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丹
210037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Ⅰ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高尿酸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其病之本是阴阳失调,病之标是内生之风、痰、瘀、血,属于心脑病中的头晕、头痛、心痹等范畴[2]。高尿酸血症属于中医的痹证,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3],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不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啤酒等。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祖国医学在治疗高血压合并HUA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利用中医中药治疗优势,治标治本,疗效显著。现代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当归拈痛汤具有降低血清尿酸的作用[4]。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当归拈痛汤治疗Ⅰ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收集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4月-2019年4月治疗的100例Ⅰ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 龄32~57 岁,平均(39.6±5.3)岁;高血压病程1~10年,平均(4.1±1.1)年;高尿酸血症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0.5)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1岁,平均(39.8±5.4)岁;高血压病程1~9年,平均(4.1±1.2)年;高尿酸血症病程2个月~4年,平均(2.1±0.4)年。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高血压Ⅰ级即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Hg 且<16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且<100 mmHg,属于低中危险组。②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血尿酸>425 μmol/L)。③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高血压Ⅱ级、Ⅲ级患者。②近期内合并心、脑、肺等重大疾病及糖尿病者。③正在口服可能影响血压、血尿酸的药物,如利尿药、避孕药等。④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有肾结石的患者。⑤降压药物治疗中的患者。⑥过敏体质。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对照组口服苯溴马隆片,50 mg/次,1 次/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汤方药组成:羌活15 g,茵陈蒿20 g,防风10 g,苍术10 g,当归10 g,知母10 g,猪苓10 g,泽泻15 g,白术10 g,黄芩6 g,葛根10 g,苦参6 g,党参15 g,升麻10 g,甘草6 g。加减:情绪不畅者加柴胡10 g;舌苔黄腻加黄柏10 g,薏苡仁30 g;腰膝酸软者加女贞子30 g,旱莲草30 g;关节肿胀者加蜈蚣6 g,全蝎6 g。水煎,1 剂/d,分2 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C 反应蛋白变化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原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 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 mm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s,mmHg)
组别 n 指标 诊室收缩压 诊室舒张压 24 h平均收缩压 24 h平均舒张压试验组 50 治疗前 148.2±13.8 93.2±9.4 140.2±12.9 87.4±7.9治疗后 133.3±13.2 85.3±8.1 126.3±11.4 81.0±8.1对照组 50 治疗前 147.6±13.7 92.6±8.7 139.6±13.2 88.6±7.7治疗后 137.3±13.1 87.9±8.1 131.3±10.9 83.9±8.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C 反应蛋白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血尿酸和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s)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高血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增加了患者的健康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Ⅰ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早期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因此早期治疗和干预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5]。中医学中没有高尿酸血症的病名,多数医学古籍及医家认为本病是由饮食不结,嗜食膏脂厚味,从而造成脾胃失和,内生痰湿,日久脾亏。Ⅰ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在中医上属于阻滞气机、内生痰湿、日久化热、成瘀范畴,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正气虚弱,经脉失养;湿浊排泄减少,留滞经脉;脾胃失司,痰浊凝滞关节;外邪侵袭,邪痹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提出治疗本病的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祛浊、补脾益肾。因此在治疗方面,要以活血化瘀、清热燥湿、化浊消肿、通络活血定为治疗原则。金元著名医家张元素的《医学起源》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药——当归拈痛汤,后经许多医家的总结和应用,被称为“此湿热疼肿之圣方”。当归拈痛汤所治证候乃为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或风湿化热而致风湿热三邪和合而为,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
本组资料采取当归拈痛汤治疗,方中当归辛以散之,使气血畅通;方中羌活、茵陈蒿为君药,茵陈蒿有清热利湿,以达到通利关节之功效,羌活祛风散寒,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白术、苍术燥热健脾,以运化水湿之邪;苦参具有扶正祛邪,除湿导热之功效;猪苓、泽泻、茵陈蒿、黄芩可以利湿泄热;葛根具有升发清阳、除蕴热的作用[6];知母可以清热消炎;防风、升麻解表疏风。本证以湿邪偏重为特点,上述诸药以除湿为主,药性多为苦燥,极易损伤气血阴津,因此在调和时,增加益气养血之药,如党参进行调和,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利湿,通络除痹之功,帮助患者改善尿酸水平,抑制炎性因子,降低炎性反应,具有消肿止痛之功,另外还能促进尿酸的代谢,降低血液中尿酸的含量[7],其尿酸改善结果与周洪武等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8]。现有的研究证实[9],尿酸水平增加会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引起外周血管阻力、激活血管紧张素水平以及损伤肾血管、内皮细胞等引起高血压。当归拈痛汤能够迅速降低血尿酸,从而促进了血压的降低,提高了治疗效果。当归拈痛汤现代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当归拈痛汤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及抗炎作用[10],而且还能加快小鼠对高尿酸的排泄,其原因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试验组经过治疗血压、血尿酸、C 反应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当归拈痛汤治疗Ⅰ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血尿酸以及炎性因子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