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伊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
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糖耐量受损的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为糖尿病。数据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的糖尿病孕妇为妊娠期糖尿病,其发病率较高,为1%~5%[1]。患者发病后会增加流产、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发作率,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出现宫内窘迫、巨大儿、发育异常等不良后果,对母亲机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胎儿出生质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2-3]。本文主要是对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表明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在疾病护理中有显著优势,可以实现最佳母婴结局。
以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 例,孕周27~39 周,平均(31.28±1.36)周;年龄20~36 岁,平均(26.49±1.59)岁。对照组25例,孕周27~38周,平均(31.30±1.29)周;年龄21~38 岁,平均(26.50±1.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入选患者均确诊妊娠糖尿病[4];②50 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试验知情;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③恶性肿瘤疾病;④中途退出本次研究;⑤心、肝、肾等脏器病变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管理措施,主要落实内容包括口头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常规降糖措施以及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综合护理管理方案,主要管理实施内容如下:①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提升身体素质,进而加快机体恢复速度。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方便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进而保障孕妇以及胎儿健康,实现最佳分娩结局。为避免胎儿不良发育或酮症酸中毒等状况,在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需结合孕妇的特殊情况,对患者饮食及运动状况进行科学控制,结合孕妇的身高、体重进行计算、坚持日常饮食的少食多餐原则,合理匹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限制含糖食品的摄入。②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进而加强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主要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管理措施、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主要健康教育方案为一对一教育、视频宣教、集中授课教育等。③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综合管理措施的重点内容之一,良好的情绪状态对疾病治疗及恢复均具促进作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填写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实际情绪状况进行评估,方便了解患者内心实际需求,落实针对性管理方案。注意倾听患者内心,并及时给予其不良情绪疏导,为患者讲解本院救治成功案例,进而帮助患者提升疾病治疗自信心。告知患者良好情绪状况对疾病恢复以及妊娠的意义,最大限度降低应激反应状况对疾病会对的消极影响。入院后,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候诊区进行心理干预,进一步落实针对性心理疏导。宣传阴道分娩、剖宫产的优缺点,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诉求,积极解释疑虑,最大限度地获得家属的合作,以最佳心理状态对待疾病治疗及分娩。④运动计划护理:以团体教育的形式向患者传授运动疗法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有利于母婴健康,对血糖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锻炼时可以选择散步、适当做家务等。一般适宜饭后运动30 min,运动最佳持续时间30~40 min。规定心率:(220-年龄)×70%,活动时,产妇心率不大于规定心率,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 以下。运动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喜好选择各种有氧运动,如登山、跳绳、跳舞、游泳、快走、广播练习、慢跑、打球、室内器材运动等。同时,向患者讲解体育安全知识,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另外,告诉患者回家后自觉执行锻炼计划,如有问题随时咨询医护人员。
观察指标:①疾病健康知识认知:总分120 分,评估指标为锻炼行为、作息休息、饮食控制、病症影响,上述指标每项总分为30 分,分数与各指标认知状况成正比。②血糖指标控制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③对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计算满意度(总分设置为100 分),根据实际评分结果,将其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90 分及以上)、一般满意(70~90 分)以及不满意(70 分及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 20.0 系统,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疾病健康知识认知比较:研究组患者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认知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认知对比(±s,分)
组别 n 饮食控制 锻炼行为 病症影响 作息休息研究组 25 23.56±1.25 25.36±1.22 24.25±1.45 23.78±1.22对照组 25 18.11±1.12 18.23±1.15 18.33±1.25 19.12±1.05 t 16.236 0 21.263 6 15.461 6 14.475 4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对比(±s)
组别 n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25 7.26±0.33 5.23±0.22 6.56±1.25 4.25±0.23 8.59±1.33 6.23±0.15对照组 25 7.29±0.34 6.56±0.36 6.59±1.30 5.56±0.36 8.50±1.42 7.36±0.45 t 0.316 5 15.762 0 0.083 1 15.332 3 0.231 2 11.911 2 P 0.752 9 0.000 0 0.934 1 0.000 0 0.818 1 0.000 0
对护理管理方案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疾病发作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患者本身以及胎儿健康均产生消极影响[5-6]。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妊娠期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降低了胰岛素对低血糖的敏感性。此外,当妊娠期女性身体控制血糖时,胰岛素分泌量较非孕妇增加,胰腺不能适应这种生理需要而增加分泌,进而导致其血糖上升[7]。终止分娩后,体内胎盘激素、其他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没有增加,血糖恢复正常,这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患者发病后,多数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可能出现羊水过多、外阴瘙痒、巨大胎儿、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等疾病表现[8-9]。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为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需将相关管理措施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10]。李瑞娟[11]等在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中,随机选取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 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均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本文一致性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健康知识认知、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综合护理管理可以提升患者认知,实现最佳治疗及预后。该措施的实施主要是采用责任护理,有效管理患者病情,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管理,主要管理措施包括运动、饮食、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日常生活管理等,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指标状况,而且对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12-13]。在综合管理措施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对引导护理人员提升责任意识,尊重患者,并耐性倾听患者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依从性及配合度,进而实现护理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综合管理方案更加重视人性化管理理念,及时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采取多种教育方法,耐心为其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更好的认知到疾病的严重性,实现并发症的有效抑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14-1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管理可行性及应用效果较高,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实现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