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奶奶戎冠秀影响,李耿成从小就渴望去天安门,见到毛泽东。这个梦想在他参军后实现了,他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在中南海为毛泽东站岗。风趣幽默、勤俭节约……在站岗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与毛泽东有关的感人故事。
受奶奶戎冠秀影响,李耿成从小就渴望去天安门,见到毛泽东。这个梦想在他参军后实现了,他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在中南海为毛泽东站岗。在这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与毛泽东有关的感人故事。以下是李耿成的回忆。
“子弟兵的母亲”
我(李耿成)的奶奶戎冠秀是电影《槐树庄》主人公郭大娘的原型。战争年代,她舍生忘死,救護八路军伤病员,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带领妇女做军衣,带头送子参军,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
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奶奶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在第二届群英会上,她又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
解放后,奶奶一如既往地坚持爱国拥军。1949年9月,奶奶和宋庆龄、张治中、梅兰芳等人,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
奶奶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小时候,奶奶常给我讲见到毛主席时的感人情景。从那时起,我做梦都在想,如果长大了我也能去北京天安门,见到毛主席,该多好啊!
这“天大”的好事还真让我赶上了。17岁时,我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为毛主席站岗。我也因此得以耳闻目睹许多与毛主席有关的感人故事。
毛主席的风趣幽默
一般人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都会很紧张,毛主席总能用几句幽默的话语,使大家解除顾虑。
摄影师钱嗣杰第一次见主席时,正好是个大热天,加上紧张,和主席握手时满手是汗。主席看出了他的紧张,风趣地说:“你姓钱,你有钱,我是无产者,只有一毛。”边说边竖起一根手指,把周围的人全逗乐了。
主席专列服务员王爱梅第一次见主席也很紧张。主席笑呵呵地说:“你姓王,咱们是亲戚。”一下子把王爱梅说愣了。主席看她疑惑的样子,接着说:“王字下边出头拐个弯念什么?”王爱梅恍然大悟,那是“毛”字呀。她高兴地拍手,连声说:“对!对!咱们是亲戚。”
警卫战士李金台向主席自我介绍说:“我叫李金台,木子李,金子的金,台湾的台。”主席说:“好啊!你家金子多,等台湾解放了你去当省长。”大家听完都笑了。
主席巡视,一般情况下,都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陪同。罗瑞卿对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说:“你的名字‘王芳中的‘芳字,能不能将上边的草字头去掉?不少人都以为‘王芳是个女同志。”毛主席听到后说:“不能去,我记得王芳是山东人吧?你们山东的绿化怎么样?”王芳回答说:“不行。”主席说:“什么时候你们山东的绿化搞好了,你就可以去掉那个草字头了!”
毛主席和开国大将萧劲光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毛主席对萧劲光说:“我的那首《采桑子·重阳》是为你写的啊。‘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光,都是你的名字。”
还有一次,主席跳舞时,鞋垫不跟脚,从脚后跟露出半截。主席没发现,身边的工作人员马上提醒他。主席看到后,风趣地说:“鞋垫被踩在脚下受压迫,有压迫就有反抗,现在它开始造反啦!”一句话化解了尴尬。
从对待警卫员到大将,毛主席总是那样和蔼可亲、风趣幽默。
毛主席的勤俭节约
毛主席十分勤俭节约,吃的饭菜都很简单。1960年左右,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回到中南海。一天,她叫上大学同学赵佗州,让他到中南海帮着种蓖麻。赵佗州从小在山西农村长大,种地是把好手。赵佗州问李敏:“种那玩意儿干啥?”李敏回答说:“每人三两油,油不够吃。”赵佗州心里疑惑:“主席家还缺油?”
赵佗州应邀来到中南海,和李敏一起将蓖麻种上。晚上,李敏留赵佗州吃晚饭。警卫员给他们端上三菜一汤,赵佗州看了看,一点儿肉都没有。不一会儿,警卫员又端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有4个碟子,是给主席的晚饭。赵佗州远远望去,有一盘红红的东西,他听人说过,毛主席最爱吃红烧肉,心想这肯定是红烧肉。可他又仔细看了看,哪里是红烧肉,是一碟红红的小辣椒。
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不吃肉。他日理万机,后来又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主席多少吃一点儿肉,但主席坚决不吃。
有一天,一名警卫队员看到岗哨周围的树上有几只麻雀,就想起在老家逮麻雀吃的事儿。他心想,麻雀是“四害”之一,逮麻雀既能吃肉,又能除“四害”,何乐而不为?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中队首长进行了汇报,首长觉得可以试试,于是让警卫队员们逮了几只麻雀,让厨师做好后送给主席吃。主席一看有肉,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责问厨师从哪儿弄来的肉,并要厨师把肉退回去。厨师赶忙解释这是警卫队员们“除四害”逮的麻雀,主席这才勉强答应吃一点儿。
毛主席穿的一件睡衣补了70多块补丁,一双鞋穿了20多年,工作人员多次劝他买新的,他就是不肯。有一次,毛主席到武汉视察,住在东湖宾馆。因为气候潮湿,工作人员就把主席那双穿了20多年的鞋拿到屋外晾晒。宾馆服务员搞卫生,看到这双鞋太旧了,以为是不要的,就随手把它扔进了垃圾桶。等工作人员找鞋时,发现不见了,问其他工作人员,都说没有拿。最后问到那名服务员,才知道被她扔进了垃圾桶。服务员得知那是毛主席的鞋后,汗水和泪水一起流了下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那是毛主席的鞋呢?她飞快地朝垃圾桶跑去,仔细翻找,总算把鞋子找到了。
毛主席十分关心警卫战士,只要有好吃的,他总会说:“送给一中队的同志。”毛主席曾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送的苹果、北京针织总厂干部职工送的芒果送给我们吃。毛主席还十分关心警卫战士的学习,一中队配备了专职的文化教员,毛主席也曾亲自给我们一中队的干部战士上文化课、批改作业。
“伟业垂史册,丰碑立心中。”历史是由人民写的,人民永远记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梁衍军荐自《炎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