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可
摘 要 芭蕾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芭蕾舞艺术形式,对其他芭蕾舞以及体育竞技项目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体操舞产生了极为直接、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国舞蹈的基本功练习体系、技能练习体系、乐感练习体系、形体练习体系这四大方面出发,分析了芭蕾练习系统在体操舞蹈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日后的体操芭蕾舞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芭蕾元素 训练体系 体育舞蹈
不少学校已开始把舞蹈基础训练视为体育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在学科设置的数量上也已远超其他运动学科。这也表明了舞蹈基础训练,对于体操芭蕾舞的提高与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作为同是规范性与技术性都很强的舞蹈艺术,芭蕾与体操芭蕾舞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共同点,所以对芭蕾舞基本元素运用在体操舞技法中的研究也是极其中要的。
一、芭蕾舞与体育舞蹈的介绍
芭蕾舞起源于十五世纪至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起初是由宫廷贵族们在节日期间和音乐会上演出的“席间芭蕾”,后来则以公认的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为标志,成形于16世纪的法国巴黎。经过了“哑剧芭蕾”时期的发展、“浪漫”时代的辉煌时期之后。又到了现代芭蕾舞剧时代,以《天鹅湖》的诞生为标志,由高程式化的古代芭蕾形式逐渐精简,在20世纪初期就有了现代芭蕾的诞生。直到今天,还是保持着大量古代芭蕾舞剧节目的演出。
体育舞蹈源于欧洲、拉美,人们也曾经叫它为国际标准的交谊舞,但现在原名又称为“社交舞”。社交舞蹈最初于14—15世纪在意大利形成,16世纪传入了法国巴黎,在二战后,美国人又将该舞蹈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至今经久不衰。
(一)审美提升
芭蕾是一個非常优秀的舞种,因此在基础训练中也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准。在体育舞蹈练习中的运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力量和技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作才能。体育舞蹈的培训,不仅是一项体育锻炼,更是一项艺术教育,通过演练和创编故事,就能够更进一步地发展学习者的编创思维。因为舞蹈本来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风格,这样在培训中也就能够达到训练学习者艺术审美的提高。
芭蕾动作,在舞蹈时通常都会给人一种“圆润感”,指的是表演时无论在律动节奏、动态幅度与舞姿气质等,都会给人非常细腻的感受,对这些动作的处理方法比较自由且优雅。在练习中,对基础训练的运用,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舞蹈动作“圆润感”,更有助于学习者越来越自然地展示出舞蹈的艺术美。为此,老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们观看表演录像和动作详解图片,锻炼学员的姿势和表现力[1]。经过长期的积累,学员的审美水准必然会大大提高。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掌握基本动态,不仅能够激发学员的即兴编创灵感,还可以拥有表现力和创新性地体育舞蹈表演。为提高我国体育舞蹈的培训水准,提升教学品质,更进一步地健全培训制度,把基础训练带到运动舞蹈的培训之中,以及对基本动作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培训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准。
(二)体态
基本的审美标准既确定了舞者们在进行技术动作时,一定要有良好的体态要求,也规定了舞者们必须进行长期系统的舞蹈练习。而这种形态特征在静态技术动作中也十分突出,在体育姿势中就存在了这样的特点;舞者身体舒展挺拔,在静止时始终要保持着昂首、挺胸、收腹、立腰、双臂放开、膝盖放松、腿和臀夹紧上提。而所有的这些基本姿势特征,都契合了现代芭蕾舞和运动艺术中的心理状态美,它们既是现代运动芭蕾舞中每个舞种的共性的基本特征,也是为进行技术动作而需要的基本姿势。
(三)基础动作
跳的基本技术主要分为了大跳、中跳和小跳。大跳跃法在体育芭蕾中被广泛使用,因为选手在进行某些高难度动作时必须要运用大跳的技法让自己充分跳离地面,这样给人的感觉特别轻盈。由于大跳的基本技能已经非常完善并形成了一定体系。所以,对舞蹈的练习和技能的练习都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还有助于在运动芭蕾中选手更好地把握膝盖与踝关节韧带的正确发力。
旋转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含了在地面上我们的双手支持和单脚支持这二大类的,以及平转特定时间里和在空间上的各种蹦跳动作。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技术也可以是左右或者上下的翻转,原地立零点五脚尖吸腿翻转的技术,以及二脚互换、立零点五脚尖移动时的翻转技术等,在拉丁舞中也经常被使用。
无论是芭蕾舞者还是体育芭蕾舞选手,在掌握扎实的静止技能动作基础下才能进行各种动态技能。舞者的动作技能必须具有回转、跳跃能力,同样运动舞蹈者也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回转跳跃等动态活动能力,还要求动态技能动作时男女必须相同。而芭蕾舞的动作技能则一般由跳跃、回转、跳跃结合和连接动作所组成。
二、芭蕾舞与体舞的共通之处
(一)自我能力的培养
体育舞中的舞步优雅、轻柔飘逸、动作流畅、气质高雅、节奏有起有伏一派的绅士风度。而拉丁舞的基本动作则自由活泼、热情、豪放、清澈、明朗、动作突出技巧性相对较强。在训练自身审美观的同时,通过观察学习作品与平时训练活动中所进行的基本动作的编排,进一步训练了学员的基本编排能力和创意,将有助于学员自主研发基本编排思维并提供更有新意的比赛表现形式和节目组合。
体育舞蹈是一种富有观赏性和展示个人表现力的艺术项目,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融合[2]。体育舞蹈的形体之美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身体动作形象地表达着人的思想情感,让男女舞伴们用灵魂共舞,并且在每个的动作中都加入了细腻的思想和情感,最终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的舞蹈形态。而体育舞蹈中的技术动作和高难度动作的练习,都离不开在舞蹈形态训练中静态技能的训练手段。而一般舞蹈选手也只有经过把杆练习后,才能够使其一举一动都能够获得对肌肉力量准确的感觉,来达到形成良好身体形态的效果。体育舞蹈则是一门展示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作艺术,通过有效传递形体训练,使你的身体从不由自己控制的僵化中解放出来,从而学会了自如地支配着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的某块肌肉,让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神态都富有了神韵与感觉。它是用已经进行提炼、加工、美化的个人肢体动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从现代健美角度来看,可使人的心理、形态等都得到美化,进而使人身心升华。
(二)舞伴间的引导
在传统舞蹈的练习中,也涉及与双人舞的协调与练习。两种舞蹈形式的双人,都必须经过与其舞伴之间的长期协调、练习,培育出舞蹈默契,在相当有默契的程度上共同完成,双舞者动作才可以达到一致性与协调性,继而提升一定程度的舞蹈美感。在运动舞蹈中,舞者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地影响着舞者的身体移动,以及对重力与平衡的表现。而专业运动员则通常在参赛之前会进行热身准备,也常常会选择先处理好身体双方的连接与引带的关系,以保证在赛场上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的身体姿态。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把位练习也常常是舞蹈双人的重要动作。男舞伴通常能够利用自己身体力量与女舞伴保持平衡,从而完成了大转身动作和各种优雅而高难度的芭蕾舞动作,其在整套动作中充当了一个主导作用。
(三)内在联系
从艺术原理的视角,接受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由于芭蕾舞与体操舞蹈都是以追求人的形体之美为主要目的,而在芭蕾舞中也是第一个以黄金身材分割比例,从而进入了艺术领域的芭蕾舞种[3]。其实不仅芭蕾舞中对人的形体姿势存在着高要求,同时体操舞蹈中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及形体姿势的要求与规格同样也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例如,在拉丁舞中的人体移动、控腿动作等,也都是需要最高限度的身体绷直状态。而在摩登舞中,要求肩颈、背和臀部以下的肌肉继续保持在最高限度的相对舒张作用状态下,则和在现代芭蕾舞中的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对肌肉量的严格控制方面,现代芭蕾舞作为皇家舞剧对身体极限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芭蕾中要求舞蹈家们在不管演出难度多大的芭蕾舞动作时都要做到将身体瞬间停住,以实现对肌肉控制能力上的最大限度的把控。在这一方面,体育舞蹈中也面临着类似的对肌肉的最大控制限度上的需求。例如,在拉丁舞里的技巧转身、伦巴滑门步等;还有在摩登舞里的探戈动作,以及在快步中迅速移动下的定点造型动作等等。
(四)建议
1.研究、总结芭蕾运动乐感培训理论与方法,对于健全发展中国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教育培训手段,缩短与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于构建教学与培训理论支撑体系,具有意义。
2.我们的课程培训需要转变为以往的纯技能教学思想与观念。由于体操舞蹈也是一个体育艺术项目,因此学校在课程设计与教材思考时就应该充分考虑艺术内容的所占比重。
3.动作是中国舞蹈体育的重要基础元素[4],为了解决中国传统体育舞蹈选手动作中没有艺术表现力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培养好自己的艺术修养,彻底改变以往的动作单纯模仿情况,并把对动作艺术表现力的训练上升到一种理论认识层次。
三、结语
要让中国体育舞蹈赶上国际社会对体育舞蹈技能所提出的最新需求,我们必须在自己的舞蹈培训系统中加以完善,彻底改变之前只注重于单项技能的培训视角。利用了舞蹈理论在审美、动作标准化、技术化、协调化和感觉上对运动员舞蹈技能训练的重要影响,并总结了芭蕾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步完善中国体育舞蹈技能练习系统,得以提升中国体操与芭蕾舞运动员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使之可以和外国运动员的舞蹈技术相抗衡。
参考文献:
[1]陳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26-128.
[2]何莎莎.芭蕾基训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9(08):97-98.
[3]吕金花.小学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3):175-177.
[4]班玛草.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