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代沛文,胡启林
(武汉理工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国务院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1]。因此,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设网络教学数字化平台,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2]。 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平台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体育知识的能力, 学会科学运动,提高运动技术及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尤为重要。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水平很高,国内很多高校也已经建立了教学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了教学的各种功能,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育应抓住时代发展的春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转换教师由“授”到“导”的身份[4],实现体育教育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锻炼的良好习惯。
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致力于提高体育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深度挖掘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体育赛事、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场馆、体质健康测试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选课、选学、预定场地、预约体质健康测试、养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有着鲜明特色、课内与课外一体推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5]。
体育信息化平台构建要统筹兼顾学校体育教学、 阳光体育、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等多项工作,做到建设、管理和应用相互促进,紧紧抓住当前教育部门关注的体质健康热点,从学生的体育需求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打造体测中心、健身系统、阳光体育、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等模块为一体的高校体育信息化体系(见图1)。
图1 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设计框架
图2 体育理论在线考试结构图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包括体质健康预约测试、 数据查询和运动处方3 个模块。学生通过手机APP 查看测试成绩,系统将会根据学生测试成绩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处方建议, 指导学生的课外自我锻炼; 教师可在手机APP 查看班级学生成绩和合格率等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体测数据可永久保存,按历年、按院系、按年级、按性别、按各类条件生成统计报表数据,客观反应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学校和教育部门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决策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提供参考。
根据校园内道路和体育场地情况科学合理设置信息收发点,利用智能手机的现有功能,统计学生课外时间的自主锻炼情况,主要包括平均配速、用时、能量消耗、跑步区域地图及GPS 定位,健身系统自动记录学生跑步的运动轨迹,在规定的时间内到2 个打卡点打卡,完成规定的距离后,系统自动记录一次有效锻炼。 通过系统学生可自主选择不同的跑步区域进行跑步,查看跑步里程、配速、打卡点、运动轨迹等个人学期跑步数据; 教师可进行班级管理, 显示所在班级的学生信息展示,查看学生跑步数据,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锻炼。
体育理论是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运动生理、生化、解剖等相关学科知识,理解体育的内涵,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和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学生通过考试列表查看体育课程名称,点击列表进行在线考试,提交后可查看考试成绩单以及答题详情;教师可通过系统查看考试任务列表,查看学生分数和试卷详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2.5.1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从课程设计目标、设计思路、核心内容、教法优化、评价机制等5 个方面构建了以体育教育培养卓越人才为主体, 以体育理论和运动实践为两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为基本的“一体两翼三基本”的《大学体育》线上体育课程,强化健康知识教育[6]。注重“教健康知识、传运动技能、练身体素质、育品德意志”,从而形成“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2.5.2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挖掘课程资源,创建在线开放课程。 《拉丁舞文化与习练》以西方舞蹈为基础,融入中国武术、中国古典音乐等传统文化元素,彰显舞蹈的美感和乐感二者的完美合一。 《气排球》“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以体育人”“以体育智”,将中国元素注入到在线课程, 使其能够彰显中国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程内容设计从发展概述、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到战术理论知识、战术应用,再到气排球规则裁判法及竞赛组织与管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了解气排球有关知识,也学会了技术和战术应用。
2.5.3 建成一批个性课程数字资源
2020 年2 月份,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各类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 教育部要求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停课不停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6]。 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优势,集中精力开展研讨,建成《大学体育》《乒乓球》《普拉提》《体育安全教育》等系列必修课程,建成《体育卫生与保健康复》《健身营养学》等通识选修课,形成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课程体系,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 为打造体育“一流金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5.4 开发其他体育教学资源
开发立体化教材,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实现纸质教材资源的网络化, 将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以二维码的形式植入纸质化教材,学生通过扫码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开展体育技术、战术的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以电子教案、视频录像、教学课件、微课、青年教师比赛录像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提供条件,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需求, 提升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7]。
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的监控会对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自2017 年开始实行课后锻炼“乐跑”,多年来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提升, 尤其是心肺功能增长非常明显。 纵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发现,学生的体质合格率逐年上升,从2016 年的74.6%上升到2020 年的87.8%,增加了13.2%,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非常明显。
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合理的衔接, 是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内外一体化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外长跑不受场地、 时间和设备的限制,学生通过手机APP 可以查看跑步路线、距离、能量消耗等跑步数据,可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跑步锻炼。 科学的课内与课外组织将会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督促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8],积极投入课外体育锻炼,使跑步变成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 表2 是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参与长跑运动的基本数据,满分的占有率在78%以上,说明学生在奖励机制的激励下,能够顺利完成规定的次数和距离,对于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2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外长跑情况统计表
体育理论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及技战术知识的理解情况,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思考体育价值和内涵,从而正确看待体育、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自觉强身健体的良好习惯。 在线考试减轻了师生的考试压力和负担,有效解决了试卷的存放问题,提高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从表3 可以看出,在线考试90 分以上的学生达到82%以上,仅有不到1%的学生低于60 分。说明学生重视在线理论考试,能够对学生理解体育、掌握体育知识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体育认知和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
表3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在线理论考试情况表
2020 年初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指导下,结合学校的体育工作特色,创作了《大学体育》一批网络课程,经过1 个学期581 个班级的线上教学,为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任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9]。 从表4 中可知,大学体育的点击量突破135 万, 是学校所有在线授课点击量最高的课程之一,作为《气排球》等以项目创建课程的其他必修课的点击量也均在6 万以上。 说明通过网络学习,提升学生体育内涵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启发了学生的体育思维,提升了学生抗疫信心,促进了师生互动体验,学生学习满意度高。 《拉丁舞文化与习练》在线开放课程经过5 个学期的教学实施, 累计超过2 万人次上线学习、测验、考核,《气排球》在线开放课程经过3 个学期的教学,累计超过1 200 人次参与学习和线上讨论, 均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较好。
表1 2016~2020 年体质健康测试统计表
表4 网络课程在线学习量统计表
1)体育教育信息化顺应时代潮流,构建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对于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估评价、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2)构建功能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课后锻炼需求,创建“没有围墙”的大学,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3)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效果明显,学生的体质合格率逐年上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非常明显;学生课外长跑锻炼积极性明显增高, 心肺功能增长显著; 学生重视在线理论考试,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大学体育》课程点击量突破13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