中,有助于为提高左右脚的踢球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实验对象和分组。本次选择的实验对象为三峡大学19级本科2个毽球班级,人数为95人。为方便实验设计的开展,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将上述两个班级中毽球技术较好、左脚踢球学生共13人,在不同班级进行随机式分组,设定实验与对照组。实验组为A1、B1,对照组为A2、B2,实验开始后,進行为期28个学时的教学和训练。其中,实验组需要首先进行弱势脚的学习,通过实际教学得出弱势和强势脚的练习时间比为A1为6:5、B1为7:3,A2为11:6、B2为13:5。
2.测试方法。在本次实验中选择了两项毽球技术,其中一项为踢球,采用单足踢球的方式,既可以选择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也可以选择正脚部位踢球。同时分别记录左脚和右脚的踢球个数。另外一项为左脚和右脚的接球和发球项目,被测试者在毽球场的中后场进行接球和发球的训练,左脚接15个,右脚接15个,在此过程中记录接球成功的次数。当实验开始后,第一次课进行两组成绩的测定和记录,在第15次和第21次课时再次对两组项目的成绩进行合理测定和记录。在进行不同项目测定的过程中,每一位被测者有两次的练习机会,三次的测试机会,将五次的平均成绩作为最终结果[1]。
3.数理统计法。进行原始数据的检验,对比实验和对照组踢球、接发球的数据,选择本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法,依据实验组练习时间比例进行右脚踢球和右脚接发球技术的检验。
(二)实验分析
1.实验前身体基本情况和毽球传球技术评定测试。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左脚与右脚的传球技术与踢球技术表现出的成绩差距较小,可以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左脚和右脚的传球与踢球技术水平基本一致。从测试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右脚传球和踢球成绩要高于左脚的传球和踢球成绩,从中可以得出本次实验中的多数学生都习惯用右脚踢球,并且右脚的传球技术水平要高于弱势脚(左脚)的传球技术。从获得的相关数据中可以得出,当训练过程中采用双侧迁移理论时,实验组的学生左脚和右脚的传球技术、踢球技术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因此,可以得出,双侧迁移理论能够通过加强对弱势脚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左脚和右脚的传球和踢球技术水平,使得双脚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同时提高。
2.实验后左、右脚踢球、接球两项指标的差异。实验后进行两项指标的测试,通过28个学时的学习与训练,实验组弱势脚的最终测试成绩高于强势脚。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左脚、右脚差异性较大,对照组的接发球指标差异性较小。从传球、踢球以及接发球的动作来看,弱势脚先行学习动作质量好于强势脚的先行学习质量。同时,弱势脚在学习传球和踢球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侧肢技术,从中可以看出强势脚在应用双侧迁移理论后能够较为快速的获得技能水平。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体的大脑会在特定条件所表现的兴奋程度由相关的神经活动决定。在此过程中,当大脑剩余部分都处于兴奋状态中时,容易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而双侧迁移理论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于毽球传球、踢球训练中,是因为人体大脑的特定位置对特定运动技能具有更好的兴奋性,当一侧的肢体动作在肢体记忆的帮助下通过大脑迅速反应和传递后,使得另一侧的肢体技能也能够快速学习并掌握相关要领,进而实现运动技能的迁移。在毽球传球和踢球训练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强势脚的技能水平高于弱势脚,在于强势脚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进而增强了肢体的灵活性,使得大脑皮层对该部位的协调性高于弱势肢体[2]。
3.实验后实验组间的右脚踢球、接发球指标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本次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右脚踢球和接发球两个指标的差异检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表1、2所示),表明弱势脚与强势脚的练习时间比例会对迁移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能够有效得出,弱势脚和强势脚的练习时间分配比以7:3为最佳。也进一步说明弱势脚参与练习后对时间依赖程度更高,相关动作的掌握时间也更长。之所以会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弱势脚在进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技术的感知能力不同,因而相较于强势脚,弱势脚的学习时间更长,掌握速度也更慢。
4.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毽球传球技术评定对比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得出对照组学生的左脚和右脚传球与踢球技术都分别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相较于右脚,左脚的传球技术提高速度较慢。表明常规的训练方式能够对学生的传球与踢球技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常规的训练中的重点是对习惯优势脚进行训练和练习,因此非习惯脚,即弱势脚无论是在踢球技术还是传球技术上进步较为缓慢,加之左脚和右脚之间的技术水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会造成左脚的传球和踢球技术提高较为缓慢。在应用双侧迁移理论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该应用对毽球运动员的左脚和右脚的传球和踢球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该理论能够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弱势脚和优势脚能够始终保持同一训练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的整体协调性和平衡感,进而有效推动利侧本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传统、常规的毽球传球和踢球的训练中,尽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弱势脚,但对其未有任何要求且对其运用也缺乏重视。所以,更多的学生更倾向使用优势脚完成训练传球动作,使得弱势脚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进而导致弱势脚的毽球传球水平不高,效果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次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为刚进入毽球课程的学生会选择优势脚进行平时的训练和学习。因此,学生的右脚传球技术、踢球技术也比左脚传球、踢球技术好。采用肌肉记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弱势脚的传球和踢球技术,确保身体更加平衡与协调,推动学生左脚和右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传统的训练、学习方式相比,双侧理论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左脚和右脚传球技术水平的提升。
(二)建议
作为教师需要重视双侧迁移理论在毽球训练、学习中的应用,对刚加入的学生进行传球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弱势脚的传球、踢球技术的训练和学习。通过加强对双侧迁移理论迁移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双侧迁移理论的应用原理和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毽球传球、接发球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弱势脚的传球和踢球技术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保证双侧迁移理论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好的实用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对运用弱势脚的好处予以了解和重视,同时通过制定相关的训练和学习规则,加强弱势脚的训练,保证训练效果[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双侧迁移理论毽球训练过程中优势较为明显,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对于学生来说,在毽球的学习初期,会因为自身等原因而选择优势脚进行训练和学习,该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弱势脚传球和踢球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借助双侧迁移理论,培养良好的体育運动习惯,以推动毽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德亮.高校毽球专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1(08):17-18.
[2]王立君,张海连,朱林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推广实践——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毽球项目为例[J].文化产业,2020(23):78-79.
[3]申朦.全民健身战略下毽球运动文化的传播策略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