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涛
高中毕业那年冬天,我执意要去当兵,要去的地方叫青海。
初到青海,我们在黄河边上的平安驿集训,我们团常年在终年积雪的高原执行运输任务,冬日的风沙把一张张白皙嫩脸吹得泛起了高原红。后来,我去了西宁西郊的虎台、大堡子,那里依旧是少有树木的地方。
四年前我重返故地,当年接我来青海的齐团长自主择业后依旧居住在虎台。早饭后,我没在意天气就早早起身了,下车后雨点越来越密集了,待我见到首长时已经狼狈得成了“落汤鸡”。我们在一所小小的茶馆落座,品着浓浓的奶茶,那是我久违了的味道。齐团长告诉我:“我已经离不开青海了,我也不愿意去嘈杂的地方养老。”说话间雨停了,他指着窗外,顺着他指尖的方向透过迷迷蒙蒙的薄雾望去,他的家包裹在一片绿色里。
阔别青海十年之后,我同友人再次回到那个让人六根清净、六尘无染的人间仙境。这是一次给灵魂放假的旅行,我们从西安出发越过兰州、西宁,沿109国道直达日月山。唐蕃古道的六月最适宜驾车旅游了,过海藏咽喉就到了素有“小江南”美称的湟源县。车子疾驰在西湟高速上,透过车窗,古老的丹噶尔古城秀在一片花海之中,湟水河弯弯曲曲在晨曦的映照下,似一条银色的飘带搭在金黄色的油菜花上,山坡上的春小麦还没来得及褪去春色,正和高原的太阳窃窃私语。
下了高速,车子行驶在金黄色挟裹着的柏油大道上,与天相接的青海湖愈发湛蓝,油菜花海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又一片醉人的花海拦住了急急赶路的车子。这是一片绵延起伏的草原,远处啃食青草的羊群像是谁往草地上撒满了洁白的米石。在青海当兵十六年,我数百次驾车从这里经过,从没有过如此愉悦的心情。泊车道旁,我们扑向了那一片格桑花海。草地上,格桑花是太阳花,是幸福花呀!
我们最后的活动安排在青海湖。青海湖是亿万年前那次地壳运动诞下的婴儿,当属我们的“先祖湖”,面积4500平方公里,是上苍赐予高原的明珠。“青海湖”的蒙古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措温布”,即“青色的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我们驻足青海湖畔的那天,天刚刚下过雨,一轮彩虹一头扎在黑马河,一头扎在湖上的海心山上,似一道七彩的拱门迎接来往的游人。湟鱼是青海湖里的尤物,清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有“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的记载。这种生存在高寒、高盐碱的环境下的鲤科鱼种,浑身光滑,它在适应青海湖高盐碱环境的过程中为顺畅地排出体内的盐分,鳞片不断退化,只有鳃盖与肩带衔接处和臀鳍两侧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湟鱼是有灵性的鱼类,每到农历四月开始便到湖边的河道排卵,排卵后的鱼不急于游回湖中,而是带着小鱼苗在无盐碱的河道里悠闲地适应环境,十月后才游到湖中。伫立湖畔,忽有一条湟鱼跳出水面尺余,我的记忆被那条活蹦乱跳的裸鲤牵得很远……
那年我们执行夏训前最后一趟运输任务,车队在青海湖边的黑马河休整,黑马河冰凉的水洗去了一辆辆军车的征尘。有人提议抓几条湟鱼回营地馋一顿,一会儿工夫,几十个脸盆里盛满了肚皮鼓脹的湟鱼。带队的魏连长是青海本地人,他铁青着脸吼道:“全连集合!”瞬间,百余人静悄悄地排列在草地上。连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饥饿笼罩全国,湟鱼被捕捞得几乎绝种,却救活了青海乃至其他省的灾民。湟水河畔的一个村子饿死的人日日增加。村里人下到河里捕捉湟鱼求生,有一户农家,一位坐月子的产妇却拒绝食用鲜美的湟鱼,她说一切生灵皆有生命,这个时候是湟鱼产子的季节,吃一条湟鱼就要剥夺成百条湟鱼的生命。连长讲的故事不长,却像锋利的钢针刺痛了百余颗心。大家被产卵的湟鱼和那位农妇的母爱深深打动,一盆盆湟鱼重新放回到清凌凌的河水中。
我的目光再次回到海天一色的湖面,一群水鸟覆盖了远处的海心山。导游告诉我们:青海湖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斑头雁、渔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位居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每年早春,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暮春五月,鸟蛋遍地,幼鸟成群,三十余种,十几万只鸟儿叽叽咕咕的叫声不绝于耳,闹腾着青海迟到的春天。七月过后,青海进入真正的秋天,此时气候凉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在这里度过最幸福的日子。九月过后,鸟儿便成群结队南迁,寻找过冬的乐园。1975年8月,鸟岛自然保护区建立;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丽的青海湖鸟岛是鸟儿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观。
回到西安,我思考着另外一个现实问题:青海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固然要紧,但是,环湖周边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保障也是大事。带着疑问,我在微信上和青海战友聊起这个话题,战友告诉我,自从青海湖禁止捕捞湟鱼后,靠打捞湟鱼为生的渔民,在湖畔建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宿,收入稳定。政府为了彻底解决周边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建起牧民固定居住点,帮助他们发展牧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圈养的牛羊膘肥肉厚。青海湖以北数十万亩油菜基地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驻军部队开发种植的,为了帮助驻地群众,无偿退还地方政府。拿到油菜地的牧民,放下手中的牧羊鞭,有的在油菜花海中养殖蜜蜂,酿造甜蜜的生活;有的当起了“卖油郎”,菜籽压完油后的油饼加工成饲料,走上了生态谋生的阳光大道。《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地——海晏县金银滩。当年王洛宾眼中那个美丽的姑娘的后裔,放下了高高举起的牧羊鞭,做起了养鸡的生意。
那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疾驰在金银滩草原上,远处奔跑的梅花鹿幻化为一片金光闪闪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